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樓主: 延章

易經雜說-南懷瑾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28 19:00 | 顯示全部樓層
五行思想的起源
  【易經·系傳】中說到『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我們先要認識另一個東西,才能對這句話有更深入一層的認識與了解。以【易經】來說,站在中國學術發展史的立場看,五行和【易經】根本沒有關係。可是現在要了解【易經】的法則,在占卜方面,則有其密切的關係。占卜等數術方面的體系,就是用八卦、五行、於支配合起來,去做推算。我們手上的【易經】,在所謂秦始皇燒書的時候,和醫藥方面有關的書沒有被燒掉。根據歷史上的記載,【易經】被認爲是卜卦的書,和廟裡求籤的籤詩一樣,無關宏旨,所以沒有被燒,因此五經的流傳,古本面貌保留的最多,內容也以【易經】最爲可靠。但在這一本書裡面,並沒有提到五行,只有在【尚書】——【書經】的【洪範篇】中,稍稍提到一下,但也並不一定如後世那樣說法,這始終是一個大問題。
  近代以來,一般懷疑中國文化的學者,認爲五行是漢朝、至少是秦漢以後人所假託,這是研究中國文化發展史的立場的一種看法。其實五行和陰陽的關係,我們看到戰國時代一位歷史上有名的學者陰陽家騶衍,這個人學問非常好,在當時他比孟子以及諸子百家的威風都大得多,試看孟子到齊國去見梁惠王的情形,真是可憐得很。『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梁惠王對孟子那股神氣,一點也看不起孟子,開口就說:『老頭!你來找我幹嗎?』就是這個味道。可是鄒行一到齊國或其他國家,場面便大不相同了,國家的大員,乃至國君,無不親自招待,等於現在國際知名的大科學家,到了任何一個國家,都受到盛大的歡迎一樣。我們讀【史記】,讀到這些地方,要特別注意,不要被騙了。後人寫歷史,往往沒有把這些重點強調出來,只照寫歷史,這就發生了錯覺。歷史記載都有年代,一查就知道了,騶衍每到一個國家都大受歡迎,而且帶了一大群人。孔子周遊列國也帶了一大群學生,可是有時連便飯都弄不到吃,而騶衍每到一個國家則是吃不完的宴會,可見他在當時的影響有多大。鄒行是道家、陰陽家,他到底在各國講了些什麼?我們不知道,因爲歷史上找不出證據。但是他留下了一點東西,他當時就說天下有九洲,中國是九洲的一洲爲神洲。他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絕不可能坐飛機環繞地球一周看見的。現在我們才知道地球有八大洲,而他當時就知道了,所以他的思想學說,當時震動了各國,以科學的理論,指導了政治的原則。我們假使看思想史的發展,這些地方不要忽略了。但是在當時歷史上,也找不出講五行的資料。再退回來看,近年發現的甲骨文上,也沒有五行的名詞。
  在我個人的看法,【易經】的文化,是中國文化上古時代中原文化的發展,是山西、河南這一帶的文化。在上古時代,文字、語言還沒有統一,不像秦漢以後的國家,當時每一地區、每一民族,有他自己的文化。如長江以南,楚國有楚國的文化,孔子的文化,繼承了魯國文化的系統;道家文化是繼承了齊國文化的系統。那麼陰陽五行的文化,可以說比【易經】的文化,亦即中原文化還要更古老一點,可能是黃河下游,北京、河北這一帶的文化,如黃帝、伏蠢這一時代的文化一樣。所以研究上古的文化思想史,是一個很大很艱難的工作。幾千年來,歷代學者作了那麼多分類的努力,乃至現代也有人研究了半輩子,還是搞不清楚。這是我個人的看法,這看法也不一定對,僅供作參考而已。假使沒有弄清楚這個觀念,而把中國上古傳統文化亂扯一陣,那就牽涉太大了。

什麼是五行?
  五行的文化,所謂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現在研究它第一個要注意的,假使算命先生算命,把行認爲是走路,那就絕對錯了。我們翻【易經】,乾卦的『天行健』這句話,這個『行』是代表運動的意思,就是『動能』,宇宙間物質最大的互相關係,就在這個動能。這個『動能』有五種,以金、木、水、火、土作代表。也和卦一樣,是種傳統符號,不要看得太嚴重了。所謂『金』並不是黃金,『水』亦並不是和杯中喝的水一樣,千萬不要看成了五行就是五種物質。上古文化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就是現代的地球文化,地球外面的五星,對我們的關係很大,現在先解釋這五個字。
  金,凡是堅固、凝固的都是金,上古時不是現代的科學分類,當時對於物質世界中有堅固性能的,以金字作代表。
  木,代表了樹木,代表了草,代表了生命中生的功能和根源。草木被砍掉以後,只要留根,第二年又生長起來。白居易的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就是木的功能,生長力特別大也特別快,木就代表了生發的生命功能。
  水,代表了流動性,周流不息的作用。
  火,代表了熱能。
  土,代表了地球的本身。
  所以稱它們爲五行,是因爲這五種東西,互相在變化,這個物質世界的這五種物理,互相在影響,變化得很厲害,這種變化,名叫生、克。

五行的生克
  說到生、克,我們研究【易經】,都知道綜卦。綜卦就是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都有正反兩個力量:有生,有克。生克是陰陽方面的說法,在學術思想上,則爲禍福相倚,正與反,是與非,成與敗,利與害,善與惡,一切都是相對的,互相生克。如姜太公流傳下來的道家經典【陰符經》裡面說『恩生於害』這句話,舉例來說,像父親打兒子,兒子挨打很痛,這是『害』,但目的在把孩子教育成人,這就是『恩生於害』。領導人對部下亦是如此。這句話的意義很深。中國鄉下人有句老話,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擔米是仇人。幫朋友的忙,正在他困難中救濟一下,他永遠感激,但幫助太多了,他永不滿足。往往對好朋友,自己付出了很大的恩惠,而結果反對自己的,正是那些得過你的恩惠的人,所以做領導的人,對這點特別要注意。一個人的失敗,往往失敗在最信任、最親近的人身上。歷史上這種例子很多。這種人並不一定是存心害對他有恩的人,像拿破崙在兩個人的心目中,被認爲他不配當英雄,一是他自己的太太,一個是他的一個老朋友,因爲太親近,相處太久了,就有不同的觀念,在不知不覺中,會做出一些有害的事來。這都是恩與害,往往互爲因果的關係,所以『恩生於害』這句話很重要。而它的原理,亦即來自生克的法則,生人者也克人,恩與害,兩個對立相存,沒有絕對的一方。現在青年人談戀愛也知道,愛得愈深,恨得也愈深,這也就是『恩生於害』的原理,也是生克的法則。關於五行的生克道理,可以用下面這兩個圖案來表現:
  A圖的箭頭是表示相生的,就是依時針的方向順序,依次而生,成爲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B圖上的箭頭是表示相剋的,五行的位置,和第一圖相同,箭頭所指的方向,也是順時針方向,所不同的,相生圖的箭頭,是指向緊靠自己的鄰居,而相剋圖的箭頭,是跳了一個位置,指向隔鄰的位置上,於是成了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的方位
  上面的兩個圓圈,只是便於說明五行相互生克的關係,而五行所處的方位,並不如上圖,而是像下面的五行方位圖:
                  火
                木 土 全
                  水
  上面這個五行方位圖(必須要記住的),爲東方木(請特別注意,圖中的方位,是以【易經】的方位爲准,不是現代畫地圖的方位),西方金,北方水,南方火,中央土,這個方位非常有道理。我們在明朝時也開礦,當時並沒有地質學,怎麼知道何處有礦,固然有的是當地的居民發現的,但大多數是靠八卦五行的道理,來判斷五行的中心。西方金,在西藏,越到西方,藏金越多。東方木,植物易生發,早受陽光熱能。南方火,氣候炎熱。北方水,冰雪最多。初看好像五行方位很亂,再作仔細觀察,不能說它沒有理由,古人是怎樣發現這個法則的呢?以金爲例:
  金生水,在【千字文】——這篇文字很妙,以一千個不同的字,寫成了這篇文章,把天文、地理、物理、政治等等,都容納進去了,幼年讀來好像無所謂,實在是一篇很偉大的著作,其中有一句『金生麗水』,這個麗水不是浙江的麗水縣。麗水是形容水多,凡是藏金的地方,一定是雨帶地區。我初到台灣時,看見有金銅礦務局,問起產金的地方在金山、瑞芳一帶,我說那裡的雨量一定很多,果然基隆、金山、瑞芳一帶常下雨,這就是『金生麗水』,藏金的地方雨水多。
  金克木,當然砍木頭要用鐵器,或用鋸子去鋸,這還不足爲奇。在古代,假如門口有一棵大樹,認爲風水不好,而又覺得砍伐麻煩,不如讓它自己枯死,就用一枚大鐵釘,打到樹的中心,這棵樹很快就枯萎了,這就是金克木的現象。
  另外一個哲學的道理,例如金生水,在古代就說:『水者金之子。』水是金的兒子,於是水生木,木是水的兒子,木生火,火是木之子,火生土,土是火之子,土生金,金又是土之子。
  克則是隔代相剋。從前有一個笑話,一個祖父打孫子,可是他的兒子看到了,便打自己耳光,這位打孫子的祖父問兒子爲啥自打耳光,他兒子說:『你可以打我的兒子,我怎麼不可以打你的兒子?』這也近於五行相剋,事實也是如此。所謂隔代相剋,逢三必變,這是一個法則。在生克之中,恩生於害,害又生恩。以軍事哲學來說,一次大戰之後,可以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所以有時覺得戰爭並沒有什麼可怕,等於理髮,頭髮長了,剃剃就漂亮。有許多講軍事哲學的朋友,就以這種五行生剋的法則來講,也言之成理。物理的法則亦然,須到了一個時候,必要清理一下,才能創造出更新的事物,這是宇宙的法則。五行的方位,對我們研究物理關係很大,大家一定要記住。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28 19:01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三部分
2007-06-08 08:42
  
天干與五行
  五行之外,還要加上干支,要學【易經】的卜筮,沒有什麼秘訣,不外是五行卜筮,重點在五行,不是在八卦。真用卦來斷事情,又是另外一個體系,所以嚴格說來,五行和八卦兩種體系是分開的。但幾千年來,大家都把它混合在一起。
  現在介紹的是天干文化,天干文化也很古老。我們研究【易經】發展史、中國文化發展史,知道天干文化也比【周易】古老得多。天干地支,我們現在可以從甲骨文里找出來,可見這個文化的來源很早。中國人發展最早的是天文,發展到最高級的時候,就歸納起來用十個符號作代表,這十個符號就名天干,亦作『天斡』,不過『天干』是漢以後用的名詞,其實應該用『天斡』才對,不必用『天干』這個詞。天干就是五行的法則,意思是說:『在這個太陽系中,地球和外面的星球,彼此干擾的作用。』以現在的地球物理學來說,說是地球和各個星球的放射功能,彼此吸收互相發生作用。例如太陽能的放射,對我們地球人類的干擾很大,尤其學通訊、電子、太空學方面的人都很清楚,而我們中國老早就了解,對於這種天體的運動、物理世界的運動,用木、火、土、金、水來代表,說明相生相剋的道理。但人類文化進步了,這個五行的生克法則不夠用,因此我們的祖先,發現了五行的雙重作用,天體在物理世界中,又用了十個字的符號,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並編定圖案如下:

天干五行配
  看到上頁的圖案,和前面五行的方位圖案配合起來,就可以知道,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這裡要問,東方或木,都是一個方位或一個動能,爲什麼要用甲和乙兩個符號來代表?這中間又有另一個法則,這套法則在中國的算命卜卦上很用得到。假使爲了算命而學算命,我不贊成。但我發現,中國算命卜卦的這套法則,裡面包涵了很大的科學和哲學的道理,可惜因爲古代的政治思想,不願意發展科學,所以這一套很好的法則,只好向算命卜卦這一方面發展。不過好在有江湖算命卜卦的人,能夠把這一套法則保留下來,從另一角度看,他們也的確很偉大。所以有人說到算命卜卦是迷信,我就問他們懂不懂,而他們卻不懂,對於自己所不懂的東西,隨便加一個罪名,指其爲『迷信』、爲『騙人的』,這是多可怕的武斷。這一套法則流傳了幾千年,而真正研究它的,都是第一流聰明人,試想想四千年來第一流聰明的人,都在研究它,即算它能騙得了人,也有它騙人的道理。我們要批評它,不妨先研究它騙的方法,等研究過了,再說它是迷信,這時才可以作結論。自己並沒有研究過,還不懂它,就說它是騙人的迷信,這才是真正的迷信——迷信自己的狂妄。可惜現在沒有人重視它,沒有大量的投資,沒有充分的實驗設備和場所。否則的話,如果加以實驗,可以發現這項法則會有很多科學的道理,譬如說飛機,早在戰國時候就有飛機,不過是不坐人的無人飛機,用木料製造。晉朝時候也有人製造成一個鳥,放出去以後,不需人控制,會在空中飛翔,到一定的時間,又會在原地降落,這在歷史上都有證據的。就是現在還保存的中國樂器和一些器皿,如銅壺滴漏等等,都是依據這套法則發明製造的,而當時並沒有現代的科學公式,只是當時沒有用這套法則向科學這方面發展。爲什麼中國古代沒有用這套法則作科學的發展?這也有它的道理,因爲物質文明愈發達,人的欲望就愈高,人的欲望愈高,社會就愈亂,這是中國的人文思想。

天干的陰陽
  但是這一套法則,是來自科學的,如東方木,又爲什麼用甲、乙兩個字來代表?而成爲甲木和乙木呢?甲木是代表生長的原素,乙木是成形了的代表,換言之甲木是代表生發的物理,乙木是代表成形的物質。丙與丁亦是如此,丙是代表火的原素,丁是代表成形的火。戊己、庚辛、壬癸都是如此。而這中間又分陰陽,如甲木爲陽木,乙木爲陰木,丙爲陽火,丁爲陰火,庚爲陽金,辛爲陰金,壬爲陽水,癸爲陰水,戊爲陽土,己爲陰土。如中國醫學,在【內經】上女人的第一次月經來,我國古代認爲直接說出女人的隱秘很不禮貌,所以說『女子十四而天癸至』。爲什麼不說『天壬』至?因爲月經是成形了的水,同時女子屬陰,所以稱爲『天癸』。如果把這套東西融會貫通起來,就可以發現它並不是迷信,而是科學,至少是古代的中國科學,而且這種科學在人類的文化中,還維持了這許多年。
  說到天癸,便涉及到中醫了,對於人的身體而言,現在最流行的針灸,有一本書名【甲乙經】,許多人也沒有弄清楚,中醫關於人身各部位的代表爲木屬肝,火屬心,金屬肺,水屬腎,土屬脾。這個五行和內臟的關係現在懂了,那麼金生水,肺出了問題的時候,腎一定虧,所以生肺病的人,臉紅紅的,而是腎水不足,火氣上升。肺病到了相當嚴重,腎盂就特別擴大,就是腎虧,所以中醫之難學是除了講究內臟的個別功能以外,還講究互相影響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因素,也就是生克的道理。而西醫則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頭痛只是病的現象,不是病的根源。因爲生克的關係,任何一個內臟,都可以產生頭痛的病象,所以高明的中醫講究氣化,如患糖尿病的人,是屬腎水的病,但一定與心火有關係,心臟也會受影響,發生問題,這就是五行生剋的道理(這裡特別要補充一點,五行的生克,每一『行』都與其它四『行』有關,如『土』是生金的,克水的,但亦被火生,被木克)。所以中醫能站得住,針灸亦是一樣,中醫的醫理,病在上者治其在下,病在下者治其在上,病在左者治其在右,病在右者治其在左,病在內者治其在外,病在外者治其在內。譬如中醫說肝生於左,而西醫指責錯了,其實中醫一點沒有錯,因爲中醫不是講物質形態,而是講氣化,中醫說肝生於左,是肝屬木,木在東方,東方在左,這是五行生剋的氣化,所以肝生於左是對的。由此可知人必須讀【黃帝內經】,懂了【黃帝內經】就懂得養生之道,也懂得如何修道了。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28 19:04 | 顯示全部樓層
地支
  五行和天干配合,包涵了這許多,再下來配合地支,便又不同了。地支有十二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有人寫作『地技』,表示干的分又,其實就是『支』,支持的支。地球本身的作用,亦就是太陽系中,月亮和地球發生的作用,節氣的關係作用,後面再詳述。
  先在這裡介紹,中國古代的醫學有兩大派,在養生之道上,一派注重腸胃,一派注重腎。所有的病,大部分從腸胃來,不過我的經驗,南方的醫師注重胃,年紀大的人尤其要注重腸胃,北方的醫師注重腎。年輕人也要注重腎的保養,青年腎虛,到中年以後,一切病象都來了。性知識教育愈開放,青年人的病害愈多,原因是腎虧,必須要保重。
  關於地支這一套東西,如果只研究【周易】的學術思想和大的原理原則,則不必要研究五行和干支。如果要了解我們中國幾千年來,【易經】八卦用之於天文、地理等方面的關係,就必須先了解五行干支了。有一位學科學的教授,從國外寫信來問一些問題,因爲國外最近出了一本書,認爲地球南北極有一個洞,洞中有另外一個世界,並且有人類,飛碟也是從地球中心出來的等等。這都是和【易經】有關的問題。我回信告訴他,這並不稀奇,中國人早說過地球是活動的,至於地球中心有沒有人類,又是另外一個說法。關於地球的中間南北極是相通的問題,道家在幾千年前就這樣說了,而且還說地球里各地都是相通的,這些話都有書爲證,不過我們大家沒有去注意它罷了。也有一說黃帝的陵墓後面有一個洞,可以通到南京。可是在西方另有一派,說人類都是從太空外來的,中國古代也有這一說法,也是道家說的,據說盤古老王也是天上降下來的,佛家也是這樣說,這些道家的學說,都可在【道藏】中找到。
  上面這個故事,是要說明五行干支的思想,和原始的天文、地球物理有絕對的關係,只可惜後來僅用在卜卦算命上面,這隻怪我們過去的文化不向科學方面發展的緣故。
  前面已經介紹了天干,現在再介紹地支。上面說過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地支。何謂地支?我們以現代的觀念來說,是地球本身,在太陽系中運行,與各個星球之間互相產生干擾的關係,無形中有一個力量在支持著,這說是地支。
  我們知道天干有十個,就是五行的兩極之道,亦即是五行的陰陽變化。而支是六位數,是陰陽之道產生變化而成十二位。至於這些名稱的由來,與【周易】沒有多大關係,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另外一種學說的系統,這在前面也曾經提到過。至於天干地支每一個字的定義,有很多種解釋,究竟哪一種解釋完全正確,很難下個定論;如子是萬物發生的現象、五是樞紐的意思等等,各有各的解釋,暫時不去討論它。另外以中國文化發展史,站在軍事哲學的觀點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也有些人解釋爲古代十種武器的代表,如『甲』是一根木桿上裝一種利器、『乙』是一把刀等等,莫衷一是,究竟哪一種說法對,沒有定論。

地支與黃道十二宮
  地支有十二位,代表十二個月。實際上地支是什麼呢?是天文上黃道十二宮的代名。所謂『宮』,就是部位;所謂『黃道』,就是太陽從東邊起來,向西方落下,所繞的一圈,名爲黃道面。這種黃道面,每一個月都不同。如我們晚上看天象,每一個星座,從東方出來,共有二十八星宿(天文的知識,在上古時我們中國最發達),而這二十八宿,在黃道面上,每個月的部位也都不同;於是依據這個現象,抽象地歸納爲十二個部位,用十二個字來表示。實際上這是天文的現象,變成爲抽象的學問,構成了後世算命的位置作用。這一套學問,現在看來好像很簡單,但真正用心探究,其中學問甚多,也可見我們上古時老祖宗的文化智慧、科學哲學,都發達到最高最高點;因爲科學數字太大,很複雜,普通一般人的智慧沒有如此的天才容納得下。於是把它簡化了,用五行、天干、地支來代表,使人人都能懂,只有文化到了最高處,才能變成最簡化。可是它的弊病,是後人只知道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
  這個抽象的名詞,裡面實際是有東西的,包括的學問很大;可惜我們後世只把它用在看相、算命、卜卦這一方面去了。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28 19:05 | 顯示全部樓層
六十花甲與歷史驗證
  我們的六十花甲,就是根據干支來的,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這樣天干與地支配起來,便可以代表太陽系統這個天體和地球產生萬有的變化;其中以氣象的變化是最大的,也最顯著,容易見到。萬有的變化,各有不同,於是用干支配合,而且是天干的陽配地支的陽,天干的陰配地支的陰,陽配陽,陰配陰,依照次序輪流配合,完全相互配合,剛好滿六十個相配,成一周期,又從甲子開始,所以名爲六十花甲。
  這種六十花甲的配合,現在的人不大用了,但它到底好不好呢?將來可以看到,它好得很的。它記天體的運行,六十年一個大轉,不管歲差如何(即天文上所謂的躔度,也就是古代說的太陽與地球間一天走一度,走完了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爲一年;以三百六十天爲一年,尚有剩餘,將其剩餘下來的度數,累積變成洞月,這就是陰曆的計算。而陽曆則是每年有七個月是三十一天,因爲方法不同,數字一樣),但六十花甲算下來,億萬年的宇宙數字,亦不差分毫,這是一個很偉大的法則。試看中國的歷史,每個朝代換了、皇帝換了、年號換了,可是六十花甲的歲次是固定不變的,必然六十年一轉。
  如果把這個法則予以擴大,用途就多了。譬如唐堯登位,亦即他當皇帝就職那一天,爲甲辰年,後來邵康節的算法以及一般的算法,都以這個干支爲標準,這是歷史上比較有記載根據的;在堯就位的時候,有五星聯珠的現象,就是金、木、火、水、土五星,在天上列成一排,有一定的天象,在那時呈現,把這第一個六十年定爲上元,名叫上元甲子,第二個六十年爲中元甲子,第三個六十年爲下元甲子,一共爲一百八十年;然後再擴大,第一個一百八十年爲上元,第二個一百八十年爲中元,第三個一百八十年爲下元,像連環套一樣,套得整齊嚴密;再以這種甲子的法則,和【易經】等配合演變,就知道歷史、社會、人類的現象,多少年有一個變化,如何變化;再配合中國天文學上,推算到該有什麼人物出來,這是我們中國人發現的一個很妙的法則,也可以說是儒家孔孟思想里所說的『天人合一』。以【易經】道理來看,這就是必變,宇宙間的事情,到了一個時候必然變。至於變成什麼現象?懂了這個大法則,再從卦里,就可知會變成什麼現象。可是知道了的人,大部分都不說出來,因爲怕泄露天機;古人說的『察見淵魚者不祥』,眼睛太厲害了,水裡有幾條魚都看得清楚,並不吉利,這樣的人就算不短命,也會患白內障,因爲用眼力過度了;聰明是不能用過度的,所以萬事先知,並不吉利。真的高度修養,萬事先知,變成無知,有絕頂的智慧而變成糊塗,這是少數有修養的幾個人才做得到,一般人則做不到。
  現在再看地支,把它排成一個圓圈:
  爲什麼畫成圓的?因爲地球與天體是圓的。

十二生肖
  至於這十二地支的生肖,爲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已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這一套生肖,據我的研究,是漢代的時候自印度傳過來的。印度當時的十二地支,並不完全像我們的,而是用文化抽象的符號來代表,用動物來代表,後來變成中國文化的解釋。子屬老鼠,鼠爪是五個,奇數爲陽;丑屬牛,因牛蹄兩瓣爲陰數,寅屬虎,亦因虎有五爪,卯屬兔是因爲兔唇兩瓣等等。據說是如此訂的,但『事出有因,查無實據』。另據【古今圖書集成·干支部】所講:『以二十八宿之天禽、地曜,分直於天,以紀十二辰,此十二生肖之所始』的這一觀念,由近年出土的西漢銅器,及漢墓星象刻古推論,此說極爲可能。
                地支與命理
  把這套大法則,演變成小學問,用在算命、看相卜卦上,乃至用到偵判命案上,【洗冤錄】中就有這方面的學問。地支上有六衝,也可從前面的圓圈中看到,凡是對面位的都是沖,如子與午、丑與未、寅與申、卯與酉、辰與戌、巳與亥都是相衝的。沖不一定不好,有的非沖不可。相對就是沖,這也是【易經】錯卦的道理。實際上所謂沖,是二十八宿在黃道面上,走到太陽這個角度來,叫作沖;與太陽的方向相反,這就叫作合,從圓圖上看,立場相等就是合(如子與丑合、寅與亥合、卯與戌合、辰與西合、已與申合、午爲日、未爲月之六合,在十二地支中,還有兩合、三合,等等)。這裡我們還要有一個觀念,二十八宿在黃道十二宮的位置上,與太陽的躔度對立就變成沖,沖並不是難聽的話,而是表示有阻礙。
  再把天干地支配合成一圖,亦即所謂的納甲。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28 19:06 | 顯示全部樓層
納甲與易數
  像這樣相配,地支的辰、戌、丑、未都空出來了。而天干的位置是: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和地支相配,名爲納甲。也就是把五行、八卦、天干、地支,歸納到一起。
  由前面圓圖再配上八卦,用先天伏羲八卦圖的位置納甲,爲干納甲、坤納乙、艮納丙、兌納丁、戊己在中間,震納庚、巽納辛、離納壬、坎納癸。
  現在再看一年十二個月,六陰六陽的表——即十二辟卦,代表一年氣象變化的大作用。把納甲用到這一面來,又是另一個不同的公式,所以學【易經】的象數要記住好幾個不同的公式。在了解這些公式以前,首先要了解數的陰陽。數分爲陰數陽數,也是雙的意思和單的意思,如奇門遁甲的奇字。凡一、三、五、七、九均爲陽數;二、四、六、八、十等雙數,爲陰數,又名偶數。陽數最高之數爲九,我們讀文天祥的【正氣歌】『嗟予遘陽九』,意思就是到了絕路,運氣已經絕了、到頂了,因爲九爲陽之極,陽極所以到了絕路了。而『十』又到了另外一個元的一了,以【易經】的數理言,永遠是一個『一』。一加一所以等於二,單數到了『九』數爲極點,所以【易經】中陽爻以九作代表,如乾卦的六爻都是陽爻,於是稱作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等;陰數是倒算過來,爲十、八、六、四、二,這表示陰陽是顛倒的。陰數的五個偶數以『六』在中間,陰取其中,因爲陰數爲偶,是相對的,而其中間的數是重點,所以陰爻以『六』爲代表;如坤卦的六爻,稱作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以前說過,八卦是由下往上畫的,假使有人以『六』、『九』代表陰陽的方法,隨便報出六爻的數,如初九、六二、六三、九四、六五、上九等,我們就可畫出囗,這個噬嗑卦來。
  從這個道理就看出來了,真懂了【易經】,只要掐指一算就行了。懂了【易經】的數理,學起電腦就更容易。這話是對的,這也證明上古時我們的老祖宗發明的【易經】數理,等於比現在的電腦數理還更高明。宇宙的道理,都是一增一減,非常簡單;好像天秤一樣,一高一低,這頭高了,另一頭一定低了,所以只有加減,包括了乘除,也包括了一切數理;這還不算什麼,人的智慧發達到最高也就最簡化,只用這十個數字,便把宇宙的法則歸納進去了,只要一加一減就算出來,就了解。所以說【易經】的數理哲學,不是基礎,也不是開始,而是最高明的歸納到如此簡化的。所以真正懂了【易經】以後,凡是最高深的數理,都會變成簡化。我們從數字上看,只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加以推測,天地間的事理、物理都把握在手掌中。學了【易經】的人,正如道家所吹的牛:『宇宙在手,萬化由心。』所以說這是我們文化的結晶。

察見淵魚者不祥
  曾經講的卜卦作用,因爲凡是稀奇的事情,我一定去了解,了解完了以後,我素來不玩的。這些東西玩儘管玩,不過要有一個原則,不可迷信。所謂不迷信,是不要把人所有的智慧都寄托在這上面,如果都寄托在這上面就不行了,偶然用它來參考參考是不得事的,但不要影響自己的心理,有時候很靈,宗教的觀念也是如此。再其次,要弄清楚的是:『善於易者不卜。』一個人真懂得【易經】以後便不算卦了,一件事情一動,就知道它的法則,就沒有什麼可算的了,得失成敗,自己心裡就應該有數了。另一觀念,即使能夠『未卜先知』,也並不好,『察見淵魚者不祥』,作人的道理也是這樣。不要太精明,尤其作一個領導人,有時候對下面一些小事情,要馬虎一點,開隻眼閉隻眼,自己受受氣就算了,他罵我一頓就罵我一頓。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察見淵魚者不祥』,連深淵水底的魚,河中渾水裡的魚有多少條、在怎麼動也看得清楚,不要自以爲很精明,實際上很不吉利,說不定會早死,因爲精神用得過度了。上面這些原則千萬要把握住,如此人就舒服了。

焦京師徒與郭璞
  現在講到卜卦的方法,在中國的【易經】傳統,占卜是它主要的路。【易經】在古代就是爲了占卜用的,到孔子以後,才把【易經】用到人文文化方面。【易經】畫的八卦,原始當然是爲了卜卦用的,爲什麼人類要卜卦?這不只是中國有占卜,世界各民族都有占卜,當然各民族所用的方法不同,但是都沒有我們中國的高明。這中間牽涉到一個哲學問題,即是人類的智慧。無論過去、現在、未來的人,都有許多無法知道的事情。譬如明天怎樣?我明天怎樣?這些問題,誰也沒有把握作答案,連後一秒鐘如何也不可卜,而人們要知道,於是產生了占卜這些東西。中國有了【易經】的卜卦以後,幾千年來,產生了好幾個派別,這一點我可以提出來告訴大家。古人研究【易經】,多被易學困住了,不知【易】沒有一定的法則。有些人懂了【易】後,自己另外又創出法則來,如漢朝有名的京焦易。京焦易是兩個人的名字,京是指京房,焦是指焦延壽,即焦贛。京房是他的學生,焦贛著【易林】,又名【焦氏易】。其中把八八六十四卦,演變的卦都解釋出來,所用的卦辭,統統不用【周易】,自己另外創造一套,他是把【易經】研究通了,法則通了以後,不一定照原來的東西,等於每個廟的籤詩,有關帝簽、觀音簽、濟顛和尚簽……各有各的籤詩,都不相同。所以焦贛的【易】,卜卦的解釋方法,和【周易】不一樣,可以說是一個革命。因爲他懂了,他的智慧夠了,所以才能產生出來他的一套卜法。焦贛傳易給京房,京房在東漢的時候,言無不中,皇帝有什麼事情都去問他,但焦贛說,京房把我的易學學通了,可是將來也必死於易學,結果京房果然被殺頭而死的。
  東漢下來,看地理風水,講所謂堪輿之術的,從晉朝的郭璞開始。他也是通【易經】的,萬事前知,等到晉朝大將王敦要造反篡奪皇位時,就怕郭璞不同意,於是就把郭璞找來,予以暗示,郭璞硬是不同意,王敦立即翻了臉,問郭璞既能前知,可知自己的命運?郭璞說我知道今日此時你就要殺我,結果當然如他自己所料的被殺了。他就明知道脫不了這一難,當然他也可以使滑頭逃避,這裡看到學【易經】的人,知道了凶事就不一定逃避,所謂『數不可逃』。其實數也未嘗不可逃,中國讀書人養成了一種忠君愛國之心,你做反叛的事,我寧死也不逃。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28 19:07 | 顯示全部樓層
金錢卦
  到了宋朝的邵康節,又根據【易經】,另外產生了一套法則,解釋又不同。明朝以後的太乙數又不同,一般人講【易經】的發展史,好像幾千年下來沒有變,其實變的地方很多。用三個銅錢卜卦的方法,就是從焦京易這個系統下來的,不過方法上歷代都有變更和擴充,因爲社會演進,人事愈趨複雜。如原用的木、火、土、金、水五行,不夠來代表更複雜的人事。例如我手裡握了一枚金戒指,用五行可以推算出是金來,如握一隻現代的打火機,這可就複雜了,不是單純的五行可以代表的了。於是就擴充變更,有了干支、五鬼、六親等等了,使卜卦的內容更充實,但在方法上,這卻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簡化了的方法。不過現在不容易找到外圓內方的銅錢,借用現代的硬幣也可以,橫豎都是一正一反兩面,任意將一面作爲陽面,一面作爲陰面,將三個錢亂搖一陣後丟下來,如果說其中兩個錢是陰面,一個錢是陽面,便以陽面爲主,記錄一個『、』的記號,代表這是陽爻,因爲照【易經】的道理是『陽卦多陰』,普通的說法亦是『物以稀爲貴』。如天風女後卦——囗就是以陰爻爲主,以普通的現象來看,六人中有五男一女,這一女就成王了,大家都會聽她的,這是天地間事物的一定道理。如果卜出的錢是兩個陽面一面陰面,就是陰爻,記錄一個『』的記號。如果三個錢全是陽面,作的記號是一個圈『○』,這就叫作動爻,要變陰的,陽極則陰生。如果三個錢全是陰面,作的記號是『×』,這是要由陰變陽的動爻,這樣連續作六次,完成六爻。裝卦的順序是由下向上依次排列,第一次所卜得的爲初爻,第二次爲第二爻,依次上去最後到上爻,這是目前卜卦的方法,它的源流,是自秦漢以後開始的。有些以賣卜爲生的人,則故作神秘,以顯示靈驗,其實自己用起來,還可以更簡單,也很靈。至於到底能否是無失的靈驗,則又牽涉到精神學方面了。如果以簡單的方法,隨便報一個數字,都可以卜卦,像『一、二、三、』,一爲干,二爲兌,兌是澤在下,干是天在上,重卦則爲『天澤履』卦,第三個數字是三,則是履卦的第三爻爲動爻;如果『一、二、四』,則是履卦的第四爻動,卜卦主要看動爻,一件事是靜態的,不動則不需要問,因爲本身無事,一動便有吉、凶、悔、吝的後果,所以要在動爻上看吉凶。

先知、神通與現代心靈學
  大家玩卜卦,靈不靈的問題,這又是精神學的問題了,如果從這個問題的方向去研究,發展下去又有很多學問。在佛學上神通可分爲五種:一種名爲『報通』。第二種名爲『修通』,是由打坐、煉功夫,以及催眠術、瑜伽術等等煉成的,像一個大國對這類人的訓練非常注意,並列爲最高的國防機密,花了很多錢來培養超能力的人,用來偷取他國情報,就是修通這類東西。開始這個國家得了一個錯誤的情報,以爲另一個大國已經研究成功了這種『心靈學』。所謂心靈學,其實就是所謂的修通,加一個科學名詞而已。大家就吃這一套,正如莊子所說『朝三暮四』的寓言,換一個名稱就吃香了。——後來這個國家發現另一個國家知道了他們許多機密,於是他們便花了許多錢成立了一個機構,專門研究這方面的學問,而且有了不少成就,其實另一個大國原來並沒有這些東西,後來倒是偷到了他們的這套資料,認爲很有用處,才開始研究。現在他們都在研究。第三種爲『鬼通』。第四種爲『妖通』。第五種名爲『依通』,如卜卦、算命等等便屬於依通,意思是靠某一項事物,靠一種數理、數字、光,或利用黑暗的地方,或利用人的腦電波,在某一光度或音響之下,到達一種相當的程度,這些都是『依通』。

又一種卜卦的方法
  中國的卜卦方法很多,如果不了解它的原理而認爲很神秘,一輩子也不敢變更它的方法,因此我就告訴一些愛玩這套的年輕人,用十二個數字,隨便報數的一種新方法,報三個數字,第一個數字(我們依先天卦的卦數,即干一、兌二、離三、震四撰五、坎六、艮七、坤八)爲外卦;第二個數字,同樣的也用先天卦數爲內卦;第三個數字,是代表動爻。假設報的數字爲一、二、三,那麼外卦爲干一,內卦爲兌二,構成了天澤履卦,第三個數字爲三,即是天澤履卦的第三爻爲動爻,卦是以動爻爲主。假使報的數字爲一、二、六,就是天澤履卦的上爻動了,但是報的數字如果是七、或八、或九、或十,該是哪一爻動呢?九代表六爻相動,十代表六爻安靜,八代表兩個爻動,七代表三個爻動,十一代表五個爻動,十二代表四個爻動。

動爻的斷法
  關於動爻的斷法:
  六爻安定的,以本卦卦辭斷之。
  一爻動,以動爻之爻辭斷之。
  兩爻動者,則取陰爻之爻辭以爲斷,蓋以『陽主過去,陰主未來』故也。如天風女後囗卦,初六、九五兩爻皆動,則以初六爻斷之,九五爻爲輔助之斷,『陽主過去,陰主未來』,其中大有學問。
  所動的兩爻如果同是陽爻或陰爻,則取上動之爻斷之,如囗既濟卦,初九、九五兩爻皆動,則以九五爻的爻辭爲斷。
  三爻動者,以所動三爻的中間一爻之爻辭爲斷,如囗卦,九二、九四、九五等三爻皆動,則取九四爻的爻辭爲斷。
  四爻動者,以下靜之爻辭斷之,如囗火水未濟卦,九二、六三、九四、六五四爻皆動,則以初六囗的爻辭斷之,如囗初六、六三、九四、六五等四爻皆動,則取九二爻的爻辭斷之。
  五多動者,取靜爻的爻辭斷之。
  六爻皆動的卦,如果是乾坤二卦,以『用九』、『用六』之辭斷之,如囗乾卦六爻皆動,則爲群龍無首,吉。
  乾坤兩卦外其餘各卦,如果是六爻皆動,則以變卦的彖辭斷之,如囗天風女後卦六爻皆動,則以乾卦的彖辭斷之,因爲女後卦是自乾卦變來,女後卦是在八宮卦的干宮之中。
  古人有句老話,有疑則卜,無疑則不卜。一件事情,在兩難之間,往東亦對,往西亦對,兩個方向都對,而又需要確定究竟往哪一個方向最對,自己又無法確定的時候才去占卜。如果自己的智慧,還可以去解決的問題,則應該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而不必去占卜了。上面說的僅是卜占的方法之一,即使銅錢等卜占用品一件也沒帶,只憑了這十二個數字,就可卜卦,不過不要認爲只是玩玩,自己都沒有信心則一定不靈,一定要誠心才靈,這是精神的問題,宗教的哲學,前知的哲學。一個人真到萬難的時候,本身的智慧、精神的潛能才發揮得出來,這是一種智慧之學,而不是宗教信仰,千萬不要迷信。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28 19:08 | 顯示全部樓層
【河圖】與【洛書】的文化根源
  後面的兩個畫著圈圈點點的圖,叫【河圖】、【洛書】,它們就是麻將、象棋、圍棋的祖師爺。麻將與象棋、圍棋雖屬小道,卻都與這兩個圖有關係。
  【河圖】、【洛書】是屬於中國學術思想神話部分的東西。舊傳說大禹治水的時候,在工程方面發生很多困難,結果在黃河上游,從河中出來一匹馬,古人將之神化稱它爲龍馬。這龍馬背上背了一個圖案,圖案上就是這些個圈圈點點,沒有別的,因此這個圖案就名叫【河圖】,因爲這個圖案,產生了數學的方法,數學的觀念。但古代的神話,和一般學說的說法兩樣,神話中說,大禹得了這個【河圖】,就能騙使鬼神,把中國的水患治平了。稍後在洛水裡出來一個烏龜,這烏龜的背上,有另一個由圈圈點點形成的圖案,這個圖案,名叫【洛書】。這兩種圖案合起來,就產生了中國數理的哲學和工程上應用的學說。這是我們傳統的說法,後世一直到了唐宋以後,在學說上一般學者都不同意這種說法,他們採取懷疑的態度。到了現代更加反古了,認爲這兩圖毫無意義,可能是假託的神話。現代學者這種『毫無意義的認定』又有什麼根據?亦說不出來,只是不相信這一套說法而已。
  依我們所了解的,中國文化大概在春秋戰國時候,是沒有統一的。那時不但語言沒有統一、文字沒有統一、交通沒有統一、經濟沒有統一,乃至各個地區的社會形態亦不統一。周朝的政府所謂的中央天子之治,分封諸侯,地方分治,並不統一。從秦漢以後統一的局面是另外一回事,我們研究歷史,常以後代政治形態、社會形態看古人,這是很大的偏差。由於那時代沒有統一,從孔子所保留的四書五經文化看起來,唐虞以上的歷史,文字資料太難整理,所以有可靠文字爲依據的時候,斷自唐堯開始,整理出了【尚書】,根據這些資料,就了解堯、舜、禹三代文化區域不同。那時在黃河上游的北部,更早時期的黃帝,如有名的涿鹿之戰,就是在河北的北部。那時的文化是在北方的,後來到了周朝的文化,差不多到了黃河以南,中國的文化是由北向南移,大的一面是由西北到東南,另外小的一面是由北到南,如江南的文化,是從晉朝以後才慢慢由北方推移過來。到了南宋的時代,江南文化便大盛。不但是中國,外國的文化也是一樣,都是由北方起源,慢慢推移演變到南方來。中外歷史上真能統治一代就興盛起來的統治者,都是起於北方,而且很少出於都市,大多都來自鄉間,這些對於研究哲學問題關係很大。
  現在我們知道中國文化,最初是由黃河上游發展出來,顯見【河圖】、【洛書】這兩個文化系統,發生在不同的地點,一個是在北方黃河的上游,一個是在南方,在黃河的南岸洛陽這一帶。

從天文星象看【河圖】
  研究這兩個圖有什麼意義?反對一派人的看法,認爲這和小孩子畫畫的東西一樣,是毫無道理的。可是,如果說它是毫無道理騙人的東西,可騙了幾千年,而且都是第一流人物受騙,那麼這種很高明的騙術亦值得研究了。現在我來假定,這是過去非常簡化的天文圖,那麼它究竟指的是哪幾個星座?我們知道天文分幾種,現在分得更嚴格,譬如星象學,是屬於天文的學問。星象又分兩種,一種是講天文的星座,另一種我定名爲抽象的星象學。古今中外如埃及、印度、中國,尤其在大西洋一帶的文化,乃至現在新發現南美一帶所謂落後地區的星座文化,都屬於抽象的星象學。抽象的星象學,是把天文的星象與人體的關係,連在一起研究,發展成看相、算命等等,都屬於星象學——抽象的星象,所以過去的歷史文化上,對看相算命的人,都稱他們爲『星象家』。這就說明看相算命的原理,必須要從星象來的。現在美國有一門星象學,也是新興的學術,有七八個大學開了算命看相的課,正式研究全世界各國的看相算命方法,現在雖還沒有構成學位的系統,但已網羅了各國懂這一套的人開始任教。那麼我們提出來的【河圖】、【洛書】,就是我們古代簡化的、歸納性的星象圖,這是我的假設。如果從這個方向去發掘,當可發掘出很多的道理,在我們【易經】的象數方面,把這一套歸納出來,說法可不同了,是非常玄妙的,可是這些玄妙的方法產生了很多東西。譬如【河圖】下面的一個白點,叫作『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對方(上面)『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左邊爲『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右邊爲『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在中央爲『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以前我們只知道如此背誦,到底什麼道理則不知道。事實上研究哲學或者研究科學,問題大了。
  舉一個例子,全世界的文化,除了宗教以外,講宇宙的開始,不外乎一派是唯心的,一派是唯物的。唯物思想認爲地球的形成,宇宙的開始,第一個原素是水。後來的地質學家,完全站在科學物理的立場,認爲地球的形成,最初在太空中如一團泥漿旋轉,經過幾百億萬年的不斷旋轉以後,漸漸凝結起來了,成爲地球。在中國的哲學中、科學中,【易經》裡則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同樣的道理,水是第一個原素,等到形成了地球以後,所謂地六成之,這是中國思想。在春秋以前,講究時間與空間,這又與西方不同,當時西方講四方,印度講十方爲空間的方位。中國人在春秋以前講六合,由莊子提出來,講六合空間,包括東南西北四方和上下,了解了這些以後,就知道【河圖】、【洛書】,不是隨便亂說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並不是迷信的話,而是說宇宙形成的第一個原素是水,構成了地球以後,再有四方上下六合來形成,但這是從推論來的,還不是科學的。講到中國的科學,多在過去道家的傳統思想里,大家都知道牛頓發現了地心吸力以後,世界的科學有一個轉變,愛因斯坦發明相對論以後,對於牛頓的定理又要推翻或修正,又產生了現代的文化,所以人可以到太空去,但牛頓的地心吸力的定理還存在。其實每一個星球的本身,都有它的吸力,所以各不相干,都在那裡轉,但問題在於太空中有這麼許多星球,爲什麼不會相撞呢?舞台上表演特技,拋擲許多球不會碰撞,是因爲時間、速度控制得好,位置擺得好,用力適當得好,可是太空的星球有誰在拋擲它們呢?這個問題的答案還沒有找到,全世界人類正在找,我們把這些資料匯集起來,再研究【河圖】、【洛書】,就知道它們本身是有道理的。
  爲什麼『地二生火,天七成之』?這圖案下面兩點是偶數,黑點表示是陰性的,陰的東西是構成物質以後,陽的是在沒有構成物質以前,等於現代科學名詞中的『能』,有作用,但是看不見的,以哲學而言能是抽象的,在這裡的代號就是白點,是奇數的。地二生火,古代亦可解釋爲地下有火,所以有火山爆發,由地下生出火來,因此叫作『地二生火』,這種解釋似是而非,是前一個時期的知識範圍所能作的解釋。事實上『地二生火』是說地球形成以後,它的轉動摩擦,發生了電能,然後『天七成之』,這個是因爲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與北斗七星,所謂大熊星座有連帶關係。我們中國講天文地理,離不開北斗七星,古人認爲這是皇帝的星座。我們不必看得那麼神秘,這有另外一套道理,同中國的政治哲學思想、科學、天文,樣樣都有關聯。

【洛書】與大禹治水
  關於【洛書】的圖案,傳說是有一個烏龜從洛水裡浮出來,背上有這個圖案,我們的老祖宗大禹有了【河圖】、【洛書】以後,啟示了他的靈感,所以把中國的水患平定下來了。在我們中國文化的發展中,大禹的功勞最大,因他治水以後,中國九州才開始可以農業立國,一直傳下來幾千年,治水可以說是大禹一件劃時代的工作。而他做這件工作的智慧,是由【河圖】、【洛書】的啟示而來的。這個【洛書】的圖案,正好是一個烏龜殼的形狀,圖中的點點,古代有一首歌來敘述它說:『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爲肩,六八爲足。』頭上是九,下面是一,左邊是三,右邊是七,這些都是陽數,白點子,占了四方。另外四個角,上面右角是兩點左角是四點,如同在肩膀上,下面右角是六點,左角是八點,像兩隻足,爲陰數,是黑點,五則居中,這是【洛書】的數字,【洛書】的數字擺法,是後天的用,【河圖】的數理則是體。

不傳之秘
  這兩個圖的數字方位知道了以後,再把【洛書】數字的圖案,套在文王后天八卦的圖案上,於是我們前面講過的:『一數坎兮二數坤,三震四巽數中分,五寄中宮六干是,七兌八艮九離門』的道理就看出來了。現在告訴大家,以前古人講易數卜卦,不肯傳人的秘訣,老實說那些傳秘訣的人,自己對秘訣的道理都不清楚,只知道書上說的,書上爲什麼這樣說,他就不知道了。問題在於八卦的起用,是用文王的後天八卦,用【洛書】圖的數字,配上後天卦的方位,以用在占卜上,看對與不對,如此而已。有些人研究【易經】感到困難,就是因爲被這些符號迷住了,尤其中國人過去的思想,研究了許多年發現了,卻不肯教別人,否則他自己沒得玩的了,所以只好瞞一手;這一瞞就完了,後人又要費好多心血去找出來,假如又瞞一手,幾千年就如此退下去了。其實大可不必,我覺得這是一個科學的東西,科學上的最高原理,現代可以不用在算命、卜卦、看風水上,現在可以用到宇宙的法則上。學通【易經】後,多看看太空、理化方面的新學問,會發現很多新的東西,就可以知道我們老祖宗的文化偉大之處了。

【系傳】——孔子研究
              【易經】的心得報告
  談到【繫辭】上下二傳,相傳是孔子所著。大家注意,孔子是到五十歲才開始學【易經】,所以他說五十而知天命,六十兩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加上二十年學【易經】的心力,他認爲得了道。不過後來有人考證,認爲【系傳】不是孔子著的。不過我對考據的事情,雖非常重視,但不太去管它,原因是考據的東西很難斷其是非,我始終有一個理論,即使我自己昨天做的事情,今天若要說出來,都會有些模糊,如果說今天拿到一塊泥巴,考據到幾千年前的事情,硬說它是某種情形,那你愛怎麼講就怎麼講好了,誰有把握?所以【系傳】到底是不是孔子著的,那只是次要問題,我們現在主要的是研究這篇心得報告的內容。其次我們知道,中國文字是非常美的,【繫辭】的文字真是美極了,在古人傳統的看法都認爲是孔子自己寫的,的確很美,文字用得很簡要,一個字代表了很多意思,而且讀起來很順。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這一段文字不但很美,包含的意義也很多,和【論語】比較起來,學生們的文章,到底差了一點。老子的【道德經】和孔子的【系傳】,以文字的立場看,的確很美,文章中有關哲學的道理、科學的道理,實在包含太多了,中國人都懂。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28 19:09 | 顯示全部樓層
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
  第一個道理是『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尊卑是兩個對立的名詞,並不是說權力財富的尊貴,卑亦不是下賤,是指人的感情思想,對於宇宙不可知的事,尤其古人覺得天很偉大,如對登山者登上玉山,贊它一句偉大,這是尊的真意,是一種形容詞,越遠大的,越摸不到的,我們覺得它越尊貴;而對於地,我們離不開地生活,離開了一秒鐘就不得了,所以我們和地很近、很親切,卑也就是很親近很親切的意思。這其中有很多哲學的道理,人的心理思想,凡是遠的,摸不到的,看不見的,都認爲是好的,理想永遠是美的,越是稀少的、得不到的,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便越高,對於淺近的,就覺得沒有多大意思,沒有多大令人稀罕,就如男女之間的戀情,對於一個沒有追到手的小姐,永遠覺得是好的,永遠美麗,愛情篤實,可是一旦結婚以後,慢慢地接近,這個卑就出來了,這是人情之常。
  『乾坤定矣』,許多人用這四個字,作爲結婚者的賀詞。過去結婚,要把新郎、新娘的生辰八字,送給算命先生合婚,就用這句話說是『乾坤定矣』。其實這句話用錯了,真正的意思是,『乾』、『坤』是兩個卦的代名詞,乾卦是代表高遠的天,坤卦是代表與我們親近、卑近的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這是【易經】的學理上、卦上的話,可是古人的解釋,以爲有了【易經】,我們的祖宗伏羲畫了八卦以後,天地就開始了,這和今日西方宗教的說法一樣,西方人說上帝創造了世界,我們說盤古老祖宗這麼一畫,天開於子,地辟於五,於是天地就開始了,是一樣的錯誤。真正的意義是,乾坤兩卦是天空與大地兩個自然形象的代表,我爲什麼這樣解釋?因爲在這裡接下去說,『卑高以陳,貴賤位矣』。這句是解釋上面的話,卑就是親近的,地球對我們太近了;高就是太空,越高越遠,『以陳』這一高一卑陳列在我們的前面,所以我們人類的思想感情,看見遠大而摸不到的,認爲尊貴,而對於親近的卻覺得無所謂了,因此乾坤兩卦也代表了位置的不同,道理就在這裡。

動靜有常 剛柔斷矣
            『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這要注意,將來研究【易經】的象數,一定要記住動、靜、剛、柔這四個字,動靜就是陰陽,一動一靜,動爲陽,靜爲陰。剛柔,看得見的事物,如牙齒與嘴巴,牙齒是硬的爲剛,嘴巴是軟的爲柔。實際上是這裡面含有兩層道理,動靜是講物理世界的情形,當地球沒有形成以前的那種物理層面的世界,是一動一靜的現象,這是陰陽正反兩面的力量在互盪,到了物質的世界,就是剛柔,是物質出來的現象。所謂『動靜有常』,宇宙間任何法則,太陽、地球、月亮、宇宙的運動,乃至人類思想、感情、情緒的變化,國家大事的趨勢,並不是盲目的,雖然未來的前途如何,大家不知道。這是因爲不懂【易經】,懂了【易經】至少會知道個大概。『動靜有常』總離不開一個一定的原則、一個常規,等於一個孩子的長大,今日一歲,絕不可明天就是兩歲,後天就是三歲,一定要一天天加下去,加滿了三百六十五天才能長大一歲,這是有常。『動靜有常』就是指物理世界的動靜是有其常軌的,研究科學的人知道,原子的變化,有一定的規則,這種排列形成這種現象,那種排列產生那種變化,經過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空間,便發生一定的變化,這種軌跡,沒有辦法違反。『剛柔斷矣』的『斷』,不是一根線斷成兩截的斷,是斷定的斷,判斷的斷,決斷的斷,有了剛柔,就可以判斷物質世界的一切變化。

方以類聚 物以群分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這個『方』字有兩種解釋,古代的方字,寫得像一隻猴子蹲著,所以有人解釋方以類聚,是說像猴子一樣,一類一類地分別聚在那裡。這說法有人反對。『方以類聚』的真正意義,方是指空間、方位,所以學【易】要注意時間與空間,也是現代的科學精神,中國過去不稱空間而稱『位』,『位』這個字用得比『空間』還要更好。懂了【易經】以後,處理事情,到處都有位的因素,譬如我們現在立腳的一塊地,在五十年前,是荒郊野外,沒多大價值,可是到五十年後的今天,雖不是黃金地帶,也是白銀地帶了,這就是位的作用。任何事情,一個很好的計劃,太早或太遲提出來都不能實現,一定要在恰好的時間提出來才能做到,而且是雙重因素,除了時間,還有位置。方以類聚,每一方位的人,乃至個性、情緒都不同,物也是一樣的道理,像台灣高山上和大陸溫度相同的地方,種出來的某種蔬菜,看起來外形和大陸的一樣,可是吃到口裡,就不一樣,這是因爲方位不同,這就是方以類聚。至於『物以群分』是說在物理世界,一群一群的分類現象,就是這個道理。於是吉凶在這裡發生了,『吉凶生矣』。學【易經】的人都知道,世界上未來的事情,只有兩種結果,就是吉或凶,好或壞,做生意不賺錢便蝕本,沒有做一年生意,不賺一毛也不賠一毛的。過去有人跨著門檻要求卜卦者卜斷他是進門抑或出門,因而把卜卦者難倒了。假如我是卜者,我會斷他不進門則出門,這斷法表面上看來好像很滑頭,其實這是一定的道理,吉或凶,都是因人的心理而產生的,爲什麼呢?因爲『方以類聚,物以群分』,這一類的人和那一類的人,利益有了衝突,於是吉凶就分出來,到這裡,也把【易經】運用的原則告訴了我們,那麼我們怎樣知道過去未來呢?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就是說,欲知過去、未來的學問很簡單,人人都可以學會,只要看見太陽系統里,星辰運轉的法則,懂了它的原理,在地上的每一成形的東西,山是高的,水是流動的,任何現象,都可以看得出來的,懂了變化的法則原理,那麼對於過去、未來便都知道了。

剛柔相摩 八卦相盪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
  一寒一暑……』
  這一段的意思是接著上面來的,是研究【易經】八卦道理最重要的地方,這是指我們現處的太陽系統,所帶領的星球世界中的物理法則,擴大一點來說,也可以說是宇宙運行的法則。懂了宇宙運行的法則,自然會了解人事,正如儒家所標榜的『天人合一』的道理,至於把這個法則應用到另一個太陽系統,是不是相通呢?推測下來,大概也是相通的。
  現在說的『剛柔相摩,八卦相盪』,就是說我們人類所居住的這個太陽系統以內,物理的法則都由剛柔(這是兩個物質世界的代號)也就是陰陽,互相摩擦而產生。宇宙間,任何東西,都是由這兩個相反的力量,互相摩擦才生出來的,這是摩。至於八卦相盪,開始時我們已經畫過八卦,爲了解說的方便,現在需要先介紹一些關於【易經】的基本知識。
  先說什麼是【易經】?前面我們曾經說過,『易』就是變易、不易、簡易三個原則,這是漢代儒家提出來的解釋,這個解釋對不對倒是另外一個問題。究竟爲什麼叫作【易經】?這是根據漢朝一位道人魏伯陽——道家的神仙,又名火龍真人的說法來的。他有一本有名的著作叫【參同契】,朱熹一輩子不敢說對這本書已經研究通了。這本書是根據易理講修道的書,也就是中國所謂道家的鼻祖。在書中,他提到了『日月爲易,剛柔相當』的話。我們看古文『易』字,上面是日的象形,下面是月的象形,把上面太陽下面月亮合起來,便是『易』字了。這個意思是說,【易經】這本書,是敘述我們人類這一個太陽系統的宇宙中,日月所運行的一個大法則,可見有關【易經】的定名,以魏伯陽的解釋爲最正確。可是自宋朝到清朝這幾百年間,很多人懷疑這個解釋,而日本人解釋的更妙,他們說『易』是一種動物——四腳蛇,也就是蜥蜴,因爲它的特徵是善於變化,它棲在綠色的樹葉上,體色就變成綠的,棲在紅的花上,體色就變成紅的,所以『易』就是蜥蜴。日本人對於我們的文化,有時候固然歪曲得很厲害,但有時也是很有趣很可笑的。他們還提出證明,說【易經】中有很多都是用動物代表的,如龍、象、馬等等都是,所以『易』就是易變體色的蜥蜴。在幾十年前,我們中國的學者,也跟著日本人如此說,中國人把中國自己的文化弄得一塌糊塗,甚至說大禹是一條爬蟲,根本沒有大禹這個人。日本人這樣說,我們的學者也跟著這麼講,這些說法都是不對的。什麼叫【易經】?到現在爲止,大家考據討論的結果證明,還是魏伯陽對【易經】作的解釋最爲正確,因爲後來出土的甲骨文上,找到【易經】的『易』字,就是太陽、月亮的象形字,上下合在一起,就是遠古時代的『易』。照【易經】文化來看,我們的歷史,應追溯到兩百多萬年以前,我們現在自己號稱五千年歷史,那還是太謙虛了。兩百多萬年前的文化,『易』就是日月,可見『剛柔相摩,八卦相盪』就是太陽月亮以內的宇宙法則。
  明白了以上這些,現在我們再談八卦相盪的問題。所謂『盪』,如同盪鞦韆一樣,一來一往。六十四卦就是八卦的一來一往,彼此相盪出來的。以先天卦的方位來看,如以乾卦爲標準,乾卦一盪,與兌卦碰在一起,於是便成天澤履卦,反過來,兌卦一盪,碰到乾卦,於是成爲澤天央卦,乾卦如果盪到另一邊,碰到巽卦,於是便成天風女後卦,無論以任何卦爲標準,都是一樣。昨天報紙刊出,美國總統福特卜了一個卦說如何如何,靈不靈且不管,不過有時候拿來玩玩,或是心裡實在不寧靜,生死存亡之間,來玩玩亦不錯。準不準呢?等於在事急時禱告上帝、拜求菩薩一樣,也可以在這中間找出辦法來,找出生路來,因而一下子精神便安定下來了,這也可以說是精神的最高寄託,但卻與宗教信仰不同,宗教信仰是依賴的,是把自己交給另外一種看不到的神,而卜卦則是可以在自己的智慧中解決問題,找到所應走的道路,這是盪的道理,也與上面所說綜卦的道理一樣。
  這裡孔子研究【易經】的報告所謂『剛柔相摩』,是說這個物理世界的剛柔相摩,用現代語勉強解釋爲堅硬的和柔軟的互相磨擦。譬如物理世界最柔軟的東西,老子常說是水。老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諸子百家的思想,沒有不是從【易經》裡出來的,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等這一套觀念,也都是從【易經》裡面出來的。所以老子也說,『福者禍之所倚,禍者福之所伏。』都是來自【易經】的思想。我們研究了【易經】,再研究老子思想、孔子思想的問題,就可迎刃而解了。天地間沒有絕對的,老子提到世界上最柔的是水,剛強的,終歸會軟化,水一滴一滴。都是軟的,沒有骨頭,風一吹就幹了,可是不管是鐵板、硬石,年深日久,都會被這一滴水滴穿了。老子是在這個觀點上說水是最軟的,實際上照【易經】的道理,水還不算最軟,因爲水還是有形態的,最軟的是沒有形態的,是空間,是這個虛空。那虛空有些什麼呢?普通說來,虛空就是沒有東西。而【易經】的道理,和現代科學觀念一樣,認爲虛空並不是空無一物,而是充滿了原子,我們的手在虛空中揮舞一下,虛空中的原子便都動了,發生作用了,這樣宇宙便已經受了很大的影響,好像是一顆小石子投到河裡一樣,開始時只見到一點小波紋,這個波紋照科學的道理,慢慢擴大開去,一萬年以後還在擴充,所以任何一點的動,都會產生很大的力量。空是柔的,剛的可以被空摩掉,由這個道理說明剛柔相摩,是互相摩擦,並不是剛不及柔,有時候柔的東西也會被剛克掉,這是剛的成分較重的關係。
  【易經】的道理告訴我們,像一架天秤一樣,那一頭重,這一頭就高起來;這一頭重,那一頭就高起來,不能均衡,幾乎沒有一個時間是均衡的。均衡是最好的狀態,但是很少,就以我們自己的心身來說也是如此。我們心理方面的思想,沒有一個時候是均衡的,不是心裡不舒服,就是思想在混亂。一般人說打坐修道,什麼叫作『道』?能經常保持心身的均衡就是道。那麼打坐,又何必閉起眼睛、盤起兩條腿裝模作樣呢?我們知道打坐的目的,也是求得身心的均衡,如果身心不是均衡,打坐也沒有用。大家都有幾十年的經驗,每天不是情緒不好,就是身體不舒服,過分高興也不是均衡,身體絕對沒有一點毛病,心理絕對平和的狀態,生活一百年也難得有十天到達這種境界。這些都說明了,剛柔時刻都在相摩,因此就產生了大宇宙間八卦相盪的道理。這個道理,推於人事,我們也可了解,人與人之相處,不管是在一個團體或一個家庭,不可能永遠沒有摩擦,因爲『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這個宇宙的法則,都是兩個彼此不同的現象在矛盾、在摩擦,才產生那麼許許多多不同的現象。一切人事也都不能離開這個道理。我們學了【易經】的好處,就是對於人事的處理會有更好的原則,例如對方發了脾氣,就會勸他不要動怒,等一等再說,等他的這一爻變了,變卦了,他不氣了,再談下去,又是另一卦的現象了。學通了【易經】的人,對別人在發脾氣,自己覺得沒有什麼,他火發得天大,那是『火天大有』,讓他發去,發過了以後,反過來『天火同人』,兩人還是好兄弟,算了,不要吵了,學通了【易經】,用之於人事,便無往不適了。

時與位
  【易經】上告訴我們兩個重點,科學也好,哲學也好,人事也好,做任何事,都要注意兩件事情,就是『時』與『位』,時間與空間,我們說了半天【易經】,都只是在說明『時』與『位』這兩個問題。很好的東西,很了不起的人才,如果不逢其時,一切都沒有用。同樣的道理,一件東西,很壞的也好,很好的也好,如果適得其時,看來是一件很壞的東西,也會有它很大的價值。居家就可以知道,像一枚生了鏽又彎曲了的鐵釘,我們把它夾直,儲放在一邊,有一天當颱風過境半枚鐵釘都沒有的時候,結果這枚壞鐵釘就會發生大作用,因爲它得其『時』。還有就是得其『位』,如某件東西很名貴,可是放在某一場合便毫無用處,假使把一個美玉的花瓶,放在廁所里,這個位置便不太對,所以『時』、『位』最重要,時位恰當,就是得其時、得其位,一切都沒有問題。相反的,如果不得其時、不得其位,那一定不行,我們在這裡看中國文化的哲學,老子對孔子說:『君子乘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萊以行。』機會給你了,你就可以作爲一番,時間不屬於你,就規規矩矩少吹牛。孟子也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也是時位的問題,時位不屬於你的,就在那裡不要動了,時位屬於你的則去行事。八卦相盪就包涵了這許多道理。

日月運行 寒來暑往
  現在再繼續講到:
    『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物理的法則,宇宙的法則,我們感覺到,人生在地球上,受天體的變化,氣候的影響,尤其學中醫的,更要留意,所謂風寒暑濕,這是外感進來,最容易發生病態的情形,這些都是【易經】所說太陽、月亮以內的宇宙法則。這個自然的現象,都是可愛的,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孔子寫文章技巧的高明了。我們說過,【系傳】這篇文章,純以文學的價值來說,比【老子】、【莊子】兩本書更美,讀起來更有節奏音韻感。『鼓之以雷霆』可不是打鼓的意思,也不是說像打雷的聲音一樣。這個『鼓』字的意義,等於現代四川人說『生氣』爲『鼓氣』的『鼓』字一樣。吹氣吹脹了就謂之『鼓』,這裡就是這個意義。宇宙自然的法則,必須要有雷電的震動,才能維持宇宙萬物均衡的發展。用【易經】的道理來看這個宇宙,有時候大風、大雨不一定壞。譬如颱風在我們來說,颱風來了,破壞了農作物,吹倒了房子,覺得它很壞,但在整個大自然來說,在某一個角度,某一個時間,某一些情況下,卻需要這一個颱風,否則的話,自然界的各種生命,便會發生某種意想不到的問題。宇宙間必須要這樣的震動才好,所以要『鼓之以雷霆』,不過假如宇宙永遠在打雷,那也就糟了。太乾燥了不行,又要『潤之以風雨』,宇宙自然的法則,颳風下雨,天陰天晴,每一個現象都不能缺少。太陽月亮的運行,構成了一寒一暑的流轉交替。這裡要注意的,【易經】沒有講春秋,只有講寒暑,冬夏則用得很少。【易經】的道理是宇宙只有冷與熱兩種對比,人們覺得春秋兩季,不冷不熱最舒服,剛好中和。在【易經】的道理上看,秋天是開始冷,小冷,春天是開始熱的小熱,所以【易經】只是說兩個東西的對比,寒暑兩種而已。夏天是熱到了極點,冬天是冷到了極點,這樣一寒一暑,便形成了這個五彩繽紛的花花世界。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28 19:10 | 顯示全部樓層
十二辟卦
  說到這裡,我們要注意到下頁這一個圖表:
  這個圖的中心是空的,我們暫時不去管它,以後再討論。其實這個中心最重要,它代表了太極,亦即是本體,是空中無物的。外面第一圈,是十二個卦。這十二個卦,在【易經】有關的書上,有一個專門名稱,稱作『十二辟卦』。所謂『辟』,有開闢、開始的意義。還有一個觀念,大家要注意的是十二辟卦,又名侯卦,意思是諸侯之卦。以前迷信,卜到這種卦,認爲命運了不起,是方面大員的諸侯之卦,可不要去相信這一套,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所謂『侯卦』只是一個代號。【易】是以古代的政治制度來作比方,中央的是天子,坐鎮各方的是諸侯,大諸侯鎮守十二方,所以名爲侯方。再清楚地說,【易經】是拿我們古代的政治制度,來說明這十二個卦的位置和性質,並不是說卜到了侯卦,就非當諸侯不可,否則諸侯當不成功,可被人當猴子耍了。孔子說過,學【易經】學好了,就『潔靜精微』,的確了不起。學不好就是『賊』,學這套久了,很容易走上述信的歧路。實際上這是最高智慧的東西,這十二辟卦之名爲辟,是根據【繫辭】下傳第六章:『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來的。孔子說,研究【易經】第一步先要研究乾坤兩卦,乾坤兩卦懂了,【易經】的門就打開了,可以開始研究【易經】了。

陽物、陰物,錯把馮京當馬涼
  說到這裡,我們順便把這章講下去:
    『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
  以通神明之德。』
  孔子推崇乾坤兩卦的確是了不起,但是有一點要特別注意,近六七十年來,我們中國文化,被自己搞得一塌糊塗,有幾位非常知名的學者,和若干大學教授也如此說,以及日本人都這樣說,他們說【易經】講陰陽,是講男女的生殖器官,陽就是代表男性的陽具,陰就是代表女性的陰戶,而且他們舉出『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這兩句話來,說是孔子這樣說的。其實在唐宋以後,男性的生殖器官才稱作陽物,在唐宋以前稱作『勢』則有之,並沒有人稱作陽物。孔子這裡所說的『乾,陽物也』,是說陽性的一切東西,而現在的人把後世的名詞,套到古文中去解釋,可真是豈有此理!在秦漢以前的人對『物』字的觀念,並不是後世的物質觀念。在秦漢以前的物,等於我們現在口語中的『東西』。可能在一千年以後的人,再來考證我們今日文章中的『這個東西』一句話,會要命的。譬如現在的人罵別人,往往會說『簡直不是東西』或『討厭的東西』、『你是什麼東西』等,也許一千年以後的人,可以大寫一篇一九七五年關於『東西』的考證文章,而拿到博士學位。現在的人就很懂,知道『你是什麼東西』這句話是罵人的,那麼古人說的『物也』,也就是我們今日說的『東西』,所以不能說孔子是唯物主義者。這裡孔子是說,干可以代表陽性的東西,坤可以代表陰性的東西,這是很明白的,這種話好像是很枯燥,可是有人曾寫了好幾本『大』書,用來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可惜錯了,所以我們要多了解一下,便於糾正下一代的不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28 19:11 | 顯示全部樓層
陰陽與剛柔
  接下來:
    『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意思說人把乾坤的道理弄清楚了,就可以通天通地,而上面這一個表,就是說明『乾坤其易之門邪』的道理,先要把乾坤兩卦的變化研究清楚。
  這圖表自內向外爲序的第二圈,畫的是卦象,第三圈是地支,代表月份。如今天是中國曆的十月,爲亥月,天氣已冷,但有幾天暖和,是『小陽春』。十一月是子月,十二月是丑月……,依次配合,再外面第四圈,應鐘、黃鐘、大呂,是中國音樂的名詞,這十二個音樂上的名詞,通稱爲律呂,也是氣候的變化。最近看到一份報上,有一位研究音樂的教授大罵律呂的文章,其實是他不懂什麼是律呂。另外一位大學者,說外國音樂只有七個音階,而我們中國有十二個律呂,這又錯了。還有一位申請某項經費的老教授的論文中,也說到律呂的問題,但似是而非,所以要研究中國文化,這些都要了解的。再第五圈是二十四個節氣,將來研究【易經】象數方面,亦即科學方面,這個十二辟卦的法則,一定要記住。一年當中,分十二個月,這十二個月,一半是陰,一半是陽。以一天計算,同樣一半是陰,一半是陽。以每天的子、丑、寅、卯、辰、巳六個時辰,亦即深夜的十一時零分零秒至次日上午的十時五十九分六十秒是陽,而午、未、申、酉、戌、亥六個時辰,亦即上午的十一時零分零秒至夜間的十時五十九分六十秒爲陰,這是我們中國古代的科學。現代西方人研究中國針灸,也就以現代的科學來求證,證明它的道理,不能說它不科學。
  我們中國的這個歷是夏禹的曆法,又叫夏曆,又叫陰曆,因以太陰——月亮爲標準,每月十五,月亮從東方出來,一定是圓的,用這個標準,可以知道各地潮水的起伏升降,推測出農作的時間等等。我們中國人過年,還是喜歡過陰曆年,而正月是寅月,十二地支,以『子』開始,而夏曆的子月是十一月,十一月的節氣有冬至、大雪。一個月有兩個節氣,其中一個是節,一個是氣;大雪是節,冬至是氣,這個時候是復卦。所謂復卦,我國古人即知道,地球的外面,是太陽,月亮,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圍繞,月亮本身不會發光,是借太陽的光反射而亮的,而且知道月亮半圓時,另一半是在黑影中,並不等到近世用儀器或太空人爬上去才知道的,而且知道各星球都有放射能量的功能,而地球一方面在吸收其他星球放射的功能,同時它本身也在放射其能,和其他星球的功能相互影響;這些理論在古書上都有記載,可知我國古人對宇宙的科學,非常了解。地球吸收太陽和宇宙的功能原是這樣的:夏至一陰生以後,開始漸漸吸收宇宙的功能,一直到冬至吸到地心,在古代是說陽氣下降到地心,到了冬至才開始漸漸外放。古人並說陽氣從地球放射到高空的時候,可到達九萬六千多丈,這不能說我們的古人不科學。幾千年前,他們就知道地球的放射功能,到太空的其他星球,有一個界限,也就是現代所稱的游離電子層那個界限。地球到了冬天把陽能——現在可稱作太陽的放射能吸到地心去。我們從井水的情形就可以知道,夏天的井水是涼的,冬天的井水是溫的,就是因爲地下有陽氣。所以我們中國人吃東西,也是依照宇宙的法則來的,冬天可以吃冰淇淋,吃大涼的東西也沒有關係,因爲胃的陽能內斂,夏天外面熱得很,而陽能向外放射,裡面是空的、是寒的,所以不吃冷的,因此中國人以前空腹不吃水果,飯後也不吃水果,一冷一熱,慢慢易出毛病,現在卻學西方了,飯後吃水果,反認爲科學。
  到了十一月,陽氣重新生起來。中國人冬至進補,就是這個道理,因爲這時消化力特別強,補品吃進去,營養容易吸收,同地球的道理一樣,所以冬至一陽生,是十一月開始,卦象是復卦『囗』,上面都是陰爻,代表寒冷,一陽生,從地底的功能發生來的。
  古書上說:『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那麼陽是什麼?它是說明地球的物理,這是其中之一。【易經】包括的學問太多了,如學醫,先要把【易經】研究透,因爲人體的內部也有一陽生,有些年紀大的,或者比較衰弱的,不必害怕,因爲人隨時有一陽生的現象,只要把握住這初生的一陽,適當調攝,就對健康有益。像有些人睡不著,好像是失眠,其實是體能消耗到要恢復以前,可能精神非常旺,不想睡,要注意,這不是陽氣而是陰氣,和地球物理一樣,但過了這個階段,非常想睡,會大睡,那就是一陽生的現象,這就是復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