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國語文網 二、現代漢語動量詞『回』『次』的運用
根據對大量語料的考察,並結合一般人習慣性的語感,可以做出如下小結:除了與名詞性詞語組合使用的情況外,現代漢語中用動量詞『回』的地方都可以換成動量詞『次』,而用『次』的地方則不一定能換成動量詞『回』。二者的差異主要表現在與某些詞語的搭配、重疊及使用語境方面;在語義、適用對象、句法位置和功能方面幾乎沒有什麼區別。鑑於這種語言事實,動量詞『回』『次』在具體運用中應當注意如下問題。
(一)從語義出發,把握動量詞『回』『次』的基本用法
表達的語義要求是準確選用動量詞的首要依據,如果沒有具體的語義要求,則同一種動作行爲可選用不同的動量詞來計量。比如:『看了一( )』,在沒有具體語義要求的情況下,可以進入括號的動量詞有『次』『回』『下』『遍』『場』『會』『番』『通』『年』『天』『分鐘』等。特殊的語義需求來自具體的語言環境,所以,正如『名量詞的選用必須進入語境』[2]一樣,動量詞的教學也必須放到具體的語境中去。根據具體語言環境的具體要求,選用適當的動量詞。
動量詞『次』『回』在語義上都是單純表示動作行爲發生的次數,所以如果具體語境需要單純計量動作行爲的次數時,就可選用動量詞『回』或『次』。
(二)從用法出發,把握兩個動量詞的基本句法格式
1.幾乎所有的動量詞都有兩種基本的句法格式:
其一,動詞+數詞+量詞,如:
看一次(回)/去一次(回)/找一次(回)/ 打一次(回)
如果同一句中有賓語,賓語又有兩種位置:
(1) 位於動量詞後面,如:去了一次(回)北京 / 買一次(回)菜 / 捐一次(回)款
(2)位於數量結構前面,如:看他一次(回)/ 打了他三次(回) / 捐款一次(回)
現代漢語中,如果同一句中既有動量詞又有賓語,除賓語是人稱代詞的情況外,動量詞一般都位於動賓之間[3]。記住這個規律,動量詞與賓語的位置先後問題就基本上解決了。諸如『捐款一次(回)』之類的表達形式在現代漢語口語中比較少用,它是漢語文言用法在現代漢語中遺留下來的印記,而在語言實踐中,更應注重普遍的現象和規律。
其二,數詞+量詞+動詞,如:
一次(回)也沒去 / 頭一次(回)訪問日本
一次(回)買了三本書
現代漢語中,動量詞以位於動詞後面最爲常見,故最重要的是掌握『動+數+量』的各種用法。
2.與其它動量詞不同的是,『回』『次』還有表示時間的用法,基本格式是『有一次(回)』、『這(那)次(回)』,如:
有一次,記者採訪我,讓我談攻讀博士學位的體會。
有一回在西湖邊閒步,碰著一魚挑,他兜賣混魚。(俞平伯【稚翠和她情人的故事】)
這次我輸慘了。
怎麼樣,這回該滿意了吧?( 宋學武【乾草】)
在這類用法中,動量詞『次』『回』與數詞(指代詞)組成的動量結構更傾向於表示事件發生的時間。
(三)從二者的差異出發,分清『回』與『次』相異的用法
1.在某些詞語的後面只能用『次』不能用『回』。這些詞語主要有『首』『本』『各』『多』『屢』等。
2.以重疊形式出現的一般是動量詞『次』。
3.修飾名詞性詞語時,適用對象有些差異:『回』用於計量事情時,一般用於『一回事』格式中,如:怎麼一回事/是這麼一回事/沒那回事;『次』則不能直接位於由獨『事』字前,即不能構成『一次事』的形式。
4.在一些固定用語中,二者不能互換。如『一回生,二回熟』,『七次量衣一次裁』等,這類表達形式是古代漢語直接流傳下來的,其中的『回』『次』不能互換。不過這類固定用法,可只記住幾個比較常用的熟語即可,不用作過多的深究。
三、餘論
現代漢語中,動量詞『回』『次』這對近義詞的並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語言表達的累贅,按照語言經濟性的原則,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有一個會退出語言交際的舞台。根據對漢語動量詞『回』『次』歷時發展過程及規律的考察分析,結合二者在現代漢語中的運用事實,預測二者的發展趨勢是動量詞『回』漸漸退出歷史的舞台。所以如果沒有其它情態、色彩等附加語義的要求、只需要表示動作行爲的次數,那麼,直接選用動量詞『次』就一般沒錯。修飾名詞時,除了『回事』和小說的單位外,其它情況下也可以直接用動量詞『次』稱量。
動量詞『次』與『回』在語義上幾乎看不出有什麼太大區別。有些學者硬要在語義上解釋二者的差異,結果是越解釋越糊塗。如郭先珍【現代漢語量詞用法詞典】:『它們的詞義著重點和應用範圍又有區別。「次」有強調動作可以重複出現的意思,如「第三次搖鈴」「幾次鬆開了眉頭」「又一次訪問日本」;而「回」則不強調動作的重複,而強調動作發生的時間和次數,如「來過兩回」「頭一回訪問日本」。以上用例中的「次」不宜用「回」替換。』[4]其實,郭先生所列舉用例中的『次』『回』都可以互換,且其所說的語義上的區別更是難以理解,比如『幾次鬆開了眉頭』怎麼就是『強調動作可以重複出現』而不是『強調動作的次數』,難道將『次』換成『回』說成『幾回鬆開了眉頭』就不能強調動作可以重複出現?對於這種解釋別說是外國人,就是我們中國人自己也覺得難以理解。所以,對於『回』『次』這樣的近義動量詞,簡明扼要地將它們的異同點解釋清楚就可以了,而不必要將它們分析得過於複雜,否則就有可能適得其反。
參考文獻:
[1]劉街生.現代漢語動量詞的語義特徵分析[J].語言研究,2003(2):51-55.
[2]戴夢霞.對外漢語名量詞選用教學的一點探索[J].漢語學習,1999(4):46-49.
[3] 石毓智,李訥.漢語語法化的歷程――形態句法發展的動因和機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295.
[4] 郭先珍.現代漢語量詞用法詞典[M]. 北京:語文出版社,2002: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