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 E; l# h+ Z/ n, x
; d0 f; ^% q, p# u3 o) p
李白終生不參加科舉考試,這是爲什麼呢? 3 @5 t# M& b+ t: N0 T- }
' R- V* ]% I" ], c( a 在唐代,一個讀書人不去參加科舉考試,是不可想像的事情。那時候要出人頭地,通常有兩條途徑:若是王公貴族的後人,可以享受『政府』特殊照顧;如若不是,又想上進,正規的渠道就是考進士。
' m5 L6 x& I0 `; [) ^: m/ `) l# z
唐代的進士文化對詩人的人格影響很大。哪些人詩寫得雍容華貴,哪些人詩寫得苦大仇深,都跟考進士有關。像王維那樣一考就中的,詩肯定雍容華貴。詩寫得苦大仇深,要麼是沒考上,要麼起碼八年抗戰才考上的。杜甫的詩爲什麼苦大仇深?考了兩次都沒考上。孟郊更慘,考得心態都扭曲了。爲了考進士傾家蕩產,把家具都典當了,『借車載家具,家具少於車』,多傷心啊!孟郊46歲終於考上進士了,心花怒放地寫了一首【登科後】詩:『昔日齷齪不堪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觀盡長安花。』 " T/ q9 f% b; a! ], z f3 ^9 m0 }
- E: j4 L! Z4 |) t
唐代考上進士之後,有兩樣最榮耀的事情:一個是慈恩塔上題名。白居易就寫過『慈恩塔上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還有一個就是遊街。放榜之後,所有的青樓都張燈結彩,夜夜笙歌,都是新科狀元來游。大把的錢往裡頭扔,我估計背後也有很多廠家贊助。當時的大族選女婿,都瞄著新科進士。因爲你在唐代考取進士,如果又能做翰林的話,你就有百分之五十的希望做宰相。
9 d! c( x2 S4 S' Z: s
& u& h4 i* Z6 N. D 說到李白不走科舉這條路,原來跟他的身世有關。
/ B1 x' J# L0 [. X3 p& d! b6 [. S; l; I; [ l
唐代考進士,先要通過資格審查。『政審』的時候,要註明:一、『郡縣鄉里名籍』,你是哪個地方人?二、『父祖官名』,你的父親,還有你的祖父,叫什麼名字,幹什麼的?此外還規定,如果家裡是做商業買賣的,或者關係比較近的親屬是做生意的,你就別來考進士。當然,罪犯的後人,更沒有資格。 6 F; @$ \6 R/ l, m' h% Y8 ^# u
1 Z# ^2 `* {0 z K 李白的身世,恰好兩條都占了。一是罪人之後,二是商人之子。想考進士,連門兒都沒有。既然你已經把我資格都剝奪了,我還奴顏婢膝地求你?天才李白絕不會這麼幹。於是,李白就說,你不讓我考,我還看不起你進士考試呢!
, y; M) e0 l: U q6 \9 k8 I+ _/ z& x
摘自【知識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