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8 a3 o2 w' y& H/ A ' U4 Q- ?% S7 u0 q
【李商隐《蝉》】 8 p* ?2 h* m$ B+ M: d" E$ w3 t
$ w* U4 f; ^* k$ N# i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 r0 e, \; f8 h @7 O' r( B, ^7 ^* {6 ^* @! e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 T* B/ X; ~ A& h% W, i, V J2 E5 X; a( Y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 {/ c1 G$ P' X& |7 R( C2 S; _
0 d# q0 ^- g4 q+ p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唐诗之三)
' [8 i$ ^( R" t
0 _5 h$ Z! e2 B, r- B 【壹】这首咏蝉诗被称作“牢骚人语”。面对蝉,义山主要琢磨的不是高洁,而是高清,不对,清高。 6 H4 ?; b+ q* S. A" ^
]8 G! o; [2 ~. v5 U 【贰】通篇萦绕着蝉鸣之声,通篇又都是自鸣不平。蝉中见人,人中见蝉。有人说这首诗是咏物诗的最上乘,那是一点不假。人与蝉、蝉与树、有情与无情错综复杂,而一股牢骚之气又浑然一体。 ' f8 `- J- b8 C4 B/ m( m' s
7 V8 [. B7 G% J, Q- p) Y( ?/ a 【叁】蝉在树上,正如人在社会上。蝉呢,对着树哭穷叫屈,一点用没有;人呢,点背,这个,不能怪社会。蝉呢,吃风拉屁不沾地;人呢,虚负凌云万丈才。唉,这都是清高惹的祸。 7 P( r# S1 s: P9 U9 H
* t" L( i$ u1 b" _5 k' [& z+ D
【肆】不过说实在的,我不太喜欢这种呻吟之语。你看我,混得更差,还没哼哼呢,还整天琢磨着解放全人类呢。前两位咏蝉的诗人,还可以搞搞政治;李商隐呢,只适合搞艺术。气质不同,风骨各异,没办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