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國文學網 酹,^祭也。
意思是:把酒灑在地上祭奠。【康熙字典】:『【玉篇】:「以酒祭地也。」 【廣韻】:「以酒沃地也。」』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其意爲:把酒灑在地上,表示祭奠。
古代的喪禮儀式中有小斂和大斂之分,小斂是指給死者穿上壽衣,接著舉行小斂奠,用酒和食物來祭祀死者,然後將死者裝入棺材,開始舉行大斂奠,把酒菜等祭祀用品及棺材放於堂上。小斂奠和大斂奠中用到的酒是生者對死者表示敬意和祝福之情的,但居喪的主人和行吊的人是不能隨意飲用的。
(七)酒桌上的禮儀:酌 、~ 、醋
酌,盛酒行觴也。從酉,勺聲。
意爲:盛酒在觶中勸人喝酒。觶,是一種酒器。【康熙字典】:『【博雅】:「酌,漱也。」』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其意思是:斟酒;斟酌。
~,主人進客也。從酉,凵。
意爲:主人向客人勸酒。【康熙字典】:『【傳】:「~,報也。」【箋】:「~,猶厚也,勸也。」』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其意爲:主人向客人敬酒。
醋,客酌主人也。從酉,昔聲。
意爲:客人用酒回敬主人。【康熙字典】:『【玉篇】:「報也,進酒於客曰獻;客答主人曰醋。」』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其意爲:調味時用的有酸味的液體;還用來比喻嫉妒。
酒禮幾乎與酒同時出現。在古代,酒禮是統治階級維護其封建統治和封建特權的工具,出現了所謂的『無酒不成禮』,『有禮之會,無酒不行』的現象。隨著歷史的發展,飲酒也成爲普通百姓之間,文人之間相互溝通和了解的橋梁。
(八)飲酒時的取量表現: 、醉 、醺
、飲酒盡也。從酉,嚼省聲。
指把酒杯里的酒都喝盡了。在【康熙字典】中:『【博雅】:「,盡也。」』
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於亂也。一曰;潰也。從酉,從卒。
指使其酒量滿盡,而不到達昏亂的地步。另一意說,潰亂。在【康熙字典】中有:『【正韻】:「爲酒所酣曰醉。」』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其意爲:飲酒過量;神志不清;沉迷。
醺醉也。從酉,熏聲。
指喝酒儘量而酒氣醺醺。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其意爲:酒醉。
(九)酒的藥用:t
t治病工也。,惡姿也;t之性然。得酒而使,從酉。王育說。一曰:,病者。酒所以治病也。【周禮】有t酒。古者巫彭初作t。
用酒作藥物的輔助劑,所以從酉。這是王育的說法。古代,我們的祖先很早就認識到酒在醫藥中的作用。在我國古代許多的醫書中如最早的醫書【黃帝素問】就有把酒當作藥用來治病的記載。
二、酒的文化涵義分析
(一)詩酒文化
古代文人利用賦詩、吟詩來抒發心中感情,或是酒興作詩,或是以酒來抒發心中感情。這種詩酒風習,使酒與詩相互融合,久而久之,文人寫詩逐漸形成一種模式:飲酒必須賦詩。從而形成我國特有的『詩酒文化』。在詩酒文化形成過程中,出現了許多詩歌名句。如: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這些詩歌名句,至今還被人們所傳誦。
(二)酒與英雄
俗話說『酒壯熊人膽』,酒能給膽小人壯膽,英雄喝酒之後,更能表現出英雄氣概。酒對於英雄的作用,在古代多部名著中都有體現,【三國演義】中『關公溫酒斬華雄』,『青梅煮酒論英雄―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就是這些故事中的經典。【水滸傳】中,酒體現了梁山好漢的英雄氣概。如:武松酒後上景陽崗,拳打吊睛白額虎以及其後的『醉打蔣門神』等。
三、結語
【說文解字】中『酉』部字語義豐富多彩,對【說文解字】中『酉』部字的研究,在展現東漢時期我國釀酒技術以及古人的飲酒習慣和酒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的同時,也顯示出東漢時期我國的釀酒技術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酒在當時的社會中應用範圍很廣,占有很高的社會地位。(作者:馬芳)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2]康熙字典[Z].北京:中華書局,1981。
[3]現代漢語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4]蔣雁峰.中國酒文化研究[M].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