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72|回覆: 0

[文言文] 文言文 文言味(2)

[複製連結]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2-3-8 11: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語文網
在真情對話的語文的課堂上,我們不怕靜場,因爲那正是潤物細無聲美妙,在沉默中,孕育著你意想不到的精彩!也不會怕亂場,因爲那也許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的高潮!這時候,你只要適時把握教學時機,運用教學機智,就能把課堂引向一個又一個的高潮,把學生的思維帶入一個又一個的高度!這時候,你的點撥,你傳授的知識、方法、價值觀,都會是那樣的讓你的學生信服。  
  三、滋味――咬文嚼字,含英咀華  
  通過語言文字的習得,激發學生對情感的體驗,從而對其進行情感、人格教育,是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內容。而對情感的深切把握品評是和對語言的品味融合在一起的,割裂開來是不可能賞析成功的。很難想像,一個連字面意思都不懂的人,能夠消化並吸收文言文之精華。  
所以,文言文教學應以『語基』爲主,其他爲輔。忽視文言文中語言文字的學習而進行過多的行文分析,也就失去了學習文言的基本意義,背棄了基本目標(新課標對文言文的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註解基本內容』 )。 懸置文言文本的文化說教,是無法讓學生從中汲取語言養料的,充其量只不過是多了點『談資』而已。作家們可以『得意而忘言』,但是學生們卻不可以『忘言以得意』啊!  
  但是,品味語言文字絕不是肢解性的大卸八塊式的翻譯,品味語言文字是要品味出蘊含在語言文字中的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要品味出蘊含在語言文字中的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品出語言文字說明的道理,給人以啟發的哲理;要品味出語言文字所表達出的生活中的樂趣,天真爛漫的童趣,幽默詼諧之趣等;要品味出語言文字在表達方式上的特色等。  
   身爲教者,要研究作者爲什麼用這個詞、這種句式,而不是別的詞語或表達方式,細細體味它的神韻所在,才能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品味,體驗特定情境中人物的情感及文章中心,更爲重要的是,要爲學生的語言表達搭一座橋梁,從閱讀到習作,從『此岸』 及『彼岸』。  
  如【記承天寺夜遊】教學中,『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月色入戶』,冬天夜晚十一二點的時候,作者蘇軾爲什麼才『解衣欲睡』?形容月色的詞語很多,爲何要用一個『「空」明』、爲何要自嘲爲『閒人』?那種微妙而複雜感情都是要從字詞品味中得到答案的。  
  再如教學【愛蓮說】時,由品析文章的語言入手,欣賞文中的形象美。首先讓學生讀出作者對最喜愛的『形象』進行描畫的句子:『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不可褻玩焉。』然後請學生談談,能從上面的內容中看出、讀出、悟出多少個『美』來。通過討論點撥,可以看出畫面美、形態美;讀出語音美、情感美;悟出品格美、氣質美、正直美……教師在此基礎上點示:寫花就是寫人,詠花就是詠志,作者通過對蓮花的外在姿態的描繪和讚美,賦予蓮―種高潔的品格,不僅寫的景是美的,而且引人的思想向更廣闊更深遠的天地伸展。  
   四、回味――回歸生活,營養人生  
  文言文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載體,學習文言文不只是爲了了解幾個字詞閱讀幾篇古文,更重要的是對我國古代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借鑑。打開古典文學,字裡行間都跳動著民族文化的命脈,流淌著民族文化的血液,顯現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個性和民族精魂。  
  文言文是我們現代人的精神家園。【魚我所欲也】講的是漢民族的道德文化,【歸園田居】蘊含著豐富的隱士文化;還有『塞翁失馬』的哲思,『精衛填海』的執著,『飛舟三峽』的瀟灑……所有這些,無一不積澱著豐富深厚的民族文化傳統。只有學習文言文,才能體驗到較正宗、原味的民族文化。  
  我們發現,大多數中學生是能夠理性的看待文言文的地位和社會作用的,學生們都明白這是中華民族悠久、優秀文化的傳承,不能夠放棄,都在儘可能的去喜歡。但是,現實的問題是:快節奏的現實生活中,人們都不再追求是否具有對古典美的審美能力,是否具有閱讀、鑑賞、感悟悠久古文化的能力――社會不需要這樣的人,需要培養的是更能適應殘酷的社會競爭的人。  
  我們走得太快,連靈魂都跟不上了!我們爲了追求物質,而把精神放棄了。  
  但人活著總是需要靈魂的,在入世與出世之間彷徨的我們總要有些精神支柱的。文言經典中,我們汲取能量,薪火相傳,再交給學生,以安身立世。  
  有些課文讓學生深受感動,但過後回到實際生活中還是依然故我,因此,教師要懂得點撥,使學生能用課文學習中獲得的感性和理性認識指導自己的實際學習和生活。  
  例如,學習【送東陽馬生序】時,講完宋濂在學習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後,我會問:『宋濂當時的學習條件和我們大家今天的條件相比如何?』 『我們現在的學習態度和宋濂比起來又如何?』全班靜默,大家似乎都在反思著自己的學習態度。請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同學們的情緒受到強烈的感染,很多人都對自己的『虛度光陰』表示愧疚,進一步明確要向宋濂學習,做生活的主人……當學生能夠運用課文中學到的知識去指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橫在他們與文言文之間的鴻溝也就消失了,文言文的教學效能自然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另外,在人文精神已經成爲普遍價值觀的21世紀,充分開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用課文的真善美去培養學生的人生境界,豐富學生的美好心靈,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也是文言文的獨特優勢。  
  比如我們可以從【湖心亭看雪】中張岱的『痴』概括出古代文人的氣質――鍾情山水、超凡脫俗、閒情雅致、清高孤傲。在官場上、在現實生活中受到排擠遭到訕謗時,他們可以通過親近自然,在大自然中呼吸一口乾淨的空氣,寄情於闊大寧靜、清寒靈動的山水,來尋找心靈的歸依。『孤高情懷有誰知,獨與天地相往來,』――陳子昂登台長吟,杜甫登高作嘯,陶淵明採菊東籬,柳宗元寒江獨釣,劉禹錫陋室言志,張岱獨往湖心亭――通過這種方式來排除外界的紛擾,舒緩生活的壓力。  
  上面的文字,我從四個方面闡述了自己對文言文教學的一點拙見,但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不能完全的把它們割裂開來,畢竟一堂課不是各塊內容的拼盤,這四者應該是水乳交融地整合在一起的,尤其是前二者,我們不能孤立地去講解、分析。  
  對文言教學,我們語文教師如果能真正做到『四味』融合,就能誘發學生對文言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受到感染,潛移默化,融古今名句於自己所謂語言系統中去;引導學生去汲取文章的營養,培養和提高文言閱讀的能力,領悟內涵,欣賞文言特有的美,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而這正是文言文教學的根本追求,我們又何樂而不爲呢?(作者:劉衛東 )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