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R" j! j: V2 r8 r4 K0 z
/ @ q: @+ d( V5 r/ u
『他』是第三人稱,現代漢語裏經常出沒,可在古漢語系統裏『他』卻不是主角。『他』是個形聲字,本作『佗』,本義是負擔,古代、近代泛指男女及一切事物,現代則用於稱代自己和對方以外的男性第三者。此外,『他』還有一個重要義項,是表示指稱,相當於『別的』、『其他的』,與『此』相對。這也就決定了,『他』無論在古漢語,還是在現代漢語的第三人稱裏都不能包打天下。那麼四大名著裏的第三人稱又如何呢? - K7 E+ X; Y+ P W3 h' C
* H6 S" j/ Y9 F' d8 c1 I: S 【三國演義】裏用得最多的第三人稱是『彼』,如第三十六回寫道:『(單)福曰:「彼若盡提兵而來,樊城空虛,可乘間奪之。」』這個『彼』指的就是樊城守將曹仁。古人稱呼他人時,有時用名,有時用字相稱,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古人稱字屬尊稱,稱名則顯得有些隨便,小說裏提到劉備、諸葛亮一般都稱玄德、孔明,提到曹操一般則稱操,羅貫中的愛憎可見一斑。古人還好以姓氏加公作為尊稱,小說裏最著名的公就是關公,關公乃後世著名的武聖,民間聲望極高,所以老羅為示尊重,言必稱『關公』。與之相類的稱呼還有『郎』,古人以『郎』稱美男子,小說裏有兩位大名鼎鼎的『郎』,一個是孫郎小霸王孫策,一個是東吳都督周郎周瑜,兩位『郎』娶了二喬這對姐妹花,還是連襟呢。以官職稱呼也是古人的習慣,像稱董卓為太師,曹操、諸葛亮為丞相,劉備為劉豫州等等。
1 t+ C/ w0 R" ?4 j- L+ h; `! T6 b9 H# g) g: c6 [2 w; R% m7 Y
【水滸傳】中『他』已頻繁出現。此外,還有許多其他有趣的第三人稱。古人除名字外,還有號,梁山好漢多是草莽,雅號幾乎沒有,綽號卻人手一個。於是乎,小說提到宋江,往往說及時雨,提到盧俊義,往往說玉麒麟。這也許是【水滸傳】稱謂的一大特色。小說人物談話時提到某人,一般用『此人』或『這廝』。『此人』就是這人的意思,較為平淡。『這廝』相當於這傢伙,甚至更為惡劣,說明說話人對這人態度很反感。
+ E- M. R6 m, o
9 z; f! ^6 Q7 u 【西遊記】中除用『他』,有時還用『那廝』這個第三人稱代詞。『那廝』和『這廝』一樣,都是蔑稱。 1 V+ u7 L8 U9 N. V! G
4 k' {/ ^* @1 v3 g6 N
有學者專門統計了【紅樓夢】中最常用的第三人稱,『他』、『他們』、『他家』和『其』佔據前四位。其中,『他』高居榜首,『他家』用得最少。有趣的是,『黛玉葬花』一回【葬花詞】幾次用了『儂』字。『儂』在舊詩文裏是『我』的意思,而在南方方言裏是『你』的意思,在古代吳越還用來稱『人』。真是一個很奇特的人稱代詞啊。
# b5 F- K5 M: a7 o; T' R% M
0 s ?- e: V+ e! Q b: i2 u/ K$ m 也許您會問,為何四大名著裏沒用『她』這個稱謂呢?『她』是五四學者劉半農發明的,是專用於女性的第三人稱。羅貫中他們即使想用也沒法用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