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76|回復: 0

明君劳于求贤逸于治事(图)

[複製鏈接]
南丘 發表於 2010-7-22 06: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722308198192893.jpg

/ Z6 _& a2 T' L

1 |6 @7 j- q8 M: U  r2 l! n, i5 z
邮票《三顾茅庐》

7 [3 B1 {7 F  B. m0 `
3 Z1 u; c8 z3 t0 b8 y
    荀子:主道知人 臣道知事

- m- h6 j9 d' b7 v, C
3 p2 X/ N" h+ P2 @, W
     《淮南子》:君臣异道则治同道则乱
! v8 K7 l- p1 ~% N( k
+ D" r( G3 H0 F2 m: ~3 `! }    古代帝王的统治术又称“人君南面术”。为什么称为“人君南面术”?这就牵涉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问题。我国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古人建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这种朝向的房子冬天可以避寒,夏天可以迎风。 4 Q1 E- b! ~* R0 d; A$ r

, ^: n6 h" B! J# `# D5 e. W& v, P$ W" t    由于房屋都是南向,辈分高的人一般住在正中,面向南方,辈分低的人自然就要面向北方,“以南为尊”的习惯因此而形成。《易经・说卦传》称:“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春秋繁露》说:“当阳者,君父是也。故人主南面,以阳为位也。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 7 G4 V4 @- e* L* ^& k$ ?0 h

' A7 \  H$ A0 b    人君南面术与道家有密切关系。《汉书・艺文志》指出:“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7 b' ], w0 Y* n% h( X2 \: L+ Z/ q5 C1 e! J0 ~
    明君“任人而不任智” - h7 m4 |1 z  u1 `. e2 F2 S5 M  Q
% D$ H! d: i, N- t* t
    人君南面术的核心内容是“清静”和“无为”,所谓“清静”就是清心寡欲,谦虚礼让,遇事以卑弱自处。所谓“无为”并非什么事都不干,而是“任人而不任智”,遇事不是先把自己的办法拿出来,而是向臣下要办法,通过发掘臣下的才智以为己用,以收“无为而无不为”之效。
/ v! R( O" A/ L( z' w- v
1 C7 J) }' [) M2 W  e, w$ Q    《吕氏春秋》认为,“有道之主以不知为道,以奈何为宝”,意思是一个懂得领导艺术的君主要经常把“不知道”和“怎么办”挂在嘴上,装出一副糊涂的样子。这样才符合老子所说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宗旨。
, H) A2 e7 Z+ C& Q' ~% Z% r5 @/ j' M1 {2 @* w
    既然人君南面术强调君王要少说话,少做事,那么君王有什么事可做呢?古代智者认为,君王可以什么事都不做,但有一件事非做不可,那就是求贤。《荀子・大略篇》说:“主道知人,臣道知事”;墨子说:“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逸于治官”;《吕氏春秋》也说:“贤主劳于求人,逸于治事”。
3 h- E6 ^) A0 v# f8 B! I# M8 B; b6 l8 @7 Q/ P, z
    在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帝王都明白“劳于求人,逸于治事”的道理,无不把“求贤”作为第一要务。如禹从民间访求到舜,经过多番考察后把天下交给舜;舜起用高阳氏才子八人和高辛氏才子八人,天下大治;汉高祖刘邦一生最大的本事就是知人和用人,他重用萧何和张良,“拔韩信于行伍,纳陈平于亡命”,无论打天下还是守天下,都得力于大批有才能的臣下的帮助和启发;汉文帝多次下诏诸侯公卿“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汉武帝初即位就“招选天下文学材智之士,待以不次之位”;三国时期,曹操曾三次发布《求贤令》,不拘一格起用人才;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历史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 I) D9 [+ |: Z" N( @! U! F4 n6 _3 f% x6 X/ R- I# U
    唐太宗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他深知为君“清静无为”和“求贤”的重要性,他曾经对侍臣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木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又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联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 C6 x' w" W1 }% L0 ^! s  X  S7 q+ E4 }* N' R
    唐贞观年间,有一天唐太宗发现时任宰相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事务繁多,没有时间访求人才,便批评他们说:“公为仆射,当广求贤人,随才授任,此宰相之职也。比闻听受辞讼,日不暇给,安能助朕求贤乎!”于是下诏书:今后凡是琐碎事务一律交给左右丞处理,只有重大事情才可找房玄龄和杜如晦处理。
, s$ O7 i  @2 B5 G6 R, H
1 ]% @6 q5 b0 G4 O7 z, c    杨坚处理琐事废寝忘食
3 M2 ^7 d8 u% w9 [, T
) J' i1 C/ |# s; |9 _6 l5 Z    当然并非所有帝王都知道人君南面术的关键是“劳于求贤,逸于治事”,如隋朝的开创者隋文帝杨坚就不懂治道。史籍记载,隋文帝勤于政事,“每旦临朝,日昃不倦”,常常废寝忘食。礼部尚书杨尚希对隋文帝说:“周文王以忧勤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也。”治书侍御史柳也上疏谏隋文帝切勿“亲裁细务”,但隋文帝始终改不了喜欢处理小事的习惯。 8 \4 N0 k. @! A& U: `
6 G. F2 a8 {! j" b9 u  S
    南北朝时齐明帝萧鸾常常“躬亲细务”,南康王侍郎钟嵘上书道:“古者,明君揆才颁政,量能授职,三公坐而论道,九卿作而成务,天子唯恭己南面而已。”齐明帝看了不但不接受意见,还责怪钟嵘多管闲事。
2 z' T7 Q1 l4 e3 b. I
* M6 {1 c( f) P1 S. m    隋文帝和齐明帝身居帝王之尊,但处事“抓小放大”,其政绩当然不会好,隋朝两世而亡,齐明帝死后没几年齐朝也就灭亡了。 5 f) l* k9 ~/ w) H* G# R& x$ f

) {( U+ G' N+ H! P    启示
0 \6 g# ^8 U  \& m4 d& [( B
; E8 y/ v6 V0 b9 ?0 U    上之人明其道下之人守其职

  e8 I5 C+ t$ I" ~0 r5 S
! J, H  u3 t" Z" }    《管子》说:“上之人明其道,下之人守其职,上下之分不同任,而复合为一体。”意思是说做领导要明白“劳于求贤,逸于任使”的道理,做部下要各守其职,上下齐心协力,就会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整体。 7 f1 {# N3 D: G( [* g) u- i

! L2 i. e0 @, C# N: `/ @    《淮南子》说:“君臣异道则治,同道则乱。”更加明确地指出君臣之道不能混为一谈,人君如果不明上下之分,不抓大事抓小事,必然会导致混乱。《尚书》所记载的“虞廷之歌”也表述了同样的意思:“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所谓“丛脞”就是指琐碎无大略,“股肱”是指辅佐之臣。这首歌说元首如果躬亲细务,做臣下的就会懈惰,这样的话万事都会堕废。虽然这是古代的经验教训,但对于现代社会的领导者来说,仍借得借鉴。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