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7 ]/ J4 b" y
3 @+ A5 C: ~3 M) _
与《水浒传》里潘金莲反抗张大户淫威的“烈女”事迹不同,《金瓶梅》里的潘金莲天性风流婉转,18岁被张大户收用。张大户惧内,这才把金莲白送给武大,而武大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老婆出卖肉体换来的物质利益。做男人到这份上,我只能想到“猥琐”二字。
! e+ y7 Z3 t4 K s) v
# ~) r) W5 V/ i# ^' O5 i 武松点燃了金莲的欲火,又大义凛然地拒绝,恰在这时,英俊多金的西门庆出现了,任凭哪个年代,这样的男人都毫无例外地能获得世俗女子的欢心。没费什么功夫,金莲就出轨了,继而毒杀亲夫。
1 O/ l7 B8 X2 k# x+ V; i! U. s' P5 Q5 }
金莲把西门庆当作救命稻草,但西门庆其实只是玩玩而已。武大死后,西门庆冷落了金莲一段日子,先是娶孟玉楼,后来嫁女儿,总之男人想甩女人的时候,便会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金莲不依不饶,为躲避武松复仇,西门庆匆匆娶了金莲。 / n( A h# y- z" h: b% F8 G
: x9 T5 f2 O( j% D
才进西门府,西门庆就在外面包养妓女李桂姐,半个月不回家。金莲相思难熬,写下一封情书:“孤眠心硬浑似铁,这凄凉怎捱今夜?”这文雅的辞令,很难想象出自一个市井女性之手。果然,在《金瓶梅》后文中,潘姥姥说,金莲小时候上过三年女学,因为父亲病故,才去了王召宣府习弹唱。古代女子识文断字者少,而金莲的父亲,区区一个裁缝,居然送女儿读书,可见见识不凡。
7 A: z. V: A5 C: P% E/ f+ L
- Y! F9 Z* T$ M 金莲的情书,没有感动西门庆,反遭来嘲笑。西门庆到底不是饱读诗书的贾宝玉,他怎懂得“怜香惜玉”?金莲在失望中,和琴童勾搭,继而与女婿陈经济行淫,欲海沉沦。为了讨得西门庆的欢心,金莲心甘情愿地接受西门庆的各种变态性行为,而云雨时索金索银。
& s9 J. s4 k4 k% ], s
! e5 [. B, j8 K0 x 金莲如是淫乱,死不足惜,惟独她的死,颇令我感动。西门庆病逝,金莲被逐。武松找到王婆,说要娶金莲。金莲在帘内听见武松的声音,又偷偷看他,心想:“这段姻缘,还落在他家手里。”不等王婆叫,自己出来,同意婚事,到底还是爱武松啊。王婆嘲讽道,“还吃旧锅里粥去了。”金莲义无反顾,嫁给无权无势的武松,当夜,被武松手刃剖心……
h; A. O+ ]3 T$ ?8 V- ]
- V( u7 w& ?2 l7 J" s2 K 我一直认为,金莲其实很想自主的,她越是想成为自己身体的主人,就越陷入情欲的怪圈,成为欲望的动物。她以为她的偷情是对男权的反抗,却不断成为男人的玩物。除了花容月貌,金莲一无所有,她的琵琶曲,她的诗词歌赋,不论是张大户、西门庆,还是武大、武松,都不是“知音”。假如金莲家庭条件再好些,相貌平常些,没有那么多才艺,也不够聪明,或许,她能像吴月娘一样,没有爱过,没有恨过,容忍丈夫的寻花问柳,守贞持家,如大部分中国女性一样,将青春激情湮没在无情的岁月中,一生庸碌却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