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華網 在人類認識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道理,有意識避免近親性交時,區別血緣關係成爲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歷史需要區別血緣關係的時候,姓真正地產生了。有了姓,能否通婚就很清楚了。
對於"姓",【說文解字】是這樣解釋的:"姓,人所生也。古之神聖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女生,生亦聲。"這個解釋說的是,"姓"是個形聲字,其中的"生"只是表示讀音,意義是從"女"得來的,"姓"的本義可以理解爲:源於同一女性始祖的族屬的共同標誌。
我國古老的姓,如姬、嬴、媯、姜、姚、姒、u、等,都有"女"旁,這些古老的姓也告訴我們,人類曾經有過以女性爲中心的社會。"姓"字,由"女"和"生"組成,意思是,由母親而產生的。母系社會因爲人類社會的進步而退出歷史大舞台,但有一些帶有"女"旁的古老的姓,卻一直留到現在。
當人類進入以男性爲中心的父系社會時,孩子的姓也由母系轉變爲父系。這時候,生產力有了較快的發展,生產品開始有了一些剩餘,私有觀念也隨之產生,爲了把剩餘的財產留給自己的後代,以男子爲中心的一夫一妻制婚姻產生了,姓也有了新的意義--確定財產繼承權。
這個時候,未婚姑娘爲了加以區別,一般在姓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用以表示老大、老
二、老三、老么這種排行。如古書所記孟姜、仲子、叔姬,意即姜家的大女兒、子家的二女兒、姬家的三姑娘。哭倒長城的孟姜女並不姓孟,而是姓姜,是姜家的大女兒。女子嫁出去以後,一般用丈夫的姓和娘家的姓並列稱某某氏,如一位姬姓女子嫁給被孔子讚譽爲"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衛國大夫孔圉做妻子後,就叫孔姬,若是李姓女子嫁給張姓男子,婚後只能稱爲張李氏或李氏,這種稱呼方式,不久前在某些農村還能找到。
這是中國姓產生的過程,而在歐洲和其他地區姓產生得很晚。北歐一些國家直到19世紀才使用姓,許多國家、許多民族直到現在還沒有使用姓,但他們採用聯名制和其他方法替代了姓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