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 t3 D, e- E- v
/ }& b/ q1 E% u! E; j
宮廷元宵娛樂圖 9 ]* K {4 C# E. K+ M) ?6 }
% A, h2 }( v( N- ~ ; U& l( L) L7 |. R' g
新年的鐘聲猶在耳邊迴響,元宵的腳步已悄然而至。作為一年中最熱鬧浪漫的傳統節日,歷代文人墨客同元宵節的關係似乎特別地密切,都把元宵節作為創作主題。於是,人生況味,節日風采,民風習俗,一起糅合成元宵詩詞所特有的清幽空靈之美。
}- z/ L% S4 M) `0 W& J3 W" H3 r& P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元宵節,從寬袍大袖裏走出來,從詩風詞韻裏走出來。一年一年的月光燈火,將這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濡染得日漸瑩潤渾厚,而以平仄錯落、含蓄婉約的古詩詞為載體所呈現出來的詩情畫意、浪漫色彩,則為元宵節注入了濃郁的文化底蘊和古樸厚重的人文韻致。 9 T( E/ s% P+ r! M2 m) a7 j. s
% x9 q D) D, @, Q; H
梁簡文帝有【列燈賦】:『南油俱滿,西漆爭燃。蘇征安息,蠟出龍川。斜暉交映,倒影澄鮮。』描繪了當時宮廷在元宵張燈的盛況。唐代詩人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詩云:『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描繪了燈月交輝,遊人如織,熱鬧非凡的街市場景。唐代詩人張悅也曾用詩讚道:『花萼樓門雨露新,長安城市太平人。龍銜火樹千燈焰,雞踏蓮花萬歲春。』把元宵節京城百姓賞燈的情景描述得惟妙惟肖。李商隱則用『月色燈光滿帝城,香車寶輦溢通衢』的詩句,描繪了當時觀燈規模之宏大。值得稱道的還有唐代詩人崔液的【上元夜】:『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這裏雖沒有正面描寫元宵盛況,卻蘊含着家家戶戶歡樂愉快、興高采烈的心境。宋代陸游【十二月一日】詩:『兒書春日榜,女剪上元燈』,說明宋時剪紙做燈是女性應具備的技巧,而且在早些日子就開始製作以備元宵燈節玩賞之用。蘇東坡有詩云:『燈火家家有,笙歌處處樓』,范成大也有詩寫道:『吳台今古繁華地,偏愛元宵影燈戲』,生動反映了元宵佳節不僅能觀燈賞景,還可以看到歌舞社戲的盛況。元代元好問【京都元夕】中曰:『服華妝着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他把孩童長者的歡快愉悅興致表達無遺。盍西村則在【江岸水燈】中寫道:『萬家燈火鬧春橋,十裏光相照,舞鳳翔鸞勢絕妙。可憐宵,波間湧出蓬萊島。』盍西村描寫出了水鄉元宵夜如夢如幻的感覺,令人無限神往。明代唐伯虎曾賦詩盛讚元宵節:『有燈無月不誤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似銀。滿街珠翠遊春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樽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把鄉民村女在迷人的元宵之夜心花怒放的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