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G/ O h; G4 ]* a" n2 o
6 \/ J* s* F( E$ z/ _
在遼陽王爾烈紀念館中的王爾烈塑像。 8 x0 I$ e* J, _# n
% m" i+ W) _* D! a" j
3 k" u$ R+ `* ?) c# k' v: b7 k4 q
『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它能給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給善良者以歡樂……』
& B& R. K% U( D. P0 o6 u5 G
: L% B& O; z, m$ u$ h 這首【一個美麗的傳說】是1985年風靡大江南北的電視連續劇【木魚石的傳說】主題曲。電視劇主人公就是遼陽名人、被譽爲『關東第一才子』的王爾烈。時隔二十幾年,當這優美的旋律再次響起的時候,仍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鳴。5 S. s9 i f# }/ Q+ ~
$ k! t$ K+ E3 t- s. c4 K0 D0 F
六歲巧對戲客商% ^" e! ?) y& `+ v% m+ t
# {$ J+ f; I- p% h$ {
王爾烈出生於1727年。此前史書多記其出生於1728年,這種說法曾廣爲流傳。但在遼陽文物管理所現存王爾烈七十壽辰時諸友人及門生所贈壽屏上,赫然可見『龍飛嘉慶元年歲次丙辰正月庚寅上瀚吉旦』字樣,由此可推知其生於雍正五年,也就是1727年的正月初三。$ U/ ^% W9 [: p% W' ^
5 e T$ Y3 ~* P# Q) q& f* A% i, R* c) l
王爾烈的祖父王天祿,少年時即『博通書史,強識不忘,尤明於醫理。施捨丹藥,專務濟人,人皆感之,識與不識,皆知王善人之名』。王天祿有四個兒子,其長子名縉,即王爾烈的父親。受家庭影響,王爾烈的父親也很有學識,能書善畫。雍正年間補禮部官學教習,乾隆二十年(1755年)授爲深州學正。在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中成長起來的王爾烈自幼鍾愛書畫,在父親的薰陶之下,抑或說是在父親遺傳基因作用之下,王爾烈對書畫有著獨特的領悟力,並很快小有名氣。因而每當同僚有喜慶之事,其父作畫相賀時,都讓王爾烈題詩題字,得到人無不『寶之』。& ?$ N; k Y# P9 b7 F* N
1 Y# x t& K4 K 俗話說三歲看老,是說明一個人有非凡之處,無不是從其幼時就透露出不同凡響之處,王爾烈也不例外。關於王爾烈的才氣,民間傳說多如牛毛,而最早的一則始於他六歲那年。據說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王爾烈身穿棉衣,卻頭戴著一頂草帽在庭院裡玩耍。適逢一位客商從他家門前經過,透過敞開的大門,恰好看到了王爾烈這身冬不冬、夏不夏的裝扮,感到非常好笑,就隨口說了一句:『穿冬裝,戴夏帽,胡度春秋。』年幼的王爾烈一聽,素不相識,竟敢取笑自己。仔細一打量,這人風塵僕僕,旁邊還放著一副貨擔子,猜出他是一位四處奔走的商人。兩個小黑眼珠一轉,乃順口回敬了一句:『走南方,竄北地,混帳東西。』其思維敏捷、口齒伶俐可見一斑。
( Y ]5 Z9 i6 M3 c# ^1 y
- Q* g2 u' z% z! x0 I 44歲考中二甲頭名
* t/ a- e# d5 { G# k2 g- V) d# o9 X' F" h: f
天資聰穎再加上後期的勤奮好學,王爾烈在少年時期便善詩文,工書法,有不少詩文作品和墨跡流傳於世。很快便成爲當地家喻戶曉的人物。
& I q2 E& N/ O! D; P$ P- r- x9 Z8 h# q
0 |" E3 I% e; A2 F; B; L 自古以來,學而優則仕。科舉考試也成爲多年苦讀詩書的文人證明自己能力或是實力的手段。王爾烈成年之後,即開始參加科舉考試。
2 T3 \/ L; y; S
* b$ t- G0 f. }0 j# Y+ y 古往今來,懷才不遇者亦比比皆是。王爾烈雖然自小聰明,才華橫溢,在仕途上卻也是一波三折,並不順利。乾隆18年(1753),他已27歲,才得選爲拔貢。又過了12年,才鄉試中舉。1766年,40歲的王爾烈再次到北京參加京師會試。儘管雄心勃勃,卻未能及第。這一次的打擊並沒有將王爾烈擊垮,回到家鄉,他繼續苦讀,以圖捲土重來。乾隆36年(1771),王爾烈滿懷信心,再攀蟾宮,參加了京師禮部主持的恩科會試。此時他已44歲,早已過了不惑的年齡了。結果終於憑藉百折不撓的韌勁,如願考中貢士,順利進入殿試。
5 |1 w8 U) v5 P, c2 b; d, ]
: g3 a5 z0 X5 ^" P5 E) T% y' _ 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珍藏著一張兩米多長的金榜,這是當時官員呈報給皇帝看的。這張金榜清楚地記錄下了乾隆36年的殿試成績,上面寫著當時天下163名貢士的名次,王爾烈的名字就在其中。除了狀元、榜眼、探花這頭三甲外,王爾烈位居二甲第一名,也就是說,王爾烈在殿試中名列第四。自隋朝實行科舉制度以來的1000多年,這是關東人所取得的最高功名。除了王爾烈,眾多關東才子沒有一個人能夠達到或超過二甲第一名的名次。6 n% }6 Y- l" L% y8 L# R$ L
4 z s$ z7 R) O/ H7 i+ X5 C- m
但第四名的成績仍讓家鄉父老難以釋懷,以其『關東第一才子』之水準,怎麼也得是頭三甲啊,如今的名次難免讓人有些失望。於是便有了那個遼南一帶婦孺皆知、『老祖同場』的千古佳話。1 ^9 B8 z B1 K5 R! y' _7 {
; F. x# ?' r, D 說的是,王爾烈躊躇滿志赴京趕考這一年,在京城候考期間偶遇微服私訪的乾隆皇帝。原來,每到科舉考試的時候,京城都會成爲全國各地才子云集之地,而乾隆皇帝想提前『摸摸底』,了解一下這些考生中究竟有無特別出眾之人,於是乃微服私訪。相識不如偶遇,在一家客棧里,乾隆皇帝就遇見了趕考的王爾烈。幾番交談下來,乾隆皇帝就被王爾烈的才氣所吸引,認定他是那個能輔佐其坐穩江山之人,並暗下決心,一定要爲王爾烈爭得一席功名。
% w: F) Q& r! l3 e8 Q2 y# e% n( w( r+ J. j7 q9 l, }1 @- h" c% E2 V
於是,在科考那天,這位敢於嘗鮮的乾隆爺便以平民身份參加了考試,並在自己的捲紙上寫上了王爾烈的名字。也不知這位乾隆爺是聰明還是糊塗,如此一來,考場上便出現了兩張署名王爾烈的捲紙,更神奇的是竟並列第一。這還了得,明顯是有人作弊嘛,於是被一同廢掉了考試成績。如此一來,王爾烈也便丟了他狀元的桂冠,落個二甲一名進士。此則傳說細細品來,漏洞百出,但卻表達了遼東百姓的一個心聲:咱王爾烈本來是狀元的料,因特殊原因才沒能高居榜首的。
2 o, O* Y* w$ v7 c6 v$ \3 n- v) w6 j& q
得中二甲第一名進士的王爾烈被授爲翰林院編修,開始了他的職場生涯。 1773年,『四庫全書館』成立,王爾烈即赴任四庫全書處纂修官,參加了【四庫全書】的編修工作。此後,他又先後出任陝西道監察御史、順天府府丞、內閣侍讀學士等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