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語言文字報 在現代漢語中,副詞『暴』用於動詞或形容詞前,表示動作行為的情狀,義為『迅疾,突然』。例如:暴怒、暴食、暴富、暴跌、暴漲。但是,近幾年,在報刊、網絡等媒體上,『暴』出現了一種新用法,用來表示程度極高。例如:
(1)你見過大熊貓一邊挖鼻孔一邊看雲彩嗎?暴可愛。
(2)暴帥的小伙子在幫着檢票。
(3)看看我的試車作業,暴痛苦。
(4)暴困無比,還暴思念一個人,咋辦?
比較可以發現,上面四例中的『暴』儘管也是修飾動詞或形容詞,但不再是『迅疾,突然』義,而是相當於『極其』。『暴』用於凸顯被修飾成分的程度,強調程度之深,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
任何一個新事物、新現象的出現都不是偶然的,都有適宜它生長的土壤。『暴』的新用法的出現,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言語表達的需要。比如,有一種『溫柔』超乎了正常的度和標準,言者無法找到合適的現有詞語來表達,只好啟用一個『暴』來形容,如此達到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效果。第二,類推機制的作用。近幾年新詞新語不斷出現,如超可愛、超喜歡、超鬱悶、狂自私、狂變態、狂任性等,這裏的『狂』『超』都是表示程度極高的副詞,在功能上與『暴』相同。因此,『暴』是在『超』『狂』的類推下形成的。第三,追求個性的需要。當代青年思想活躍,思維敏捷,個性強。『暴』出於青年人之口,體現了青年人的言語個性。
『暴』的使用產生了超常的語用效果:陌生化與新穎化。求新求異之心,人皆有之。新奇的事物或現象更能引起人們注意,給人一種視聽或心理衝擊。為了滿足聽、讀者的這種求新求異心理,說、寫者熱衷於創造新的表達方式來吸引眼球。當新穎、別致的『超』『狂』因高頻使用而使其創新效應日漸磨損時,『暴』就應運而生了。 (張愛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