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13|回覆: 0

菊花總開"東籬"下(圖)

[複製鏈接]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0-6-22 10: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622375181384612.jpg
3 m) B. t* \9 m7 P" Z

- F. @; M9 k1 G! U" z5 s3 Y7 u9 v
    絢爛的花朵離不開污穢的土壤,正如文人心中的菊都開在東籬一樣。
( Q4 \! ^4 c6 v2 \6 ]/ f: o, a' a! j/ r6 \  g+ @
    自從東晉文學家陶淵明吟出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名句,歷代文人就把菊端放在了自己心中,將菊種在了東籬之下。菊已不僅僅是陶公的菊,這東籬也不僅僅是陶公的東籬了。菊花滿山野,東籬最高潔。
& Z2 ~$ K4 }2 t- i8 P
4 _9 F4 \6 ~* M/ i8 I$ A    當年陶公是彭澤縣一小縣令,閒暇之餘,泛舟江上,隨波而下,當來到古鎮東流(安徽東至縣)時,被江岸的菊花所吸引。他繫舟楊柳,拾級上岸,採菊盈把,眺對南山。據說此後陶公竟將東流作為他打理政事之餘的後花園,他築舍種菊,廣交文友,把酒吟詩,好不愜意。
; G; w- f, u, a2 z9 N; s9 S* _& _
    東流古稱菊邑,過境的長江被稱為菊江。是菊落滿江讓人有感而名,還是文人江岸賞菊浪漫而呼,這不得而知。反正陶公愛菊,彭澤到東流菊鄉有百里之遙,但心有所向,距離不是問題。那時東流戶戶垂柳,家家種菊,東籬西笆,一片柳綠菊黃。
# D/ e3 V! f8 m* v8 u; `$ H( Z. V) g
    陶公辭官歸隱園田,宅邊遍植菊花,過起了『躬耕自資』的生活。無我之境的『採菊東籬下』,我揣度並非是他故鄉的東籬,他心中的東籬十有八九還是東流菊鄉的。自種花卉誰自摘?唯在他鄉堪採花。打住,我不想惹些無聊的官司,因為這年頭人們為西門慶的故里都爭得死去活來。將東籬說成是東流菊鄉,有些人拼死都不會答應的。
, t/ h. ]; v# B- N6 ^/ i, u# ?! I- V: S- w2 w
    暫且不論東籬在哪,但陶公的東籬,成了歷代文人心中的東籬,東籬成了特指的名詞,東籬就是種菊的園地。東籬讓菊生長櫻可菊也成就了東籬。首先是唐代楊炯在【庭菊賦】中有『憑南軒以長嘯,坐東籬而盈把』的詩句。如果說此時的東籬還屬於陶公的,那麼宋代柳永的【玉蝴蝶.重陽】詞『西風吹帽,東籬攜酒,共結歡游』中的東籬,已恿三變之色彩了。詞中只見東籬,不見菊花。但重陽之時,怎無金甲?東籬與菊已融為一體。只要東籬在,可聞菊花香。東籬成了柳郎的飲酒賞菊的歡游場。
/ ]# m, Z, C% Z3 t, b1 W- `1 Z6 J2 H$ r* a8 Q  |# ?  w$ ~, H. h
    東籬是種菊的地方,它容不得雜植其它。即使是桃之夭夭、李之灼灼都不在其中。李清照的閨怨詞【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此時的東籬已不是荊棘橫陳,雜草叢生,而是詞人『人比黃花瘦』的愁緒寄託所在,東籬成為她情感的棲息之地。
9 I2 J: \0 \+ X3 R  K) B2 a6 n* H3 U+ y
    陸游卻不然,他將東籬據為了己有。他在【東籬記】中寫道:『放翁告歸之三年,辟舍東p地,……插竹為籬,名之曰「東籬」。』在【讀呂舍人詩追次其韻】中寫道:『言歸鏡湖上,日日醉東籬。』並加自註:『東籬,予小圃名。』東籬竟成了宦遊之子歸鄉後開闢的一塊圃園淨土。
& [: A8 \# S% z* L3 @$ O: ]1 e
8 i$ {, D8 l  n; t. W6 F    再後來文人在詩詞中用東籬,就像在自家園子裡摘菜,隨心所欲。東籬與菊形影不離了。如明朝的馮惟敏有曲詞『恰東籬勸插黃花,又南浦催斟綠酒』。清朝鄭板橋在【畫菊與某官留別】中寫道:『進又無能退又難,宦途局罱不堪看。吾家頗有東籬菊,歸去秋風耐歲寒。』東籬和菊已得了人的靈性。 ! `) A: Q  A* y7 Q7 R1 K3 S* Q6 E2 Y

2 r& E" {  c* {- U) u% ^% v) m9 `, i, F    從東晉以來,『東籬』在文人心中扎了一千餘年的根,它隔開了世俗的紛爭,官場的虛偽。在東籬中,文人墨客精心呵護右恢質蒞耆u的植物,那就是素雅傲霜的菊。
* B6 @- G. M; v. [5 M- }
9 ~6 a6 Z0 T3 G  t2 p    『東籬』是文人的精神家園,菊是家園裡有氣節的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