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燕趙晚報 晉州流傳着這樣一句有趣的歇後語:『十裏鋪的狀元――憑命』。這句晉州人獨有的歇後語,有着怎樣的故事?說起來話長――
晉州市有個十裏鋪村,清朝道光二十七年,即公元1847年,十裏鋪村出了位武狀元叫李信。李信得武狀元後,有人問他:『你憑什麼得武狀元?』李信回答說:『憑命』。
說起武狀元李信,家鄉人頗為自豪,還能給你講出一系列武狀元李信的童年趣事。中心意思就是李信從小體格健壯,活潑、機靈、好動、愛習武。比如,十一二歲時,李信跟村裏的孩子們逮野兔,練就了一手好彈弓,射出十顆彈丸,總有把八九顆命中目標。李信跑的快,而且特有耐力,小夥伴們坐在地上『呼哧呼哧』氣兒還沒喘勻時,李信已經拎着一隻野兔子返回到小夥伴們跟前了。還有,李信從十三四歲就開始舞刀弄棒,他請別人製作兩口大刀,都是按三國時期關羽使用的青龍偃月刀式樣仿造,一把重十斤,一把重一百二十斤。李信舞起這兩把大刀時非常自如。有一次,一個竊賊到李信的鄰居家偷東西,正巧被李信發現了,李信扛起那把八十幾斤重的大刀前去追趕。竊賊前邊跑,李信扛着大刀在後邊追,一直追了三十多裏地,累得竊賊『呼哧呼哧』喘着粗氣實在是跑不動了,扭回頭看,李信已經扛着刀追到了跟前,頓時嚇得竊賊尿了褲子,『撲通』一聲跪倒在李信的面前,懇求李信饒命……
李信真的『憑命』得了武狀元?當然不是。李信憑的是他過硬的真武功。縱觀歷史,自唐朝武則天開創封建科舉制度以來,一直延續到清末,共有282名武狀元。每名武狀元都是經過童試(即縣州府即),鄉試(即省市級),會試(即國家級),殿試(即由皇上親自考試)才能選出狀元、榜眼、探花,即一、二、三名。如前三名中有不合格者,可空位不選,寧缺毋濫。由此看來,武狀元的產生如沙裏淘金,決不是憑僥倖、憑營私舞弊、『憑命』,所能獲得的。李信這個武狀元也毫不例外,貨真價實,沒摻半點假。
既然李信能連闖童試、鄉試、會試、殿試等四關,哪一關也都是以最優異的成績名列榜首,那為什麼還會有人問李信:『你憑什麼得武狀元』這樣幼稚可笑的話呢?是明知故問?是有意挑釁?事出有因,原來是這麼回事:李信在殿試舞刀時,正舞的起勁,突然失手,大刀飛出,而正當刀身將要落地時,李信來了個『金鈎釣魚』用腳尖把刀鈎了起來,拋在空中後又接在手中,又繼續把大刀舞的上下翻飛,身前身後只見刀光不見身形。舞刀失手,本來是失誤,但李信卻能化險為夷,若是沒有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是根本做不到的。道光皇帝認為李信的這一招獨特新穎,又綜合其他幾場測試,李信都是最棒的,因此,欽點李信為武狀元。那些爭奪武狀元的舉人們見李信失手還得了武狀元,心中不服,特別是那位得第二名的榜眼姜國坤,心中更是氣惱,竟當面質問李信:『你憑什麼得武狀元呢?』李信當然知道舉人們特別是姜國坤問這句話的意思,於是便巧妙地回答了兩個字:『憑命!』舉人們一聽氣的說不出話來。姜國坤聽後更是瞠目結舌。從此,在晉州市便流傳開一句歇後語:『十裏鋪的狀元――憑命』,一直流傳至今。
李信得中武狀元後,道光皇帝親自賜李信盔甲、腰刀等,授頭等侍衛。咸豐三年,李信出任湖北漢陽府游擊。後來,在跟太平軍作戰時,戰死在漢陽奎星閣下。死後,皇帝傳諭建祠於漢陽境內祀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