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n- V' f$ w
+ K# Q* y- t3 x5 y9 Q
李白是什麼人,但凡讀過一點書的人都知道,就不再贅言。而李白曾有過一次失敗的求職,這可能鮮為人知。 4 c& J1 {+ G" [$ R
! `* ^2 o$ [3 ], X9 u2 N
大約在公元734年,漫遊了十餘載的李白,依然毫無建樹,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此時他已過了而立之年,家有妻子兒女。為了養家餬口,李白突然想找一個固定的工作,拿一份穩定的薪水,讓家人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1 M8 E+ S# m$ `: A, |+ h1 |7 X5 r4 l5 `0 s: V8 M
在唐朝,文人要想做官有三條途徑可走。一是參加朝廷舉行的科舉考試。那時的科舉制度剛剛建立,很多方面都不完善,無法體現考試的公平、公正,像李白這類孤高自負的有識之人是不屑於科舉考試的,他認為那是對自己的侮辱。二是尋仙修道,做偽隱士。李唐重道,以老子為先祖。一些士人便利用這一點,假裝歸隱修道,博得名聲,以此引起朝廷的關注,並最終受到重用。三是靠別人舉薦。舉薦者通常為達官貴人,朝廷重臣,或是社會名流。他們說一句話,往往勝過讀十年書。當然要認識這些顯貴,並取得他們的賞識也並非一件易事。權衡再三,李白選擇了後者,於是就有了這封流傳至今的求職信――【與韓荊州書】。 * ?4 i$ H0 Y% D2 Z( B
% Q3 P0 E. v, i8 C; c4 ]
韓荊州名韓朝宗,荊州長史兼襄州刺史、山南東道採訪使,是當時有名的伯樂。不少人就是通過他的舉薦,魚躍龍門,顯達四方的。對於韓荊州的名望,李白早有耳聞,因此首先就想到了他。儘管李白才華橫溢,生性孤傲,不願求人,但迫於現實的無奈,還是不得不鼓足勇氣,給韓荊州寫了一封聲情並茂的求職信,希望得到他的賞識與舉薦,能夠謀取一官半職,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負。' D4 q. z& n6 Y4 n% a& k3 ]' T
H$ g/ m/ C( d( v( C1 C
在李白的這封求職信中,他對韓荊州極其恭維和奉承,說什麼『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一沐三握,一飯三吐哺』、『君侯製作侔神明,德行動天地,筆參造化,學究天人』、『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權衡,一經品題,便作佳士』等等。這些話從李白的嘴裏吐出來,着實讓人吃驚,可見李白當時的處境有多麼艱難。 ) c$ g1 l( z0 V! s. G& A
! n. k1 ~2 N9 @6 _ 一番馬屁後,李白筆鋒一轉,毫無過度地開始了自吹自擂,說什麼『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耶?』、『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云云。從這些話裏可以看出,李白即便是求人辦事,也依然改不了狂妄自大的臭毛病。
: q5 Z8 _6 A" B: P5 n- a1 i% `6 ` `4 P1 J" A: Y7 `+ K! f# u& K
然而,李白這封近乎肉麻的求職信,並沒能打動韓荊州,他的願望落空了,只留下一聲長長的嘆息。後來的事實證明,李白的確不適合做官,韓荊州的沉默不過是恰到好處的拒絕和自我保護。不過韓荊州得感謝李白,要不是因為李白的這份求職信,幾千年後的今天,又有誰會知道唐朝有一個叫韓朝宗的人呢?
0 A h5 ?$ D; `2 U! p/ W2 M+ Q, F; n" i5 @9 }7 K( [6 W
這是一封失敗的求職信,但它卻記錄了李白『干謁』之路的屈辱與辛酸,記錄了一個天才詩人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曾有過的失意。『干謁』是李白人生的起點,也是李白成為『詩仙』之前的一次精神排便。李白拉出了充滿惡臭的糞便,因此才留下了充滿芬芳的詩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