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國漢學網 就語篇體裁而論,一種語言中的各種體裁都具有特定的意義潛勢,包括具體的語義範疇、主體位置、修辭方式、使用規則和慣例等;它們代表著不同社會階層的利益,適合於表達不同社會群體和機構的意識形態。這樣一來,作者實際上無形中運用了語言的適當形式向譯者和讀者灌輸了自己的意識形態。然而,原作語篇中的意識形態意義並不一定都是作者有意識表達的,相當一部分源於語篇體裁和語篇類型的意義潛勢,這種意識形態意義往往是由於說話人的文化背景、所受教育、所處社會階層和地位、所從事職業和所代表的利益等因素所不由自主地或無意識地表達出來的。這也恰好反映了意識形態潛移默化塑造人的強大威力,而這種威力首先和主要是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通過語言和語篇發揮作用的。所以,考察作者寫作中意識形態的活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翻譯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準備階段。如果我們仍然忽視原作者的意識形態活動,那是不負責任的。
(二)意識形態的解構
批評語言學吸收了法國哲學家Foucault的後結構主義思想,認爲意識形態在語篇中普遍存在。『語篇是在語言的外殼下起操縱作用的社會化的意識形態。語言只是語篇的形式,意識形態才是語篇的內容。任何一種語義內容都有無數種語言形式可選擇,選擇是由意識形態決定的,是在不同的語境下,不同的目的決定的結果。內容決定形式,意識形態決定語言再現形式的選擇(即意識形態對語篇的決定性)。』因此,翻譯中意識形態的解構是個十分複雜的過程,要研究多個層面,考慮許多因素。不能單純地分析語言形式,要在語篇、語境條件下分析語言形式,斷章取義就會產生誤解,出現錯誤。
翻譯的解構是以語篇環境爲基礎,以語篇分析爲渠道。語言的使用是從音、形、義等方面的代碼特徵系統中做出選擇,創造出可以傳遞意義的語篇。關於語篇分析的複雜性,立體語言學普遍語法模式的初步設想可以提供佐證:語言符號系統的結構可按等級(音素、詞素、詞、詞組、句、超句體、篇章)和層次(表層、修辭層、深層)縱橫切分成具有組合關係和聚合關係的二十一個語言平面。對於譯者來說,了解語言特徵(方言特徵和使用標記),尤其是了解語言的使用標記,是非常必要的。因爲翻譯過程的第一步就是語篇分析,而語篇參數是分析的重要依據。譯者首先要辨認出語言使用的各種標記,其次要與社會因素緊密聯繫:1)交際者的身份及其之間的關係;2)根據語篇的目的(功能)選擇語篇的表現方式;3)語篇所涉及的(發生在社會上某個領域的)事情。此外,譯者還要對兩種語言的(音、形、義)特徵了如指掌,才能在語言的特徵系統中做出選擇,創造出一個和原文基本等值的語篇來。
傳統語言學模式指導的翻譯只研究語言,其重點在句子,認爲詞與句決定意義,把翻譯對等的概念簡單地建立在詞、句層面上。這種『自下而上』的過程生產出來的譯品,很難被目的語讀者認同。語篇語言學主導的翻譯研究方法是對傳統語言學途徑的發展,側重語篇分析和語用意義,其研究對象不僅僅是原文和譯文兩種語言體系,而且還包括言外因素『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這種模式把翻譯看作是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即先決定譯文在目的語文化中的屬性或類型以及其交際功能,再通過一個個的語言結構體現預定的語篇。其分析方法是:以整個語篇爲重點,認爲意義通過語言結構來體現,把翻譯對等建立在語篇和交際層面上。主張在翻譯實踐中建構一個適用於目的語社會的語篇,並不是依賴表層結構(句與句)的轉換,而是自上而下地、有目的地解構原文並爲重寫整個語篇做準備。
批評語言學是一門開放的學科,其方法論主要建立在Halliday的系統功能語法之上,但也不排斥其它語言理論中適用的概念和方法。其基本原則是:語言有三個主要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那麼,譯者在分析語篇時,可以把其中的每個語言形式和過程與這些功能相聯繫;在對語篇進行批評性分析時應該特別注意考察及物性、情態、轉換、分類、連貫性等蘊含的意識形態意義。Fowler認爲,原文語篇的結構和所選擇的語言形式是作者在各種社會因素和話語目的指導下,從整個語言體系中遴選出來的,因此它們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或意識形態意義。這並不意味著這些語言結構與意識形態有什麼固定聯繫,但它們的出現在特定語篇中,並與其它結構相聯繫,便可產生重要的社會意義。這也不是說作者在寫作中總是故意利用各種表達形式來歪曲事實,欺騙譯者和讀者,以達到某種個人目的。在通常情況下,甚至作者本人也未必意識到自己的話語中含有某種意識形態意義,譯(讀)者對此也渾然不覺。事實上,人們在進行言語交際時必須藉助的頭腦中帶有階級烙印的圖式知識和意識形態成分,大多已經自然化爲非意識形態的模式了。這正是意識形態的效力所在,它以潛移默化的方式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傳播它,強化它。Fairclough指出,『意識形態通過偽裝自己的性質,裝扮成它不是的東西發揮作用』,其作用方式是最隱蔽時才最有效。批評語言學的目的就是,要通過語篇分析來揭示語言中這種含而不露的意識形態意義及其與社會結構和權力控制的關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