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T$ R8 F: Z2 n. y! M: [! | j; i# F0 q! \. w1 q8 [7 l: q/ A0 _
靖康之恥後,由於南宋偏安一隅,無數仁人志士都想建功立業,收復北方領土,溫州人葉適就是其中之一。他認為在國家如此危難之際,朱熹理學卻提倡性理空談的道德修養功夫,是很不合時宜的。# l4 Q% u) w$ k1 C8 {, E( ]
' O8 P- `' k2 e4 T% m8 d
葉適以『功利之學』來反對朱熹理學。他認為:『既無功利,則道義者乃無用之虛語』;主張『通商惠工,以國家之力扶持商賈,流通貨幣』;反對只重農業、輕視工商的『重本抑末』。葉適強調:『道』存在於事物本身之中,『物之所在,道則在焉』,提倡對事物作實際考察來確定義理,反對當時的性理空談。6 Y' D% E! c" g! w% d2 K k6 Q) }# T. W
: e2 V, Z" ` F1 ~! `" S
葉適於宋高宗紹興二十年(1150年)出生在溫州瑞安縣城水心街,其父性情開朗,有大志而未入仕途。母親杜氏嫁到葉家的那一年,恰逢水災,家中器物被大水沖盡,葉家生活自此更為艱難,居無定所,先後搬家達21次之多。11歲時,名儒陳傅良在縣城林元章家執教,葉適經常在林家嬉戲,由於生性聰穎,討人喜歡,林元章就讓其陪同林家子弟讀書,從而獲得了師從陳傅良學習的機會。! X6 Y- N& E& M! R* E
5 ]. ^5 l6 E0 B/ P5 c6 m
13歲時葉適隨父從瑞安遷到溫州(古稱永嘉);15歲,學詩、學時文,對他一生學術造詣產生了深刻影響。16歲時,葉適開始在溫州樂清當講習(老師)謀生。淳熙四年(1177年),葉適得南宋名相周必大的保薦,漕試(宋貢舉考試方式之一)合格,中舉人。次年春,中進士第二名(榜眼)。自此,葉適踏入仕途。歷仕於孝宗、光宗、寧宗三朝,官至權(代理)工部侍郎、吏部侍郎。他力主抗金,反對和議。南宋大臣韓腚蟹ソ鶚О埽葉適以寶謨閣待制主持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因軍政措置得宜,曾屢挫敵軍鋒銳。金兵退,他被進用為寶文閣待制,兼江淮制置使,曾上堡塢之議,實行屯田,對鞏固邊防作出了貢獻。
7 _( j8 w5 W/ t/ ~5 | ' y9 e2 B6 }! e Q# T
因為古人稱溫州為永嘉,所以葉適在哲學上是永嘉學派的代表。他堅持唯物主義觀點,反對空談性理,提倡『事功之學』,重視商業,主張提高商人地位,是歷史上溫州人富於創業精神的理論源頭。
: z, L5 H( ]$ P" I" }- i7 ~% R8 ^4 w) j- Z z4 X' X$ L
『我可以不贊成你的觀點,但要維護你發表意見的權利』。儘管葉適一生反對朱熹的理學思想,但當淳熙十五年(1188年)六月,發生了朱熹無端被兵部侍郎林栗參劾時,葉適立即義無反顧地上書,為朱熹辯護。在呈送朝廷的【辨兵部郎官朱元晦狀】一文中,他猛烈地抨擊了林栗以政治權力壓制學術思想的惡劣行徑,為維護朱熹的學術自由伸張了正義。可見,葉適是一個理論上旗幟鮮明,人格上又極具正義感的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