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92|回覆: 0

石曼卿驚艷的酒姿(圖)

[複製連結]
濟世 發表於 2010-7-8 14: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708509684350389.jpg
/ {2 T7 B. h! ?* z6 b' W& `
, c- u/ u4 d( c$ ?' f5 Q; |
石曼卿讀書處

1 r, P0 u1 J' K$ r. d

' K( D3 J9 G! B' u( _1 F9 h& z3 U! U$ z
    宋朝有個人叫石曼卿,酒量好,好到什麼程度?他在海州當個小官,好朋友劉潛造訪,兩個人坐在船上邊看風景邊喝酒,端的是好心情、好景致。兩個人沒上什麼好菜,光是喝酒,喝到半夜酒沒了,舟在水上悠悠蕩蕩,哪裏買酒去呢。想想作罷,這時船家說了,酒沒有,醋倒還有一壇。好,就把那壇醋拿來,倒入酒罈中晃蕩晃蕩幾把,兩個人一直喝到天明,酒醋盡空。 ( I8 W: X8 `8 F
" M; o9 G( m7 X8 o
    石曼卿當的官兒雖然不大,『通判』,在宋朝是個從八品,可好歹還是一個中央官員,上面下文任命的,有直接向皇帝匯報工作的權利。他這麼一個官兒,酒喝到這種程度,怎麼說也有損公務員形象吧?用時髦的話說,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機關的權威,讓朋友喝醋,說不過去吧。 2 I+ X1 q9 N4 k' f# b: C

0 l- a5 ?- i/ F* G/ X    當時白酒還沒有發明出來,喝的也是度數較低的米酒。米酒怎麼個喝法,也要講究情調。石曼卿任職之初,有關飲酒的禮儀也是培訓過的,比如說,握高腳酒樽時,也不能整個巴掌貼着樽壁,避免使酒溫升高。正確的做法,應當是用三個手指頭捉住樽腳,小指頭貼着底台。喝的時候,也不能一飲而盡,更不能吸出聲音來,而是要慢慢地搖動酒樽,然後把酒樽傾斜,讓酒緩緩地流到舌頭上…… . @4 c4 l. w4 H, x% r2 \3 s
/ @+ M  q6 j, F
    這種喝酒姿勢,就像給石曼卿拗造型,令他十分難受,酒量大減,每喝必醉。所以每有應酬的飯局酒事,他都避之惟恐不及。本來像他酒量這麼好,皇上是很欣賞他的,給他在外交部門設個職位,專門陪外國人喝酒應酬,可算人盡其才。後來看他喝酒姿勢不太符合主流審美觀,這才作罷。 * K, j  h1 W" x4 p1 w  v2 }- L* [
% |% x0 z$ `& t# [4 k
    石曼卿喝酒有自己的喝法,他創造了三種高難度的酒戲,一種與客人一起披頭散髮,戴上枷鎖綁上腳鐐,邊歌邊飲,謂之『囚飲』;跟客人一起爬上樹梢,一邊高唱,一邊迎風搖曳樹枝而飲,謂之『巢飲』;還用稻草打成草繩,相互把對方綁縛起來,像只烏龜一樣趴在地上,要喝酒時只管把頭伸出去,喝完酒頭又縮回來,謂之『鱉飲』。這幾種喝酒造型,因富於創新精神,而被載入【夢溪筆談】這樣的暢銷書中,一時被傳為佳話。 ; a. P7 H; R2 `

5 ~( @( j9 @& u0 a/ i3 L    以石曼卿的酒量,若是拿一個小酒樽淺斟細飲,就像老牛用一根吸管喝罐裝可樂,忒不相稱了。他的狂縱豪情,只有用酒罈和大海碗來盛。跟他一樣有名的,還有叫劉伶的人,是『竹林七賢』的七分之一,他經常坐在鹿車上喝酒,手裏抱着一壺酒一路喝去,僕人提着鋤頭跟在車子的後面跑。劉伶有句話名垂酒史:『如果我醉死了,便就地把我埋葬了。』也虧得白酒那時尚未發明,要不然,以劉伶和石曼卿這樣的喝法,怕是要醉死好幾回了。 + v* D" G/ S& k3 i6 C8 i: o& p

0 F- s9 v% ?$ |  T4 t+ ?% B7 f    石曼卿最後果然死於酒――卻不是醉死,而是渴死。宋仁宗愛他的才,勸其戒酒。石曼卿一聽,感動不已,賭咒發誓再也不飲酒了,終因積渴成疾而卒。過去了很多年,歐陽修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懷念他。
7 M6 H" w5 q+ `8 g0 q$ x: J5 C9 c0 w; a3 i0 U. ~/ r% {5 ^. c
    他發明的那些令人驚艷的酒戲,卻已成為酒史上的浪漫絕唱,已經再沒人問起。

相關帖子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