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35|回复: 0

朱元璋的心底黑影(图)

[复制链接]
买椟还珠 发表于 2010-7-7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020100707347206361401.jpg
% E3 p+ f4 @7 K% z; N
/ \7 d8 e! G" D  p# m) T; o& {
    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以武力打下江山。坐定皇位之后,皇帝就面对怎样统治的问题。明朝的朱元璋,自然也必须动这个脑筋。
3 O# A  e0 L: v5 a( ^' i, D4 h8 b! a% q; A- A. \
    进入了不用武、用文治的时期,朱元璋的文治,非常惊人。他每天看奏章,很留意文字,在鸡蛋中挑出了许多骨头。他觉得人们都在文字中暗暗讽刺他,所以挑出来的,都治以死罪,都非常冤枉。
! h3 o1 q, m! Z/ ]  R3 P: e9 E. l1 N0 [
2 M" o$ |7 [) K    有个僧人来复,写《谢恩诗》,其中有二句:“殊域及自惭,无德颂陶唐”。朱元璋一看,说,“殊”字,是说我“歹朱”,“无德”是直指我无德。把这个僧人斩了。其实,“无德”不是说没有德,“无”字在古文辞中常作语助词。《诗经.大雅》中有“无念尔祖”,不是说不要念祖先,注疏清清楚楚的说,这是“言当念尔祖文王之法”。朱元璋这个人看来很聪明,他没有好好上过学,在打天下的过程中一定有许多有学识的人在他身边,为他补课,他也必须吸收文化知识以应付实际工作需要。但是底子到底不充实,遇上“无德颂陶唐”这样的句子就解释错了。(这一句的意思应是:呜!你的德行像陶唐一样值得歌颂)。其实他也应该想想:骂人哪里有这样直接骂的,尤其对皇帝。 0 P1 ^) D8 C3 v. Z

) X8 T' W2 s0 [" v3 A' T    至于把“殊”字读成了“歹朱”,变成了“你这个坏蛋朱”,这更是硬来。这显示出他的内心有一种不正常的敏感,觉得人人在看不起他,在骂他。这是一种特殊的自卑感。
8 j8 T: T+ s5 r* j8 K0 r
! i" g4 F6 w+ p# k( }3 G    朱元璋这样由扭曲文字而后给人罪名,例子还有很多,而且都是死罪,杀。如:
4 z0 T* F, e& z9 U8 |
% @4 {- Q0 l7 a: ^" y/ B0 u9 Y    ・有个官员赵伯宁作《万寿表》,有“垂子孙而作则”,朱元璋说“则”就是“贼”,诛。(还有位府学教授的表,也因“作则垂宪”,诛。)
# N* V* R, j: \) m4 J, C0 ?' A& _. _% _! `  L
    ・杭州教授徐一夔的贺表,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句,更加严重了。朱元璋一看就跳起来,说:“生者,僧也,以我曾为僧也;光则K发也;则字音近贼也。”非斩不可。
, O+ j& C$ V+ D' U0 p9 x6 Y
* }; z& J- q8 T: F: U: q" Y    ・有位府学训导吕睿,为本府作《谢赐马表》,有“遥瞻帝扉”句,“帝扉”被说成“帝非”,诛。
8 C- M2 J: i9 t# v9 ^# G* J4 b1 s6 z
    ・尉氏县教谕许元,为本府作《万寿贺表》,以“体干法坤”,“藻饰太平”句,诛。因为“法坤”是暗喻“发髟几”,“藻饰太平”就是“早失太平”。
3 w5 a' z+ U1 B9 N+ U9 S; _  @! A% g  n) Z/ T
    ・德安府学训导吴宪为本府作的《贺立太孙表》,有“天下有道”句,这是明白不过的歌颂,但也被说成是“天下有盗”,又是死罪。 1 J  Y! P! Q& E' h! m

% J0 ^* `. M( M' _* Y$ t1 ~+ e! T$ {    这些文字(表,贺表),都是地方上负责文字工作(教授、训导、教谕、学训)的小官员为当地需要而写的,他们一定都用尽心思,写上最美好的字句,谁知却都被朱元璋那样读偏了,降下大罪来。
' W8 E4 ~& T6 |
+ n% D! Q2 T( {8 Z$ ?0 i    朱元璋这种心态是长期隐藏下来的。他小时因贫穷到寺院里做僧人,又在合肥一带托钵行乞。其实,贫穷、行乞、做和尚,都不是什么丢人的丑事,社会上有那么多人这样不幸,是这个社会生了大毛病。(元朝末年大毛病发作,大家起来反抗,一下子就把元朝结束了。)但是在朱元璋的心底深处,他就觉得自己的出身见不得人。不知何故,又特别把目光盯住有学识的人,认为他们都在心里嘲笑他,甚至认为所有有学识的人都必定是要嘲笑他这样的人的,包括嘲笑张士诚。
% p5 p. i/ o0 V) l1 i( G  T
6 W8 P7 B1 z+ L: U/ e6 {3 z% R    元末起义的各路英雄中,张士诚是一路,争天下时是朱元璋的死对头。张士诚出身操舟的盐贩,本来的名字叫做张九四,很土气。有一次,朱元璋的文臣谈到张士诚厚礼文儒,文儒为他起了“士诚”这个名字,是好名字。朱元璋说,好,好,这个名字好,因为《孟子》上有一句:“士诚小人也”。你看,朱元璋的心理倾斜得这样厉害,随时发现“疑点”。他记忆力也很强,记住了许多经典来作他的论据。
: F) m% I  e, T
; y+ Y, l% |& Z- C) h    朱元璋就以这心态治国。天下已经平定,他仍不断在那里寻找矛盾与对立面。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