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 G9 F) y* A: h
, H* {- o# S+ ]% z$ e( N+ t 【水滸】中的牛二
/ }! [3 B$ X) [; _ 0 O4 v5 H+ L1 W
【水滸》裡人物眾多,即便讀上好幾遍,也很難有人說得全108將的尊姓大名。在幾百個先後出場的人物中,有一人非常特別,有關他的描寫不過寥寥數百字,然而論其知名度,卻可以躋身【水滸】一線名人之列,他就是『牛二』。 / Q. _* x+ P$ J$ k; _
3 K9 G) H& n% N" q+ ]# A 牛二號稱『沒毛大蟲』,他在【水滸】中與楊志演對手戲。楊志在街頭賣刀,宣傳自己寶刀的神奇之處,其中之一是『把人一刀砍了,刀上卻沒有血跡』。牛二先生不信,要楊志去砍個人給他看看。楊志說平白無故誰敢殺人?去找條狗來我殺給你看。看來,牛二先生很有當律師的潛質,喜歡咬文嚼字,他說『你說的是「殺人不見血」,沒說「殺狗不見血」』,然後就要強奪寶刀。楊志當然不肯,於是二人發生肢體衝突。最後,牛二強烈要求『來呀,是好漢就砍我一刀呀』。楊志被逼無奈,只好滿足了他這一奇怪的請求,同時也驗證了『寶刀殺人不沾血』。 6 q/ W/ k0 P2 u4 I# |1 Q
2 x# {' I3 M Q5 S 牛二之所以能讓人過目不忘,是因為他代表了中國社會的一個特殊階層,有一個詞可以大致歸納這個階層,那就是『破落戶』。破落戶並不是一個職業,他們的收入來源頗為複雜。他們通常混跡於市井之中,生存狀態似乎好於貧民、甚至一般平民。破落戶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公元前200餘年,有個破落戶就幾乎成為歷史名人。遺憾的是,當時還沒有施耐庵,這樣一個重要的破落戶生生給埋沒了。眾所周知,當年的韓信是個很酷的有志青年,喜歡佩着劍逛街。淮陰城一個破落戶看不慣小韓耍酷,某天在光天化日之下攔住韓信,挑釁道:『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眾目睽睽之下,韓信從該破落戶胯下爬了過去……這個歷史片段,千百年來成為國人『素質教育』中的常用橋段。然而,那位破落戶卻做壞事不留名,至今無人知其尊姓大名。 " q& f# Q: Z9 H. o; D
5 o8 E4 e8 X i 儒家學說作為中國封建時代的主流思想,靠的是歷代官方的倡導。破落戶文化沒有形成理論,也沒有任何人刻意傳承,然而卻生生不息,流傳了幾千年,着實讓人驚嘆其強大的生命力。民國推翻了封建帝制,儒家思想便漸漸衰落,可是破落戶依舊欣欣向榮。當年阿Q敢於造反,敢唱『我手持鋼鞭將你打,鏗鏗鏘鏘,鏗鏘鏗鏘鏗鏗鏘……』唯獨見到王胡這樣的破落戶就蔫了,大多數時候還得躲着點他們。時至今日,一些村落乃至城市裡的舊社區,依然少不了破落戶歪歪斜斜的身影。
# e3 i. v7 n/ L6 \
/ ^6 h; |: A" f$ L3 D. a 看似與中國社會主流文化格格不入的破落戶,為什麼總會有生存的土壤呢?這似乎與他們的特殊定位很有關係。破落戶與綠林好漢不同,他們很務實,不會『替天行道』與官府作對,他們施暴的對象通常是弱勢群體,因而風險較小。牛二遇到楊志,只是文人一種美好的意淫。對於官府而言,破落戶雖然不利於社會穩定,可是他們無組織無紀律,成不了什麼氣候,他們的存在對於大局的影響有限。要予以剷除的話,卻又頗費周折,於是姑且就睜一眼閉一眼了…… 9 X' C2 `. R. e& r0 v) b
& W* r' {4 n9 y0 j( x 從逼韓信受胯下之辱的屠戶,到大名鼎鼎的牛二乃至王胡,乃至如今某個城鄉接合部的非著名破落戶,我們發現,破落戶的『形狀』兩千多年來幾乎沒有太大變化,『遺傳基因』保持得格外好。我覺得,作為一種『亞文化』,很有研究價值。因為從一方面,它驗證了許多宗教創始人的高明――即不立文字反而能源遠流長。經典越多,傳着傳着,最後往往卻走了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