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7 V& H- O. \# |5 N
9 z9 ~) R8 g7 q; M J : H n* M3 _ F; @3 _, M% K
李白的这首《静夜思》流布之广,恐怕自古至今的思乡诗中无出其右者。但李白的故乡在何方呢?连日来,四川江油、湖北安陆、甘肃秦安、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纷纷自称是李白的故里,一时间,两国四地李白故里之争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大家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 V% \8 i' V& l4 L" o4 W) r6 C; H6 D& a
对于“故里”一词的理解,时人看法不一,这也被四地当做争论李白故里的主要证据。学界通行的看法是,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他即于此出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李白27岁时在湖北安陆成婚,并定居于安陆。 / [! W0 ^& {' c
' `' k7 z* _8 _2 c# j4 J; X 由此来看,两国四地都不能说是李白的“惟一故里”。以中国传统为标准,李白的祖籍地甘肃秦安就是故里;参照美国的国籍认定法的标准,李白的出生地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就是故里;以幼年生活时间最长为标准,四川江油就是故里;以生活时间最长为标准,湖北安陆就是故里。
* |+ w& h) z1 ]" e0 y/ i' H; ]3 e2 B4 I
遥想李白当年,怎么也不会想到,在1300多年后的今天,为了自己的故里问题人们争得如此不亦乐乎。这场领地之争的背后,是历史文化遗产所带来的利益驱动。但换一个角度看,李白为何能有如此巨大的商业价值?原因也许在于,李白带给人们的历史神秘感,“诗人”只是被放大了的一个角色,围绕李白还有诸多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 Y0 S& r8 A) K) P, Q
5 y, E3 f- B+ P5 c6 r' } 扑朔迷离的身世 % Q7 Z/ l) ]) _
7 o2 w( g1 V/ r( @ 在李白的生平中,有一件事非常可疑――终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唐代主要诗人中,只有李白没有参加科考,这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李白自己的说法是:我是天才,懒得考进士。实际上这只是托词,李白有他的难言之隐,他根本没资格参加科举考试,这跟他的身世有关。 ' R7 `( e6 ~2 k' m) P" ^5 Q. Y
, C3 Z8 X1 e$ A' a! n1 l" E# R9 F+ B
李白的祖上因为犯了法,被贬到当时的边疆――碎叶城一带。被流放地以游牧为主要谋生手段,中土之士不一定擅长。但李白的祖先是从中土过去的,对中土有什么物产,西域有什么物产,都比较清楚。李白的先人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生存方式,最合适的就是做商人。
( i& h& p# T( j3 W0 a! U- C e2 v( l! l
根据松浦友久所著《李白的客寓意识及其诗思――李白评传》一书记载,李白未在任何公开场合提到其父的名字。只有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里称李白的父亲为“李客”。这《新墓碑》是根据伯禽“手疏十数行”而写的,伯禽是李白的长子,史料的可靠性很大。有关部分记述如下: 2 Y5 X8 Q/ l$ Q% i! g. a' @% u5 Z6 F
6 S6 g' j; d8 K0 f8 Y. o
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 : ^( H2 O7 l) K6 U
2 D8 B% E* m9 K3 o3 Z+ \7 q4 {7 l 由伯禽“手疏”可知,李白的父亲因为“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也就是说,他并没有真正的名字。因此,有学者推论,李白父亲是一名没有正式汉名的异族移居者。与他的这种出身相关,李白青年时期,在四川的生活大概是被排斥的,故自离川之后,再未回归一度作为“故乡”的蜀地。四十几岁在长安被放逐时,晚年流放夜郎途中得知被赦免的消息时,他并没有折返更近的蜀地,而是照旧返回江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