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窯馬廠時期人面雙耳彩陶壺
藏友求鑒:6月1日下午,我突然接到張老師的電話,說他最近認識了一位大藏家楊先生,很想見見我,這會楊先生就在他工作室,我若方便的話,可過來介紹我們認識!正好我離張老師工作室不遠,於是,便徒步前往。
持寶人:楊治
收藏主項:陶瓷器
藏齡:25年
藏品名稱:馬家窯馬廠時期人面雙耳彩陶壺
藏家感言:收藏就是給有緣人提供一次學習、研究和提高人生品位的機會。一次次的打眼、撿漏,沮喪和喜悅都是歷練你人生意志的最好法寶。你堅持了,挺住了,你也就越發的成熟,身上更具藏品一樣的迷人魅力和璀璨光環。真正的收藏其實就是一種反覆的搗騰、盤熟、盤活,從而成就你世代榮耀的人生。
鑒寶專家:楊振生(文物鑑藏家)
專家點評:馬家窯文化是黃河上游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因最早發現於馬家窯遺址而得名,距今已有5000年歷史。馬家窯文化包括馬家窯、半山、馬廠三個文化類型。甘肅是我國彩陶起源最早、發展時間最長、分布範圍最廣、藝術成就最高的地區,素有『彩陶之鄉』的美稱。距今7800年前的秦安大地灣一期文化出現的彩陶,爲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彩陶文化之一,屬於仰韶文化的大地灣文化遺存中發現,彩陶呈現爲這一時期的最爲重要的文化表徵,其代表器物是人頭(面)形彩陶壺。這件陶壺,通高25厘米,直徑17厘米,爲彩陶質、紅陶,整體造型呈壺狀,口小短頸,渾圓的腹部高高隆起,下端向內微收,平底,壺的口頸兩旁有對稱的雙耳,呈鋸齒狀,最爲可貴的是該陶壺頸部所繪的人面像,是用黑線彩繪勾勒出目、口、鼻、眉毛、披髮,可謂惟妙惟肖。整體彩繪線條樸拙、大氣、流暢,構思奇特、巧妙,表現出早期彩繪藝術的高度發達,顯示了早期朦朧的藝術審美觀念。該壺整體造型古樸、渾厚,是難得一見的馬家窯馬廠時期母系社會彩繪陶的傑出代表,極爲罕見,更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市場參考價:45萬元人民幣
藏品來歷:藏家楊治是一個地道的文化人,擅繪畫,愛朋友,喜旅遊,更熱衷於古代各類彩陶藝術品的收藏。他告訴筆者,剛開始他喜歡收藏近現代的名家名作,自己閒暇之餘也跟幾位老師學習中國畫,近十多年又迷戀上了早期的各類彩陶精品收藏。說著他帶筆者走進他的珍寶室,偌大幾排博古架上擺滿了各式不同年代不同造型的彩陶藝術品。其中,一件人面彩陶壺吸引了筆者的目光,徵得藏家的同意,筆者上手仔細把玩了一番,可謂心潮澎湃,激動不已。談起這件器物的來歷,楊治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說,這還得從12年前的一次甘肅訪古說起。
楊治說他受家庭環境的薰陶,從小對各類古代藝術發自骨子裡有一種偏愛和敬畏。早就想對素有『彩陶之鄉』美稱的甘肅進行一次虔誠的膜拜和造訪。12年前的一天,在一個朋友的陪同下踏上這個他敬畏已久的熱土。幾天下來,他逛了夢寐以求的幾個大的名勝古蹟,覺得還不過癮,經一熟人引見他拜訪了一位姓張的大收藏家,兩人一見甚是投緣,一談就是幾個小時,隨後,一向視寶物如命不輕易示人的張先生那天破例給楊治看了他的所有珍玩。楊治說在張先生眾多的藏品中他一眼就看中了這件人面彩陶壺,他心裡默默地斷定這件器物是馬家窯馬廠時期的,沒錯!他的愛慕之情喜於言表。臨走時,他把自己脖子上一件心愛的玉牌,作爲見面禮執意要送給這位一見如故的張先生。沒想到,張先生再三婉言謝絕――聲稱無功不受祿,弄得他當時很是尷尬。
最後,楊治說他再三考慮還是向張先生道出了自己對這件器物的愛慕之情,問能否轉讓,價錢好說。但張先生還是拒絕了,說這是他最愛,說什麼也沒想著把它賣掉。無奈,楊治說爲此他6下甘肅蘭州,在第6次交談中,他從一熟人口中打聽到,這位張先生對齊白石畫作很偏愛。於是,他投其所好告訴張先生他收藏有一張八開的齊白石的畫作,若先生喜歡,他們可以互相置換。張先生一聽楊治收藏有齊白石的畫作,立即來了精神,問畫作帶了沒?楊治立馬拿出畫作來,張先生看得眼睛都直了,就這樣,二人各取所需,圓了各自心中的夢。楊治說他臨出門時告訴張先生,這張齊老的畫作,若張先生哪天玩夠了,想出手,最好能先考慮一下他,出多少錢他都願意!因爲楊治心裡明白,真正的收藏其實就是反覆的搗騰、盤熟、盤活,才能真正的體現一個藏品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