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71|回覆: 0

甜蜜的貶謫(圖)

[複製連結]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0-6-1 10: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601389850492958.jpg

* R* {) Y5 O( m& \: p

6 |& q1 |( c( e7 t" A; O. K
    宋哲宗八年十月,蘇軾被貶謫到惠州。時值深秋,蘇軾看見驛站邊的樹木依然翠綠欲滴,便問迎接他的小吏是何樹,小吏回答是荔枝樹,蘇學士大喜道:『有荔枝吃便可安居嶺南』,原來蘇軾本人生平酷愛甜食。
, U" ^& b5 E9 B7 Z# }) T. ?
8 z* g3 o) T: `1 W$ A    按常理說蘇軾是四川人,應該嗜好辣食才對。但辣椒是在明朝鄭和下西洋時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才傳到中國的,作爲北宋文人的蘇軾自然連辣椒是何等模樣都無從知曉,別說吃辣椒了。然而蘇軾喜食甜食卻是有據可查。   u3 D8 H1 m9 {
7 e/ p: |5 ?. g( H% C$ }2 D
    據【東坡志林】記載,蘇軾在外放杭州爲官期間與吳山寶月寺僧人仲殊過從甚密。這個仲殊就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詩僧『僧揮』。僧揮本名張揮,年輕時遊蕩不羈,常常夜不歸宿,其妻獨守空房,心生怨恨,『投毒羹u中,幾死,啖蜜而解。醫言「復食肉則毒發不可復療。」遂棄家爲浮屠』。也許是恨妻子過於狠毒,靠蜂蜜解了毒而不能再食魚肉腥葷的這位浪子乾脆出家做了和尚。死裡逃生的僧揮從此與蜂蜜結下了不解之緣,嗜蜜到了無蜜不餐的地步,蘇軾親昵地稱呼他爲『蜜殊』。
" r8 m1 T5 T! o1 O7 l9 T5 I
/ g: y# p8 P5 r    又據南宋詩人陸游在【老學庵筆記卷七】記載:『族伯父彥遠言「少時識仲殊長老,東坡爲作安州老人食蜜歌者。一日,與數客過之,所食皆蜜也。豆腐、麵筋、牛乳之類,皆漬蜜食之。客多不能下箸,惟東坡性亦酷嗜蜜,能與之共飽」。』從陸游的這段描述中不難看出,蘇軾不僅能食常人不能下箸的漬蜜素齋,並且能與之共飽,其喜食甜食到何等程度可見一斑。
7 K8 P' @4 D/ F7 ]6 U  _- S' P- w- @; K3 x/ A9 s3 M
    蘇軾被貶謫到惠州,惠州地處嶺南,氣候溫暖,一年到頭甜瓜香果不斷,其中以出產荔枝、龍眼、柑橘、楊梅等超甜果類出名。在別人眼中的嶺南煙瘴之地在蘇軾眼中卻是洞天福地,他到此如游魚得水,大飽口福的同時心滿意足地賦詩一首: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做嶺南人。
# f7 z0 c" P- S7 {8 W4 f* M9 L6 k2 S
    有人說蘇軾這首詩是故意寫給打擊他的權貴們看的,意思是你們把我貶到這瘴氣瀰漫之地是希望我死,你們瞧瞧老子日子過得滋潤著呢,至少天天有新鮮荔枝吃,你們想吃吃不著!我想蘇軾的這首詩也可能是真情流露,因爲我們的蘇學士太愛吃甜食了,【清明上河圖》裡繁華的汴京六街三坊中有賣新鮮荔枝的麼?沒有。能吃到新鮮荔枝就是神仙,可以想像蘇軾將『瓤肉瑩白如晶雪』的荔枝送到多髯之口中時樂不思蜀的神情。 7 j9 w  a2 F2 {* x/ q
# F! C: b3 s0 \. z7 V
    因爲有荔枝相伴,蘇軾在惠州度過了甜蜜的三年,惠州給他的記憶是美好的,正如他在【定風波》裡所寫的那樣:『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