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國學網 大器晚成,原意是鑄造越大個頭的鑄件(如鼎、鍾),所需要冷卻凝固的時間就越長,冷卻時間足夠長,鑄件方能『成器』。現指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鍊,所以成就較晚。
關於『大器晚成』這個詞,還有一段鮮爲人知的故事――
三國時期,袁紹身邊的一位門客,名叫崔琰,他從小喜習武藝,到了23歲才開始讀【論語】、【韓詩】,求師學習。由於他刻苦努力,學問、見識日漸豐富,被袁紹封爲騎都尉。後來,崔琰跟隨曹操,爲曹操出了不少主意。
崔琰有個堂弟叫崔林,年輕時既無成就也無名望,親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卻很器重他。崔琰常對人說:『才能大的人需要長時間才能成器,崔林將來一定會成大器。』後來,崔林果然當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還在魏文帝手下任過司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