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58|回復: 0

[武當] 三、武当山古代高道修炼活动及成果

[複製鏈接]
开元之治 發表於 2011-8-12 20: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天下武林
有关武当山高道修炼活动及其成果,我们不妨看看明代任自垣编修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中的有关记载: 
  按:《图经》:“武当神仙窟宅,自黄老设教,神仙至人栖之者众。”又曰:“学道者常有百数,心有懈替,则为百兽所逐。”夫养生之人,多隐其名字,藏其时日,恨山不深,林不密,惟恐闲名落人耳中。是山,证道升真者,何可胜计。去古颇远,劫火屡更,多失其名。今考之其传记,询诸前辈,闻得一二,录之于此,以备山中胜概云。” 
  关令尹真人 周康王之大夫。姓尹,名喜,号文始。当周之末,大道将隐,预占紫气西迈,有道者过之,出为函谷关令。未几,太上度关,喜执弟子礼迎拜,授《道》《德》之二经。约会蜀之青羊肆。托疾不仕,隐居谷内。后入蜀。归栖于武当三天门石壁之下。石门、石室,喜之所居。古有铜床、玉案,今无之矣。以其所居,名日尹喜岩,涧日牛漕涧、青羊涧,皆太上神化访喜之地(出《舆地纪胜》)。 
  神仙尹轨《神仙传》:尹轨,字公度。太原人。文始真人弟子也。博极群书,晚乃学道。号山世远。常起居林麓,服黄精。年百余岁,言天下安危盛衰,未尝不验。入太和山,去领杜阳宫太和真人。今为紫虚阳光道德篆真师(出《真诰》)。 
  神仙戴孟《郡国志》:姓戴,名之生,汉将军,武帝谴入北山采药。弃官学道,号孟盛子。受法于清灵裴真人,得玉佩金铛之书,石精金光之符。周游名山,日行七百里。后白日上升,落帽于武当山峰之上。迄今呼日落帽峰。故陈希夷有诗云:“我爱武当好,将军曾得道。升举入云霄,高岭名落帽”(出《真诰》及《晏公类要》)。 
  神仙马明生 《神仙传》:姓马,字君贤,号名生。得太阳神丹之秘。丹成,服半剂,周游人间。架屋从徒,与俗无异。不过三年,夫妇辄易其处。今五龙观自然庵,即其地也。 
  神仙殷长生 《雍州记》:长生,汉光武阴皇后之族。邓人。马明生之弟子也。得师太阳神丹之诀,同隐武当。丹成,驭气飞行,周游六合。后至忠州仙都,白日上升。 
  神仙叶济《道学传》:名济,字仲微。汉明帝(公元58-75年在位)时人。少好道术,弃官不仕。后居武当,寝息无度,或困积石倚大木。虽历四时,衣服不变。居常散发,亦或练巾,飞步云烟,人莫之近。 
  神仙刘虬《隐逸传》:刘虬,字灵预。天姿颖悟,传究典坟。宋泰始(465~471年)中,为晋王记室,解官辟谷,入武当山仙去。所居石室,日刘爽岩。今隐士岩是也。 
  神仙谢允常 《真诰·稽神区》云:允,字道通。历阳人。少有英毅,历仕罗邑宰。博览群书,道学尤精。政事廉能,有遁世脱尘之志。晋太康(280~289年)中,表辞官入道,诏许之。遂西上武当,至襄阳,见一道士语之曰:“吾师戴先生孟盛子,非世间人。谕我曰:“若有西上欲见我者,可与俱来。得无君乎?”因与俱往见之。至山,云横远岫,依约松阴,忽睹先生坐于石上,神彩洞彻,授以炼神冲虚至道。俄失公所。于是,结茅于石室,不数年得冲寂之妙,能飞行绝壁。自号其名曰:谢罗山。盖谢脱罗宰之官也。后仙去,莫知所之(出《真诰》及《水经》)。 
  姚太守 传记名简,字易夫。隋人也。佐唐太宗,出为武当节度。贞观(627~649年)中,天下大旱,飞蝗遍起。敕祷名山,俱未感应。姚君被命,诣武当山肃醮。有引儒士,风貌殊异,奇之,从容语简曰:“予等俱非凡士,五龙君也。准帝命,守护此山。为子正直,祈祷精严,故来谒尔。予巳奏允帝命,公宜速归。三登可庆矣。”顷之,云气地涌,失君所在。雷电霖雨,遍布天下,草木禾稼,俱各荣茂。具兹灵绩,闻之朝廷,即蒙恩锡。解印之后,挈家隐居武当山,志慕虚玄,成真证道。玄帝命为本州守土镇山之神。宋初,却蝗救灾,灵显昭著,进封“忠智威烈”,宣敕建祠于今紫霄宫之东。 
  陈希夷名抟,字图南。亳州人也。少负逸材,有济物利人之志。五季之世,汴梁见宋太祖而异之,曰:“此真命也。”笑堕白驴,遂有高举云烟之兴。入武当山隐居,诵《易》于五龙观侧,感五气龙君,授之睡法。声誉远著,谒者颇众,寻迁诵经台,研究画前之妙。再迁于白云岩。五代之末,四方鼎沸,移居华顶。传云:五龙飞空送之。宋初累召不起。后赴阙。乞归,诏许之(余见本传)。 
  丞相张士逊 《宛退传》:名士逊。均州人也。初居光华。少孤贫,读书于武当山。有道士见而异之,曰:“子有道气,可随我学仙。”公不欲。宋太宗雍熙(984~987年)中,登甲科,身游凤池,为皇友,位宰相。后退隐武当,仙去。 
  神仙房长须 武当传:房长须,不知其名也。宋南渡后,隐居武当,日以栽杉为事。今五龙宫后之杉,皆公手植之。培植灌溉,靡有暇刻。一日,忽遇玄帝化形道相,问以栽杉之因。慰谕之曰:“神则清矣,惜乎无须。”以手颔之,亦以为常。经宿,但觉有物如丝萦于胸臆。视之,须已长尺余矣。自后见云窟以奉之。甲午(1174年)三月一日清旦,云中隐隐见跨鹤之形,回视故居,惟杖履在焉。
  隐士田蓑衣 武当传:田蓑衣,不知其名也。隐武当隐仙岩石室。冬夏止一蓑衣,时人以蓑衣称之。隆冬则真气如蒸,盛夏则温凉如玉。人有急厄叩之者,摘衣草吹气与之,服者即愈。炼大丹。端平(1234~1236年)间,失公所在。今丹室、炉灶存焉。 
  隐士谢天地 武当传:谢天地者,不知其姓名也。绝粒不食,步履如飞。居南岩更衣台下石室中,石壁万仞,下临深涧,猿鹤莫能往来,公飞行自若。人有启问,但应之曰:“谢天地。”余无他语,人以是名之。所居之岩,人亦以是名之。后仙去,不知所在。 
  孙寂然 记曰:名元政,号寂然子。嗣业茅山清真观,得上清五雷诸法之妙。遍礼福庭。时沛湖龙去,江汉罹金兵之厄,武当殿宇为之一空。绍兴辛酉(1141年),首登武当,兴复五龙,开辟基绪,以符水禳袷为民除疾,众皆归之。数年之间,殿宇悉备。高宗诏赴腻庭,以符水称旨,敕度道士十人。后还山,仙矣。冠剑藏于桃源之东。 
  邓真官 名安道。孙寂然之弟子也。自幼随师开复武当。首蒙恩赐。尽得其师上清五雷诸法之妙。驾风鞭霆,其应如答。远迩疾患,皆奔趋之。继奏敕住五龙,兴建正殿,顽石壁立,?凿甚苦,默施神用。一夕,雷雨为破其石。度弟子数人。以观付之。潜调龙虎,内炼甲庚。嘉泰(1201~1204年)中,预告徒众,掩卧而逝。大风拔木,移时方散。人谓乘风而往。剑瘗宫北,遗迹昭然。 
  曹观妙 名侍德。岘山人也。幼入道,居武当,嗣五龙之派。天性颖悟,举止非凡。自作一家书体,飘逸有神仙之态。四方多效之。道法阴阳,靡不博究。膺观妙之号,领住山之职。远近皆师事。后移领三茅崇禧之任。及归。晚节清高,众期轻举。一夕,梦守山之神,语曰:“三茅真君来日降此,君宜远迓。”旦,即领众迎至会仙峰,久无一人至者。日将暮,真君化为田夫,荷蓑而至。众莫之识。令挈物而归。抵观。拜于堂下。寻欲劳之不得。旦见异香袭人,覆满庭户。悔无及矣。后诫徒众曰:“此间仙凡混居之地,自今已往,世世不受道俗礼拜。”今武当道友不受俗拜,始此。寻立聚圣之殿以奉之。尝谓门弟曰:“吾因受三茅真君礼,不免金解”。端平三年(1236年),果罹兵难。白膏凝肤。略无腥血。刃者致拜,释剑而去。后敛其神脱,冢于桃源。 
  唐风仙 名守澄。随州人。幼入武当。姿貌古怪,鹤体松形,葫芦数十常挂杖上,往来于均房之间。壬子(1252年)重复均州。郡守程进,令开辟武当五龙香火。未几,制檄道士王礼常至,退而乐道,人之吉凶悔吝,莫不预述,无不验者。常叱辱人,被叱者即蒙福庆。人以“风仙”称之。或立积雪,或卧道路,常有虎豹守卫。时贵礼敬之。开庆己未(1259年),不知所在。 
  汪真常 名思真,号寂然子。真常,家世徽人,宋丞相汪伯彦之后生,于安庆嗣全真教法。入武当山。至元乙亥(1275年),领徒众六人,开复五龙,荆榛塞途,黑虎为之引导,兴建殿宇,改观为宫,四方师礼之,度徒众百余人。任本宫提点。吉凶预知。后无疾而蜕。俗民多梦步紫云而北去。 
  鲁洞云名大宥,号洞云子。随州应山人也。家世宦族。幼入武当学道,遍历南北。至元乙亥(1275年),偕汪真常开复武当,住紫霄岩。年八十余,以道著远,点墨片纸,可疗民疾。度徒众百余人。解化之日,面若童颜。其证道可知矣。 
  叶云莱 名希真,号云莱子。处州括苍人也。辛亥年(1251年)三月初五日巳时生。唐天师叶法善之族裔。生于建宁,得清微道法之妙。兵迁古穰,入武当山。至元乙酉(1285年),应诏赴阙,止风息霆,祷雨却疾,悉皆称旨。至元丙戌(1286年),钦授领都提点,任武当护持。自公而始,后捧御香。还山,?然而逝。 
  刘道明 号洞阳。荆门人。与叶云莱同师雷渊黄真人,受以清微上道。居武当五龙宫。精神内守,存心摄气。暇则搜索群书,询诸耆旧,加以耳濡目染,究其的论确辞,笔之日《武当总真集》。会万古之精华,敛一山之风月。于此,可见师之用心,纪述详明,如指诸掌。而洞阳此集,亦将与此山相为无穷,有功于玄教,大矣哉! 
  张道贵讳云岩,号雷翁。长沙人。幼隶名选。至元归武当。礼汪真常为师,同云莱叶君、洞阳刘君,参觐雷渊黄真人,得先天之道。归五龙宫,潜行利济,乃清微之正脉也。门下嗣法者二百余人,然若有不足焉。凡所寓兴,吐词发语,皆有激发人情,启沃良善。“尝於武林有忘情消,白日高卧看青山,动落花流水之机,适闲云幽鸟之趣,遂成意外,不期然而然”之句。一日“观物吟”,亦曰“警世文”。徒门集以成书,镂板寿传,遇见斯文者,无不三叹赏也。师于洪武初年,吴中多人识之。既后,不知所终也。 
  张全一 字玄玄,号三丰(见后)。 
  张守清 讳洞渊,号月峡叟。峡州宜都人。幼习儒业,长入吏员。年三十一岁,闻武当鲁洞云仙誉超群,不干名利,投礼出家,修炼金丹大道。绍兴香火,丕阐玄风,开化人天,恢宣道化。清微正一,先天后天,靡不精通。以道一贯十方,皈响四海流传,独冠武当。其云菜、洞阳、云岩三师之道,尽得秘传。创建南岩天一真庆宫,奉诏祈祷雨雪,立有显应。人皆神异之。宣授“体玄妙应太和真人”,管理教门公事。后退隐于清微妙化岩,精修上道。素行蜕去。 
  黄明佑 字太霞。潭州人。早岁抗志烟霞,历诸名岳,礼武当太和张真人,嗣以清微法派。凡有祷祈,无不感应。既而证道南岩。回风混合之妙。久则功成道毕,而乃拂袖三山,游神八表矣。 
  单道安 均州人。从南岩张真人学,精究道法,执弟子礼,殷勤弗怠。真人升举之后,潜藏于叠字峰,屏绝人事,服气养神,固有年矣。洪武初,游方遍览西华、终南诸名山,道化盛行,济人为大。仍居圜堵于重阳万寿宫,以平昔所授玄秘付与门人,厌弃而去。弟子李素希携冠履,瘗于五华仙茔。 
  曹古松 义兴人。生于元季。自幼入句曲山,礼三茅君,出家元符万宁宫。道士蒋贵和度为道士。质朴恬淡,懒与人接。手不释卷,理性明白。后入武当,煮石茹芝,韬光匿景,《黄庭》、《大洞》一以贯之,后还句曲省觐,复入杭之开元,又圜堵几年。一日,对王眉叟真人作颂辞谢,端坐而逝。不数日间,蒋君忽见古松,俨若如生,拜辞而去。 
  邓青羊 南岩道士。生于元季,早来武当,从高士学黄老、文始、文庚、庄、列与夫周易参同,龙虎大丹,精思熟炼,深得其奥。至乎九还七返,造化功妙,上乘一着,不落其二,方始放浪湖海,以道度人。栖栖。 
  李孤云 河南人。气性纯粹,容貌朴实。自幼志慕清虚,明全真理。洪武(1368~1398年)初,来武当五龙宫住,与乡人李幽岩结方外友,日积月深,玄理造诣,青山白云之际,无不徜徉自得。一日,谓幽岩公曰:“华胥之乐,何不早归。吾当先去也。”寿年九十有二。冠剑藏于桃源涧。 
  刘古泉 河南人。早脱樊笼,有蹑景凌虚之志,九还七返之妙,调铅炼汞之功,并无虚日。石火电光,知其自警。既后精神全就,与道惟一。乃入宝珠岩下蒲团,春风之乐,自慰足矣。一旦,告道友杨公曰:“吾今解带正在此时。”语毕,撒手而去。 
  杨善澄 太行西山人。夙有道契,清源中来,默守珠辉,深根固蒂,志在太和紫霄之上,后果如其意。同刘古泉结岁寒之盟,偕入宝珠岩下,闲谈太极至乎无极之妙,一点头来,与古泉各自珍重。翌日,?然而去。 
  李素希字幽岩,号明始韬光大师。洛阳人。生于元季。自幼业孺,不闻荣达。弃家来居武当之五龙顶,粗衣粝食,枕石漱流,读《周易》,明《道德》。洪武(1368~1398年)初年,度为道士,住持五龙宫。后复退隐于自然庵,不与人接,含光守默。永乐三年(1405年),忽见古榔梅树开花结实,知为丰年之兆。故遣道士易本中等献之于朝。太宗皇帝重其事,命道士万道远捧敕谕,赉以表里钞锭嘉美于素希:“学道有年,精诚感格,高真降此灵贶,福及皇猷也”。四年,榔梅仍实,复遣道士吕正中进献,又蒙敕谕赐赉如前。是年,师诣阙谢恩,赐坐于便殿,谕以理国治身之道。师以道德奏对。上悦。礼待甚厚。赐还本山。永乐十年(1412年),朝廷遣大臣率军士二十余万,建宫观三十余处。经营之始,询访古迹旧规,师一一陈之。不数年间,金殿、宫观落成。师赏谓门人曰:“自高真升仙之后,未有盛于今日也。常额手上愿皇图万岁,天下太平。永乐十九年(1421年)六月初五日,嘱徒众:“各宜精修香火,学道专勤,令教门大兴,吾去无憾矣。”语毕,端坐瞑目长往。寿九十三。时,户部主事王和亲在侧焉。翌日焚化,骨齿皆青,人皆惊讶,知其为仙矣。冠剑藏于黑虎涧之上。 
  丘玄清 西安之富平人。 自幼从黄冠师黄德祯出家,读书造理。洪武初年,来游武当,见张三丰真仙,举为五龙宫住持,宽襟大度,撑拓教门,固有年矣。一日,有司以贤才荐于朝,除授监察御史,上赐室。力辞弗受。转太常卿,诰封二代,宗祖蒙休。每遇大祀天地。上宿齐宫,谘以雨赐之事。玄清奏对,立有应验。上愈重深敬焉。平昔公余,《黄庭》、《道德》不辍于口。闲则凝神坐忘。一夕,谓门徒曰:“我当谢天恩,弃尘世,去也。”翌日,沐浴更衣,端坐瞑目,?然长逝。寿年六十七岁。朝廷遣礼部侍郎张智,行御祭礼。葬还五龙宫黑虎涧之上。 
  彭祖年 西蜀人。少业儒,明道学,词翰俱美。至乎天文、地理、阴阳、度数、卜筮、医术,无不研究。从汪真人入大都,侍弟子礼。方归终南山太平宫,以道法济人。其阴功及世,不浅浅哉。洪武(1368~1398年)初,仍来武当,栖遁养高,如如自乐,心无所为。以此身若不系之舟,幻我何有穷焉。一日,召门人曰:“此之谓也。”少焉,端坐蜕去。寿八十三。 
  卢秋云 光化人。从终南山大重阳万寿宫高士游,悟全真之理,后历江右诸名山,入龙虎谒天师于上清宫,佩领教符,复归武当五龙宫,住持有年矣。一日,退隐于紫霄南岩之巅。从此杜门不出,以道自任,若将终身焉。永乐八年(1410年)冬,无疾而化。 
  黎一泉 均州人。自幼出家予紫霄宫。元末游江左诸名山。大岳访道寻师,杖履瓢笠,放浪形骸之外,再谒毛公坛,张公祠,得林屋洞天王无伪授以太极上道、清微底奥。仍归紫霄岩习静萧间,炼神养气,不知所为也。年八十余,?然蜕去。 
  李德渊 号古岩。金台人。自幼入陕西重阳万寿宫出家,《道德》、《南华》三教经书,得其要旨。壮年游武当,于紫霄宫礼高士曾仁智为师,授以清微雷法,明先天之礼,知体用之源,行之有年。徒居元和观。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湘王殿下来谒武当天柱峰,见师有修炼之功,益嘉之,赐住荆州府长春观。一日,谓门人曰:“吾将返矣。”以颂示之:“八十余年光阴,不染不着毫分。大笑呵呵归去,一轮明月当天。”王闻之,嗟悼不已。赠曰:“尔本无生,何其云殁。拂袖三山,金宫银阙。咦!今日大地光明,万里秋天明月。”于是,遣官还葬于元和观之东。 
  周自然 金台人。自幼入全真教。及长,游于四方,一以道化俗,次以药济人。洪武(1368~1398年)初,来住武当五龙行宫,居民见其道明药效,无不敬慕之。年将耄耋,貌苦童颜,行止自若,心性怡然。一日,以所藏道书、医术,付与门弟子:“吾当委顺而去。”翌日,更衣沐浴,遽然长逝。葬于桃源洞。 
  燕善名 号景山。洛阳宦家大族。丰姿绰约,貌相朴实,爱慕清虚,不仕不娶。从丘公玄清入武当,勤事香火,朝夕弗替。其气宇冲冲,若与神明交,凡语默之间,与众又同,道俗无有不敬慕焉。永乐十八年(1420年),无疾而化。 
  蒲善渊 关西人。从丘公玄清学庄列之道。洪武十五年(1382年),钦除均州道正。永乐(1403~1424年)年间,奉使四方,历遍名山大川,咨访贤达。一日,于章贡玄妙观,无疾而化,葬于黑虎涧之上。 
  孙碧云 关西人。幼年颖悟,愿欲学仙。遂入西岳华山,寻锼刀之踪,追希夷之迹。岩栖屋树,服气养神。探黄老经旨,《周易参同》,与夫儒释诸子史书,罔不熟诵,研精覃思,固有年矣。继后,道价日溢,玄风大振。洪武年间(1368~1398年),太祖皇帝征至京师。上见其仙风道骨,真玉清客也,故誉之。赐衲衣斋供,馆于朝天宫圜堵。明年,赐还华山。永乐十年(1412年),太宗文皇帝召至阙下。上悦其华山仙伯之流,赐御诗一章,号虚玄子,敕赐道录司右正一职事,又敕云游,遍历天下名山,随其所往。又敕赐大岳太和山大圣南岩宫住持。永乐十五年(1417年),谓门人曰:“教门已兴。吾将往矣。”翌日,更衣沐浴,焚香遥空礼谢,端坐而逝。驸马都尉沐公,礼部尚书金公,侍郎郭公,闻讣嗟悼不已。故会葬于桧林庵。太易子作《碧云集》行之于世。 
  李时中 江都人。蚤年入三茅山,从高士学读《周易》、《文庚》、《庄》、《列》诸子书,无不涉览。洪武初年,奉命差往北京崇真万寿宫住持。后任道纪之职。永乐元年(1403年),皇上重其道法,灵涉有济人利物之功,钦授道录司右正一。四十四代天师张真人举荐奉敕赐兴圣五龙宫提点。永乐十六年解化,葬于桧林庵。 
  邵庆芳 番阳人。幼从龙虎山上清宫学道。洪武二十四年(1390年),以道行荐于朝,奉命差往广东清理道教。永乐十一年(1413年),正一嗣教真人四十四代天师举荐,奉敕赐大岳太和山玄天玉虚宫提点。洪熙元年(1425年)七月二十九日解去,葬还龙虎山中。 
  王一中 湖广人。从龙虎山上清宫高士游,得清微致道,符水济人,御灾捍患,事多灵验。永乐初,奉命游于四方名山大洞。永乐十一年,四十四代天师张真人荐举,奉敕赐大圣南岩宫提点。永乐十四年,无疾蜕去。 
  张古山 颖上人。居太行王屋山天坛。养素葆和,勤修至道。永乐十五年,朝庭闻其道行,赐大岳太和宫提点。永乐十六年秋,于清微宫解化。葬于桧林庵。 
  钱若无 京口云阳人。少从清微法师度为道士,正一斋醮之法,罔不研究。永乐十三年,钦选静乐宫焚修。永乐十六年,四十四代天师张真人见其气宇不同,有扶持教门之志,于是保奏于朝,蒙钦除本宫提点。永乐十八年羽化。 
  林子良 三山人。幼从龙虎山上清宫出家,历事教门,亦有年矣。永乐十一年,四十四代天师举荐,敕赐玄天玉虚宫副宫之职。永乐十七年,升大圣南岩宫提点。永乐十九年解化。葬还龙虎山中。
  张道贤 荆南人。幼从玄妙观出家。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举为神乐观乐舞生。后奉命采药于名山大川。永乐十五年,钦除玄天玉虚宫提点。洪熙元年(1425年)十二月三十日羽化。葬于西道院之南隅。 
  徐复高 南昌奉新人。诗词藻丽,道德微妙。永乐十四年,四十四代天师张真人,荐之于朝,任紫霄宫住持。宣德元年(1426年),于匡庐峰下无疾而化。 
  简中阳 字致和。武昌人。幼自不喜荣达,放浪湖海,得异人授以中黄上道,清微秘法。洪武辛未(1391年)来武当,居紫霄之巅,避谷坐忌,葆和养素。江右学人,闻风而至。师见其有道才法器者,必纳之。于是道价愈增,名籍方外。永乐丙戌(1406年)太宗皇帝召见,问以玄帝升真事迹,一一奏陈,赐以祠部护身符牒还山。永乐十年,朝廷遣勋臣贵戚,率领军士二十余万,敕建宫观。人皆知其师有先见之道明矣。既后,高士于福地峰之上杜门守静,凝神太漠。一夕,告门徒曰:“方今山门盛举,实千载一时之遇也,忻忻然,吾可谢世矣。”语毕,端坐而去。印剑藏于紫极宫之西垄。 
  以上文字,皆来源于明代任自垣《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任自垣,三茅山道士,明代永乐九年,授道录司右玄仪;永乐十一年选授太和山玉虚宫提点;宣德三年升太常寺寺丞,提调太和山,同年十月,居武当太上岩编撰《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宣德五年寿终。其生前为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宠臣,曾就武当山道教事务多次面圣,他还参加了明代《永乐大典》、《正统道藏》的编纂工作。 
  本篇所记51个高真大德,起自周朝,终自明代宣德年间,前后两千余年。51个高真中,冠于神仙名号的有8个,冠于官衔的有3个,冠于隐士的有2个。从这些高道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出武当道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武当山道教源流历史悠久,高人辈出。正如《图经》所言:“武当神仙窟宅,自黄老设教,神仙至人栖之者众。”二、高人的共同性有以下几点:(一)以《道德经》、《易经》为指导,精心修炼。最早修炼者尹喜是老子的学生,自然以《道》《德》二经为圭旨;陈抟诵《易》清修;邱玄清“《黄庭》、《道德》不辍于口”;孙碧云“探《周易参同》与夫儒释诸子史书”;李时中“从高士学读《周易》、《文庚》、《庄》、《列》诸子书,无不涉览”。由此可以看出,武当道场乃名门正道。(二)高真大德道法方术高超,有预测福祸的、自明生死的,有医术高明的。他们的证果都很实在,基本上都是长寿善终无疾羽化,他们的寿域在当时的客观环境下是非常出类的。(三)高道们内功修炼境界高深。戴孟“周游名山,日行七百里”;殷长生“丹成,驭气飞行,周游六合”;叶济“虽历四时,衣服不变,飞步云烟,人莫近之”;谢允常“能飞行绝壁”;田蓑衣的蓑衣,“隆冬则真气如蒸,盛夏则温凉如玉”;谢天地“绝粒不食,步履如飞”;曹观妙罹兵难后“白膏凝肤,略无腥血”;李素希羽化时“骨齿皆青”;张三丰“或三五日一餐,或两三月一食。兴来穿山走石,倦时铺云卧雪”等等。从以上高真大德的修炼成果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在追求长生久视、天人合一时所达到的高深境界;同时从他们的表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内功修炼的深度和厚度;我们更不难看到内家拳法及太极拳静功内炼的原始风貌和神奇效果。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