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X# k* m. N7 P
! h+ N% p& }1 l% Q) v. { 褚英陵。(資料片)
! }2 c8 |' r) {. _4 ]5 B0 W 7 Z* o, v8 t& J5 C
5 Z; M& b. `. d. i 道出滿堂鄉的名字,不難令人想到子孫滿堂的寓意,那麼,想來滿堂鄉名字的由來或許也與某個枝系龐大的家族有關,又或許,背後蘊藏着的是個安靜祥和的故事。
3 B: \4 C0 {5 D4 a# n
! L4 t1 L' O8 J: h+ l/ E 然而當史實與傳說分別解開這一謎題時,展現出的卻是一種政治陰影籠罩下的皇權爭奪:貌似祥和的『滿堂』二字竟是『埋頭』的諧音,滿堂鄉暗自傾訴的正是滿清疑案之一――努爾哈赤殺子之謎。) N: h9 s0 c& [" A1 S% o ?7 G
9 j3 p! u3 @- N7 ?* t. b 努爾哈赤為何處死大兒子
6 M1 I" u9 W5 D j
; v6 _/ F; W9 Q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可作為大清國的創始人,努爾哈赤又為何會親手殺死自己的親生兒子,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無法彌補的過失令這位一國之君殘忍到萌生了殺子的動機?
" m B8 ?0 ?- q" h3 o. G& T, B: _% h2 ~5 o/ O4 k* L
努爾哈赤起兵之際,大兒子褚英剛剛4歲,由於母親早逝,年幼的褚英便一路隨着父親奔波於刀光劍影之下,未能享受到母愛的溫情以及家庭中的祥和,生活始終動盪不安。自懂事以來,年幼的褚英便一直隨父親征戰南北,並且練就了一身武藝,這讓他的性格裏面陽剛與霸氣佔據了過多的比重,而柔情與隨和幾乎無處可覓。- p: G( w+ _2 L# {
% S( e2 |" M; f/ a3 u
褚英19歲的時候首次帶兵打仗。【清太祖實錄】記載:萬曆二十六年,褚英率兵征東海女真安楚拉庫路,收取20多個屯寨的部民而回,被賜號『洪巴圖魯』(漢語意為『旺盛的英雄』)。! b2 o" W2 x! F+ ?
2 W9 i/ p- W) e @. o1 w4 J$ @ 接下來的幾年中,褚英的地位開始迅速上升。萬曆三十五年,褚英28歲,在烏碣岩之戰中,立下大功,被賜號阿爾哈圖土門(漢語為『廣略』之意,也就是『大智勇』的意思)。第二年,褚英率軍進攻烏拉,攻克宜罕山城。旋因居長,屢有軍功,被授命執掌國政。這一年褚英29歲。: I4 _) R( E$ @3 W: M
6 M; L: L" y( a/ ~/ ~! F h0 x 然而褚英的汗王之位並非自此一路坦途,正當他貌似已然勝券在握之際,卻被努爾哈赤幽禁於高牆之中,而後處死,終年36歲。- ~8 N& ~$ B+ d+ P9 s1 c
% T! X7 k# {- m; F9 p- W 相傳滿堂鄉是取『埋頭』的諧音
% o9 K7 M: Z& I5 A! } @+ _9 t. m" J" z
由滿堂鄉的名字引發的思索是關於大貝勒褚英的死,那麼努爾哈赤為何要將這位驍勇善戰的皇子委以重任後,又將其殺掉?
! a$ v; y3 f( h1 C7 a5 q1 ? X8 u6 v' Q' g
關於努爾哈赤殺子一事,流傳着這樣的一個傳說:故事發生在明朝與後清之間的薩爾滸之戰中。當時的情況是明軍以人數的絕對優勢將後金合圍,對此,努爾哈赤並無任何畏懼之念,並決心終以一路突破明軍的包圍,直逼西向。
* n* s+ w1 ]7 C, v% p' r9 n" P+ x9 i
八旗軍行進到薩爾滸附近的山巒後人困馬乏,於是停下來露營,而明軍也在對面不遠處安營紮寨。見此狀,努爾哈赤決定派人前去刺探軍情,以便在交戰中知己知彼。作為長子的褚英率先出馬,他一路潛伏,終於到了能夠看清明軍營地陣容的範圍內,仔細一瞧竟驚出一身冷汗,原來明軍的人馬陣容遠比他們想像中的壯觀,想要突破明軍的重圍基本不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