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S- @6 @+ `9 `% q- ~
4 {. s' d8 }$ v/ o @- x 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在吊腳樓上可看到龍舟大賽。資料圖片 + N8 A& V( }6 u7 t I4 u# t! J
* ~, \- F; t: F
* y# J6 E1 t* I4 U) ]' m2 R# U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從古至今,涉及到端午的文學作品也多得數不勝數。記者選取了最有代表性的描寫端午的散文、小說,給您呈現一個『書中端午』,並在名家的筆下領略不同地域的端午風情。 % q7 ^4 {" A0 c9 L
7 P: g* X4 \* l# U' O7 e$ j% @
曹雪芹【紅樓夢】 5 c1 Y+ m) i- [& Z# o/ f2 i3 g
$ s; R. \9 A& n& x) j 元春端午給寶玉贈扇
: j. n) h. ~ p) a6 n4 d6 A% D% }
在【紅樓夢】中,端午節被正式描寫的細節很少,只是在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雙星』提到過『這日正是端陽佳節,蒲艾簪門,虎符系臂』,王夫人等也置酒席慶祝,同時在第三十回『寶釵借扇機帶雙敲,齡官劃薔痴及局外中』提到節前的那天『那文官等十二個女子都放了學,進園來各處頑耍』。在其中對於端午節俗所提甚少,對於粽子只是用黛玉的一句話『大節下怎麼好好的哭起來?難道是為爭粽子吃爭惱了不成』一筆帶過。不過,對於『端午贈扇』的習俗,小說中倒是描寫較多。【紅樓夢】第二十八回寫賈元春『端午兒』前給親人們『賞節禮』,給寶玉的便有扇子。 8 y0 n9 T5 ?; s" i8 Z$ Y$ ?, {1 M; R. i
! R% `+ X; w, I
■教您一招 ) B; {, C* {4 m# I2 J1 _4 P/ Z; c
- z0 }( p4 f7 p" o% X 端午結婚可贈扇給父母
# s0 [& w0 ^2 u% M) n; U; w# r: s# _( N. P$ X. m, ]6 j" K- [* _* V
相傳唐太宗曾於端午日送絹扇兩把給他的『愛卿』長孫無忌和楊師道,上有他的『飛白書』親筆題詞。宋代人把『花巧畫扇』列為『端午節物』(【東京夢華錄】卷八)。至今,甘肅等地過端午仍保留着『蒸面扇』之俗;在福建,兒媳婦要送扇給公婆;浙江一些地區,學生給老師送粽子、饅頭,作為還禮,老師以扇子回贈,故那裏的端午又名『敬師節』。如果新婚夫婦在端午給老人家送扇子,不僅寓意驅趕蚊蠅,祈福、避邪賑災,還能扇涼。 : E- {0 d6 W% v3 F' z9 \7 r. F
/ H6 W5 [2 p- Q4 i! T( n5 ~9 f
汪曾祺【端午的鴨蛋】 - Z- e0 ^5 e% y7 |( ]
$ U8 k( t6 [: J8 [+ \# h H
充滿『江蘇味』的端午 # d: k' b- A( C
`( n4 E4 ` z( K 汪曾祺的小說充滿『中國味』,這篇【端午的鴨蛋】則充滿了『江蘇味兒』。『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於醃鴨蛋。高郵鹹鴨蛋於是出了名。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後,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裏出鹹鴨蛋!」』
% n- v5 k: l( c9 E& O) a1 P0 J8 r! @, G! L5 Z+ p a
除了懷念著名的『高郵鹹鴨蛋』,汪曾祺還在文中回憶了他小時候過端午的情形,其中『用雄黃酒在小孩額頭上抹王字』、『五色的絲線擰成小繩,系在手腕上』、『送符送扇』、『端午要吃十二紅』等習俗均在文中有所提及:家鄉的端午,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系百索子。五色的絲線擰成小繩,系在手腕上。絲線是掉色的,洗臉時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紅一道綠一道的。做香角子。絲線纏成小粽子,裏頭裝了香面,一個一個串起來,掛在帳鈎上。
3 ~4 @, z1 ^6 i* b0 X. e' p6 ^1 d. d( K( A+ U$ {" _
■教您一招 + a* H# r! W- M8 _
1 X2 {3 B P& p/ D1 z* v8 Y, J! p& [
用鴨蛋殼做『螢火蟲燈』 ( m" D( n- Z$ n) d/ I. `7 W
7 Z2 Z9 v3 k; H/ E& x
『孩子吃鴨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頭,不把蛋殼碰破。蛋黃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鴨蛋裏面洗淨,晚上捉了螢火蟲來,裝在蛋殼裏,空頭的地方糊一層薄羅。螢火蟲在鴨蛋殼裏一閃一閃地亮,好看極了!小時讀囊螢映雪故事,覺得東晉的車胤用練囊盛了幾十隻螢火蟲,照了讀書,還不如用鴨蛋殼來裝螢火蟲。』在這篇文章的結尾,汪老還不忘教大家DIY一下鴨蛋殼。不過現在南京市區已經抓不到螢火蟲了,但聰明的孩子們,用熒光粉等可以在夜晚發光的物件來代替螢火蟲,同樣可以做出漂亮的『螢火蟲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