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u& G; S9 Q. ^8 d# g
. I8 g. [' {! [李自成画像 & B# G4 N0 y. I" F( [9 J2 n) @
% C% J) n, o- D8 T$ v: r% }
! n' t' D) u+ n- c: R. f1 z# G8 k
文章摘自《挑灯看清朝》作者:邓荣栋 出版社:崇文书局
) M* S. n3 ?( L, x" N! `, E% ]/ X' V S5 H4 c! l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b. w# K3 x( [% T# x1 [8 P2 }0 s2 Y. h1 y. V+ f
孙武在兵书的开篇就写下这句话,真是绝顶的聪明人,打仗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想打就打,打输了,从头再来,打仗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个大事,做大事,就得花费大心思。
y" q- E8 n+ n* v2 G
& W. w" \5 V! ^: G( C. W 山海关之战后,吴清联军大获全胜,多尔衮拨给吴三桂一万兵马,让他充当先锋,追击李自成,而且,多尔衮还发布将令:此次出师,除暴安民,灭流贼以安天下也!
- H2 m8 |$ y2 b$ ~9 w' I# z9 R% ?; V( ~7 F- c
李自成此时则只有逃跑的份,他跑到河北卢龙的时候,被吴三桂的追兵赶上了,结果,刚一交火,立马被吴三桂击败,因为李自成的将士,只顾逃命,根本就没有打仗的心思。 " l: {' @0 b' ^
# {+ s; k9 y5 T, A
卢龙战败后,李自成行至卢龙西20里的范家店,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剁了,把吴襄的头用竹竿子挑着示众,无情的事实告诉吴三桂,李自成不是西楚霸王,他是实打实的流寇。 ( D$ E/ g3 D9 I, M: N$ g3 \
9 ?9 N2 E3 j1 C1 \1 f
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回到北京,他马上找到牛金星,发出了如是感慨:满洲兵势大力强,北京之地,岂可久留?不若舍去,退回西安,凭险可守!
6 a. ^5 H$ g% y3 J4 f3 x% a# w2 O
牛金星同志其实早就害怕了,他留在北京管理军国大事的时候,闭门不出,他知道,此战李自成必败无疑,听李自成说要逃,牛金星道:跑,可以,但是还需做一件事儿。
8 i5 b- u( P2 g2 h+ ]/ r
$ U% o3 o) R3 J0 a& O, N/ M 当年西楚霸王入咸阳,离开的时候,火烧阿房宫,绵延三百里,何其壮哉?大王不如效法西楚霸王,也烧掉紫禁城,一则楼台亭阁不会遗留于人;二则不失霸王风范。 6 j! k0 ~0 a, d$ t) W
6 Y9 n# t" J$ [. [- R/ L) l2 m6 K 牛金星同志提出的真是一个遭雷劈的坏主意,朱棣先生修建紫禁城,准备材料用了十年,修建用了三年,经过明朝历代修补,牛金星同志居然不知爱惜,要付之一炬。 " ]8 m6 X# O8 y/ V$ O$ H. ^
0 w& Y& G: U) R- Q 可恨的是李自成,他竟然同意了牛金星的主意,据《李朝实录》载:“宫殿悉皆烧尽,惟武英殿岿然独存,内外禁川石桥亦宛然无缺。烧屋之燕,蔽天而飞。”
9 w) A% H9 ~- `2 D0 w) ]
, O- E5 b1 k0 V: E/ X 到过故宫的人一定知道,故宫的黄昏,乌鸦群起,它昭示着:大顺不顺,永昌未昌。
) M& B6 C7 [$ c" A! d: A: ?* M2 N: X
H9 U/ d2 a0 v9 `; K* m 李自成最恨的人是吴三桂,他下令,砍了吴三桂全家,共34口,尸体抛弃在王府二胡同。吴三桂全家,除了吴三桂李自成逮不到,还有吴三桂的哥哥吴三凤逃掉以外,全部被剁。 # Z; e8 e3 T* s) q' r7 Y& a
# S) k/ X% ]/ i' C
忙完这些事儿以后,吴三桂率领的吴清联军已经打到了北京城外,吴三桂发布命令,要求大明遗民,反正自赎,李自成派刘宗敏、李过、李岩,联营十八座,结果与联军一触即溃。
8 k$ x1 n" r0 f0 c# @9 ~+ f( f3 E: T# }; h# g& V
李自成是穷途末路了,他匆忙在武英殿即位,四月三十日大清早,李自成带领明朝太子、二王从容出齐化门,刘宗敏殿后,李自成结束了在北京41天的历史。 ) C) ^) u B! R( ]/ v! N
) G: q8 }. H# T- A" P$ c& s
李自成走了,吴三桂准备进北京城,可是,他突然接到多尔衮的命令,不许进,继续对农民军穷追猛打,至于北京城,留给我多尔衮先进。吴三桂请求进京看一下家,不许!
- n) L+ |) C. f9 g- ]3 K1 W% g+ {! A3 b" @4 L
吴三桂只有马不停蹄,继续追击农民军。多尔衮不让吴三桂进北京城,是有原因的,吴三桂是故明大臣,倘若让这仁兄进北京城,与故明大臣勋戚会面,可能造反。
3 q% H2 W: a# A( c: F" |1 o
& w8 z1 v9 Y5 M) f/ t 故明大臣勋旧这时候也忙活,他们一则忙着迎接吴三桂进城,二则忙着改换门庭,三则忙活抓大顺未来得及逃跑的农民军,抓到一个,便活活整死,比比饷那时候农民军对待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 S7 J1 r6 x ?3 e+ u: f3 p9 K9 L4 B' G. l% w7 ^
一切都忙完,故明大臣勋戚跑到朝阳门,他们想迎接他们的大英雄吴三桂,可是,当他们跪在朝阳门的时候,他们才知道,他们迎接到的,是多尔衮,是日为1644年五月初二。
( m+ X; n. ^, P5 x$ \; H
2 g# e+ x" \; Y0 x) E 多尔衮进了北京,按照一般人来看,他应该笑,而且大笑不止。
8 ^7 z8 F/ ?3 I# T$ f$ g; C! l! A1 q2 G# _
但是,事实告诉多尔衮,面对北京城的严峻形势,他真的想大哭一场。李自成征用军粮,北京城的粮食很少留下;更为严重的是,李自成的农民骑兵,踩踏庄稼,加之当年干旱,估计这年的粮食颗粒无收,北京城下,老百姓相聚为盗;八旗官兵,也只能以陈年旧米充饥。
" I7 @- _ J4 K9 u( b/ A2 b9 x v, R& c- ^5 ]( p9 q
环境是无法改变的,能改变的,是人,是人的行为。故而,善于改变人之人,方为善于改变环境者,善于改变环境者,便为可成大事之人。 2 t" x( d' X' X. D5 v7 e( x4 J
- B9 _) j# n0 p5 G
多尔衮下令,八旗官兵进驻城外(将士皆乘城),不许进入老百姓家里(毋入民舍),更为英明的是,多尔衮为崇祯皇帝大办丧事,整整三日(发丧三日,具帝礼葬之)。
5 a |4 `6 c) T& e1 C
3 I+ P1 h) V* Q 至于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投降者,必先剃发。多尔衮开始下令官民全部剃发(初令官民皆S发),后来听说老百姓都反对(继闻拂民原),谕令缓一缓(谕缓之)。
8 o* C, U" m# @& |+ d( _
. k5 r! z4 j+ \ 搞政治,有时候就是要缓,事缓则圆,方可成大事,而急,则只能坏大事。后来的事实证明,多尔衮缓一缓的政策,是极为英明的。最后,汉族人,头发也剃了,八旗兵,也进城了。 + n* q5 b$ D D. n3 L% e' A0 s
8 A; o& @5 g; \ 因时而异,是为政之人必须记得的重要道理。
; A+ N E; g0 n* ]: \& R( `' Q u, E ?
与此同时,一则小道消息在北京城内开始流传了。 / _0 ^- A$ @# v9 a7 f, ?
% P* B$ G$ T8 N& U; |. t: `1 P 此小道消息为:满洲兵将于八月在北京城屠城(八月屠民),把老壮之人全部剁了(尽杀老壮),仅仅留下小孩(止存孩赤),然后抢劫一空(东兵肆掠),退回关外。
! z# j% K, ~; A, ]3 a( C G) o8 W. N) I
这则消息给多尔衮带来很大的麻烦,普天之下,何人想死?反正是死,不如反他娘地,造反祖师爷陈胜、吴广早就提出了精辟的造反理论: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B, l! s1 k6 T( k4 \/ ?
" L9 j; V |5 x& _, e& ~1 p 其实,有这个消息,不足为怪,人都有一种思维的惯性,我们在小时候,就听说过狼来了的故事,满洲兵曾经多次进入中原,充当强盗,烧杀抢掠,哪个能保证,这次就不同呢? ( w# E: n0 a, C3 D3 B
+ A3 j- E, a2 s, }6 M3 v. V
三人成虎。谣言,时常是政治与经济的大敌,不破谣言,其后果不堪设想。 , O: n R0 R$ Z
3 V. y. ^$ `8 Y( }* P% M 在谣言传播的时候,多尔衮就发布谕令:民为国之本,大家诚心归顺,岂有杀戮之理? ' T5 t9 y, s' U x" d9 S1 ]) D- J8 i
6 z& H) N9 g" y3 a! _5 n
我们费了如此大的劲,举国入北京,何故?为统一天下也!
* s3 Y: X* G8 D( I
+ T, z% d% W9 s; Y8 @ 统一天下,靠的是以德服人,杀人者,不仁之至,何以一统天下? ! R1 |1 r' D$ P
8 i: e# i% l- E2 Q2 J, ~ 尽管多尔衮苦口婆心地说,但是,人心隔肚皮,谁又肯轻易相信呢?我以前听说过,要整理好一片荒地,你就在上面种上庄稼,而要破除谣言,就要按照谣言相反的方向去做。 2 |) N7 Q6 k; m9 k
* L5 Z& D( E$ q& Q, w 为此,多尔衮下达了一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命令――迁都!
) B" I& L# A0 [
1 }+ f3 y8 |3 Q: C0 V& _; j- k 迁都,就意味着皇帝全家也搬到北京来,与大家同甘苦、共享乐。 2 d: W8 n# \; \/ |/ m6 X; \
* \( G$ F1 a: z9 v. w/ q' r 如果顺治皇帝全家搬过来,那么,北京城就成了大清国的政治中心,对于政治中心之人民,岂有杀戮之理,有了这个惊人的举动,上述小道消息不攻自破。 2 `* l6 @7 e( t/ C3 z- y) q; S
$ [+ C: \+ v* _" X: G+ V- O
满洲人,从赫图阿拉起家,后迁都萨尔浒,迁都辽阳,迁都沈阳,现在,顺治皇帝要带领全家,迁都北京,一个新的异族王朝,即将统治中国这个泱泱大国,直到封建社会的终结。
* q: }! _) V* r7 b5 R+ P8 m7 J* Z4 {
公元1644年十月初一,清顺治皇帝正式在北京举行登基大典,小福临亲临南郊,告祭天地,即皇帝位,是为清朝入主中原第一帝,年仅7岁。 9 m2 ^; E: }0 U# n2 `
' w) }1 v5 X* U: U2 d6 z
顺治皇帝即位北京后,要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彻底搞定李自成。
. J- D! @" n7 h W* ?1 l) K& o6 l4 N, I5 [6 u* ^
多尔衮进入北京城的同时,阿济格与吴三桂还在做另外一件事儿,那就是追击农民军,农民军屡战屡败,直到庆都,李自成杀了一个回马枪,才稳定住局面,吴清联军收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