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4 v0 ^2 U! m5 ^
2 k2 @" [* }" M+ j3 c 莓豆手杖。
s9 z" m/ M/ C* |: p1 V8 Z
9 f& w" Q# ], | |5 O
1 L. o) d1 @$ m" q: V7 ^. t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写鬼狐神妖为主的短篇小说集,其中多数篇章都是以“谈狐说鬼”为名,寄托作者的“孤愤”,宣泄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所述的鬼神故事也多属子虚乌有。但也有的篇章取材于真人真事,内容基本是真实的,如《狐妾》一文即属此类。 ( U' `# ] s4 l1 y$ c1 y# F
: l$ }$ J" m* @6 m/ k3 e 《狐妾》中所写的刘洞九,是山东莱芜人,明末天启年间进士,官汾州府(今山西汾阳)通判。该文提到的姜镶时任大同总兵。崇祯十七年(1644),他投降了李自成的义军,同年六月杀义军首领柯天相等降清,后又联合义军余部抗清,攻陷包括汾州在内的山西多个州县。刘洞九在战乱中得到其妾的智谋相助,安全返回故里,在莱芜城东建别墅孝义楼隐居。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历史事实。至于文中所说刘洞九在汾州所纳之妾为“光艳无俦”、神通广大的狐狸仙女,通常人们都认为是传说故事,不足为信。但莱芜孝义楼村的刘洞九后裔,却世代都坚信他们这位老奶奶就是“狐狸精仙女”。在村里的刘氏家庙内,还专门设一“仙奶奶”灵位,全村人逢年过节都来祭奠这位“狐仙奶奶”。 1 q4 ^; I3 s) W2 f# j
2 I3 R$ M( c1 n 《狐妾》中还写到“狐女”离去时,“纸裹数事留赠”,这也不是空穴来风。实际上,除文中提到的留下一件“丧家挂门之小幡”外,“狐女”还留下三件“仙物”。刘氏后人将其当作传家宝,代代相传,但一直对外保密。 4 K) q# m, K/ z% E. s! }* D$ v
4 a: d$ s) m, C5 _; `% x 上世纪五十年代,“仙物”传至刘洞九的第二十二代孙刘兴利手中。他当时担任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一接过“仙物”,就想将其公之于众。但那时政治运动不断,政府号召大反封建迷信,此时若将“仙物”拿出来,引得全村人都来朝拜,上级一定会责怪他搞封建迷信活动,将他当作“坏分子”进行专政。所以,直到1978年后,不再搞“阶级斗争”了,他才将“仙物”拿出来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