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 e) b! w8 U, a1 X 5 M( U' z* ]0 R. w4 Y7 u9 G" F. T
美食家李漁(上)
( @4 g) G$ Z) ~# m: R( ] 7 ~& k; p& |+ {/ k
(三)
3 w, Y# _" W9 e9 y
0 v6 `: D4 B* G r 品美食,李漁達到了超群卓越的水平和境界。崇尚鮮美之物,是李漁飲食的宗旨。他認爲山中之筍、樹上之蕈、水面之蓴,都屬至鮮至美的妙物,不可不食。
0 F9 r4 c$ E* H5 } L
9 n4 \8 z( m M; Z* X' [ 如皋人喜歡吃一種蕈子,一種黑褐色的『土蘑菇』,一叢叢地生長在老樹根、草叢、墳堆里,物以稀爲貴,在市場上就是比培植的雪白的蘑菇更搶手。自然界生長的野蕈,不僅口感上好吃,營養也豐富,除含蛋白質、脂肪、鈣、鐵等微量元素和尼克酸、抗環血酸外,磷的含量尤其充沛,每100克達66毫克,可謂是補腦健身的美食佳品。特別是吃野生的食物所激發起來的野味、野趣,這是吃其他食物難以生成的那份心曠神怡的感覺,那份悠然陶然的境界,一句話,那份回歸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諧情境,李漁讚嘆說:『求至鮮至美之物於筍之外,其惟蕈乎!』『此物素食固佳,拌以少許葷食尤佳,蓋蕈之香有限,而汁之鮮味無窮。』『食此物者,猶吸山川草木之氣,未有無益於人者也!』(【閒情偶寄】)李漁的獨到之處是讓舌之味蕾來領略大自然的饋贈,提升到飲食美學的高度來欣賞,來享受美味的精彩。
6 O4 b! I0 v+ q: Z( Z& P4 e
) z* n* r' N0 x! f* q' } 青背白肚,金爪黃毛,膏黃肥厚,肉質細嫩的螃蟹,稱得上是色香味齊全的極品,李漁對蟹獨有鍾情,視之爲命。他每年必食,卻又囊中羞澀,只能採取零存整取的方法,籌措資金。每年清明前後,蟹苗尚未成型,他就開始不間斷地每天存一些錢,到了蟹成熟上市之時,便傾其所有,全部買蟹。爲了蟹下市之後仍能天天過蟹癮,他還命家人早早地備好大瓮、米酒,用來醉蟹。愛屋及烏,他又把蟹肥味美的農曆九、十月稱爲『蟹秋』,糟蟹的酒和瓮,命名爲『蟹釀』、『蟹瓮』,就連家中專門照料此事的婢女,也易名爲『蟹奴』,他自己被譽爲『蟹仙』,其保存買蟹錢被家人戲稱爲『買命錢』,足見這位美食家對蟹的一片痴情了。7 E+ _! Z" H g, n% y9 u" t" U
) `% r1 T7 x$ f) r f. I
李漁嗜蟹,還精於食蟹,他在所著【閒情偶寄】中,論蟹食之美可謂入木三分:『蟹之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黃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極,無一物可以上之。』對於食蟹,李漁還講究道:『凡食蟹者,只合全其故體,蒸而熟之,貯以冰盤,列之几上,聽客自取自食。剖一筐,食一筐;斷一螯,食一螯,則氣與味纖毫不漏。出於蟹之軀殼者,即入於人之口腹。』我們沿江一帶至今仍然流行這種食蟹之法。8 Z% s) Z0 I+ w* c/ ] q
% G, h0 S- R' j. u% t8 e 國人食蟹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時代。從【周禮】和晉代【字林】記載可知,我國已有兩千七八百年的吃蟹歷史。自古以來,食蟹似乎是一件大有講究的雅事。據明代美食指南【考吃】記載,明代初創的食蟹工具有錘、鐓、鉗、鏟、匙、叉、刮、針8種,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腰圓錘、小方桌、鑷子、長柄斧、小匙、長柄叉、刮片、針,故稱之爲『蟹八件』。遙想當年李漁嫻熟地使用『蟹八件』,把蟹放在小方桌上,用圓頭剪刀逐一剪下二隻大螯和八隻蟹腳,將腰圓錘對著蟹殼四周輕輕敲打一圈,再以長柄斧劈開背殼和肚臍,之後拿金千、鑷、叉、錘,或剔或夾或叉或敲,取出金黃油亮的蟹黃或乳白膠黏的蟹膏,取出雪白鮮嫩的蟹肉,一件件工具的輪番使用,一個個功能交替發揮,好像是彈奏一首抑揚頓挫的食曲。當用小湯匙舀進蘸料,端起蟹殼而吃的時候,食曲進入高潮,那真是何等的愜意快樂,何等的雅致風味!7 q' z; J' R7 l$ A7 }3 g
7 V+ `8 b3 k8 z7 ^ 李漁是封建士大夫中的『另類』,他天賦極高,率性而爲,對事物體察入微,懂得充分享受生活,他留下的很多美食文字都是人類智慧和文明的成果,不整理不借鑑是非常可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