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0 b: C& H8 k4 i
5 Z N% k" }6 K7 U
, Q# q6 L( h* v 核心提示:和『地王』開戰後,官場靜下來了,讚揚海瑞的聲音消失了,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大都入了股了。不少人已經蠢蠢欲動,要扳倒海瑞,他們可不想出現『熊市』,只是摸不準頭頭的心思,不敢貿然動手。得了高拱指示,徐階立刻利用自己的故舊,找御史奏了海瑞一本說他的宏觀調控影響到了大明的GDP持續高速增長。高拱在奏本上批了同意二字。於是,海瑞就這樣完了。這是歷史,不是小說家言,可惜這樣的結局是任何凡夫俗子都能預料到的,於是有了這個前車之鑑,誰也不會走這條老路。世上本來有許多條路,沒人走的路,也就漸漸不稱其路了。
. R: H. J! {# k4 z* G& o9 ^+ A$ U' }! f" O; t3 y+ z9 s8 D
『地王』崛起
+ g) k$ x* m& v7 L) o
/ l8 K- b% F: g% [2 t) o 萬曆時期,土地買賣就像如今的房地產一樣火爆。一人中舉入仕,就會有許多『投獻土地』,不過這只是非主流。有功名的官僚地主享有免糧免役的特權,一般中小地主、富農則採用種種手法,把土地投獻給官僚地主,以求逃避賦役。而官僚地主還往往將賦役轉嫁到農民頭上,因此,對農民的剝削愈來愈苛重。農民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就把田地抵押或奉獻給官僚地主,這還算是走了個『正常流程』。其中不少田是大地主直接用暴力奪取的,一個個地王就這樣崛起了。什麼行業都有頭面人物,這樣的人物不是強龍就是地頭蛇。沒有一個地方沒有地頭蛇,地頭蛇不要緊,要命的是強龍變成的地頭蛇。徐階這樣一條『蛇』,由首輔到鄉紳。他的田經歷年侵吞,有二十四萬畝之多,有佃戶幾萬人。在華亭一帶,每年收租谷一萬三千石,斂銀九千八一百?。
+ y- {* O8 [7 H1 F' D) A3 C' r0 ]( j* T* K4 \$ x) v0 q/ l
不買帳的人 1 @ }, q7 ^( n
% l) k y& _, ~
本來嘛,這些大小『地王』發發財,農民們沒有『路引』,也上不了訪,省了『駐京辦』的事。地方官員通力合作,蓋子捂得緊。這麼點小事並不影響大明的『和諧』社會建設,天下自然是太平盛世。可惜來了個『攪水棍』――誰也不買帳的『海青天』。其實他自己也不想來,還是大小貪官聯名舉薦他來的。既來之,則安之。雖然他的任職的地方在明朝就是養老院,可惜海瑞不這麼看,他要動真格的。先把那些老胳膊老腿的官員動員起來,沒事也要來上班,半小時就走的要罰款。有病的要請假,自己來請,用一毛買一打的病歷單外加蘿蔔刻印章做醫生證明的不算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