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 A. f. w' C" x1 } 7 P' Y2 R; ]9 X3 D' E6 P, M7 W
# N ~0 \2 a0 u: B; i: a, r
% ?# B& ~+ ~0 \2 L. l, Z3 h 9 l! j1 u, M* a0 V$ h Y) B
魯迅曾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多智而近妖』。而在民間傳說中,諸葛亮更是呼風喚雨,神機妙算。而事實上,諸葛亮那些在軍事上的傳奇功績大半出於作者虛構,有的甚至掠他人之美。例如小說中著名的赤壁大戰,除了『草船借箭』是轉嫁孫權的故事之外,『舌戰群儒』、『智激周瑜』、『苦肉計』、『借東風』等精彩情節,皆爲作者虛構。 6 Z* r7 w N' ~( H. Z" ?; M" L
# q& U2 g" C0 L6 G 諸葛亮不曾有過『草船借箭』的事,倘若孫劉聯軍連箭都很缺乏,還談什麼抗曹?『草船借箭』也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線索可查。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有關記載,建安十八年(213年),即赤壁之戰五年後,曹操平定關中,率大軍南下進攻孫吳。孫權領兵迎戰,兩軍於長江水入巢湖的濡須口。曹操受挫,堅守營壘以待戰機。一天,孫權借江面有薄霧,乘輕便戰船從濡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宮部署。曹操生性多疑,見江面水霧繚繞,孫軍整肅威嚴,恐怕有詐不敢出戰,下令弓弩齊發,箭射吳船。孫權的船很快便落滿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漸漸傾斜即將翻沉。孫權命令掉轉船頭,讓另一面受箭,等受重平均,船身平穩後,孫權指揮戰船列隊,緩緩離去,曹操才明白上了當。這只是發生在孫權身上的一個故事,起初他沒料到船身會中這麼多箭,使得船要傾覆,僅僅是急中生智之舉罷了。他並沒有計劃『借箭』,史書中也沒說是草船。
7 y* K! R- P1 g2 y
+ r0 i. B* c4 f' t) g( T) ]6 y 自從有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後,人們就以它作爲衡量、品評三國人物的標準,多數人只知道有【三國演義】,是故『草船借箭』的主角便成了諸葛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