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A/ Y" M# }0 `5 x9 j9 w6 n
7 K8 c4 Q* F( n9 l& j" u5 w 世间总有想成名者,尤以今人为最,且成名的招数可谓无所不有,甚至无所不用其极。尤其某些高贵人等,以现代传媒狂轰滥炸还嫌不威,还要淋墨涂鸦以石勒之欲求不朽。但名之长存,并非刻意之事,反而是以此扬名者,其速越快腐烂亦快。倒是那不经意间成了名的,却能百世不朽代代流芳。
3 V% g9 ^& O( ]& o) W
9 M7 t5 b3 P K- [ 唐代诗人张若虚,仅存一首《春江花月夜》,但这一首,却抵上今人的百首千首涛涛万言,也抗得过某些官仕手中现代传媒的隆隆炮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磅礴阔大之中,这清莹灿丽之中,这神思悠远之中……不就是张若虚恒于天地日月的名吗?张若虚没有做过大官,充其量是一小吏,但后人因了他的诗而记住了他的名字,历史因了他的诗而多了一颗耀眼的星斗。想那张若虚生前决无执意成名之欲,当是无意间成就了他千古不朽之名吧。
4 J) }' M/ M+ Q( O# a5 |# `+ x9 h
3 Q/ ?# ?7 g. E C0 ? 涛涛历史的长河中,无意间成名者不胜枚举,这让人沉思绵绵,也让人感悟多多。
& j4 \1 K6 w5 z- z$ o$ W
- R% T, M6 l. f" h& j 韩信落魄时,在河边遇见了洗衣的漂母。这漂母看他饥肠辘辘实在可怜,就天天分给他饭吃。韩信万般感激,说:“吾必以重报母。”漂母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后来,这漂母被司马迁写进了《史记》。漂母不会想到,就是她的赠食之事,使韩信立下大志,忍辱负重历刀光剑影,舍生忘死经浴血征战,终于成就了大业,漂母也因此而名存于世,为后人所传扬。李白曾诗云: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而后世文人多有以漂母为典故者,以表达人生的寄兴与感慨。如此看来,漂母之名实在盛之又盛了。
0 }- n0 i3 ~6 K. x6 n' ]9 g; A1 Y1 W' H. I
陕西省有一邵平村,是以秦朝的邵平命名。这邵平原本秦朝大臣,秦灭亡后,刘邦放了他一条生路。为了活命,他就到西安的东郊种西瓜去了。邵平种瓜非常卖力,钻研技术,精耕细作,日夜侍弄,就如同养儿育女一样。因而,那瓜就个大味甜,以致百里闻名,被誉为东陵瓜。这件事也被司马迁写进《史记》流传至今。而历代文人更有许多写邵平的诗作,阮籍在他的《咏怀诗》中曰:“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走轸距阡陌,子母相钩带。五色耀朝日,嘉宾四面会。膏火自煎熬,多财为祸害。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诗中将邵平当年种瓜卖瓜的盛况,描述得十分详尽。陶渊明亦在《饮酒二十首》中言道:“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劝人们随遇而安,淡然世间。李白在《古风》中以“昔日种瓜人,青门东陵侯”来抒发对邵平的怀念。这邵平也是十分地盛名了。) T9 i1 b" V7 l: P+ q. H
8 O& `8 i3 P0 F6 P J' D 这些古人,断不曾想到他们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下来,他们更不会像今天那些挖空心思倾力成名者那样不择手段,或攀龙附凤,或自我吹捧,或追逐权力……有时我想,今天那些靠人吹喇叭抬轿子出名的人,那些靠显赫身份呼风唤雨出名的人,那些靠出钱让人炒作出名的人,甚至是靠自曝秘闻绯事、玉体写真出名的人是多么的凄惨和可怜。倒是这些古人的名来得实在。他们没有对名誉的追逐之心,更没有要流芳百代的欲望,他们人生的信念就是要做好一件实实在在的事。这些事如同心野上葱葱的绿草、绰然的花朵,生长着自然的光彩,释放着醉人的芬芳,因而这些事虽小,却含着智慧和人性的光芒,更含着一种生命的朴实和真诚。- l& l3 f |2 p! y7 ]
7 {# T* G. ~0 I 成名总在无意间。由古人而今人,或许对我们有着许多的启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