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o/ ]& C, b P2 H' r- c 李清照和李清照的词,必将永远闪亮在历史的星空。(资料图片) 0 K% x; }, m4 E$ ]
' g ?. t6 q0 b y: ]( q5 f
# K! C. G7 C( q% c6 \& M- Z1 d2 O
5 A1 ^, Y: O" r7 i+ o 衢州博物馆所珍藏的《金石录》善本,为清顺治七年(1650)济南谢世箕刻本。(毛慧提供)& W# V" X' C* P! L' l7 n
【奇缘】/ u- \6 l" a0 p
李清照是衢州人赵\的儿媳?
. _/ m# z- u9 i0 r* w2 b 明清时期,中国有一件纷争数百年的学术公案,就是关于李清照在丈夫赵明诚去世后是否改嫁的问题。
, z9 i3 p8 m7 u G: i& A0 U 根据南宋时期有关文献记载,易安(编者注: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改嫁应该是确凿的。如胡仔《笤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载: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传者无不笑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有“易安居士,京东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建康守赵明诚之妻……赵死后,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洪适《隶释》卷二十四《跋赵明诚金石录》言:“《金石录》,绍兴中其妻易安居士表上于朝。赵君无嗣,李又更嫁。”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则把李清照关于“再嫁婚变”的《投内翰綦公崇礼启》全文摘录。另有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卷四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八)、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等著皆有李氏更嫁之述。& Y& a. v& i% }
就时间而论,胡仔、王灼、晁公武、洪适都是李清照的同时代人;就地域而考,胡、洪之著,一成于湖州,一成于越州(今绍兴),与李清照晚年生活的杭州并不是“去天万里”;就著作而言,《系年要录》、《隶释》等皆为故实文献,并非小说笔记之类。可见宋时并没有人怀疑李清照更嫁之事。
7 `1 I! T% p* O Z# M% x, W! b 但是到了明代,开始有人接受不了李氏更嫁之实。最先跳将出来诘问的是“三山老叟”徐火勃(1570―1642),他在《笔精》卷七提出:“李五十有二,老矣。清献公之妇,郡守之妻,必无更嫁之理。”“更嫁之说,不知起于何人,太诬贤媛也。”徐氏以后不断有人为李清照改嫁辩诬,如黄溥《闲中今古录》、瞿佑《香台集》、朱彝尊《明诗综》、王士祯《分甘余话》、卢见曾《重刊金石录序》等都提出类似主张,理由也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年老,二是宦官名门。0 r2 }! t1 [. P& n( {! d' O
徐火勃所言“清献公之妇,郡守之妻”,难不成李清照是衢州人赵\的儿媳妇?简直有些匪夷所思!我们的第一感觉: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v4 N# e( T s* {" h2 k- i% V0 F
然而检阅古籍,还真有不少文献说李清照是赵\儿媳妇的,而且其始作俑者,竟然是鼎鼎有名的唐伯虎。据明代刘士l编的《古今文致》卷三引,唐寅(1470―1523)在“《金石录后序》评语”中有言:“李易安……宋李格非之女,适东武赵\之子明城为妻。”. x i7 r9 N3 o }" ]( P
! B. ^' ~2 L' [+ [8 H
无独有偶,明代还有类似记载,如瞿佑《香台集》说“赵明诚,清献公之子”;郎瑛《七修类稿》也说“赵明诚,字德甫,清献公中子也”。瞿佑还曾赋诗评说“赵家李事”:清献名家厄运乖,羞将晚景对非才。西风卷黄花瘦,谁与赓歌共一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