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32|回覆: 0

[狹義文字學] 『文字始祖』甲骨文的書法藝術 (六)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0-12-7 13: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經濟網
甲骨文書法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而言,包括『以刀代筆』的契刻卜辭的書法藝術,和『以筆代刀』的卜文(甲骨文)筆墨書法藝術。狹義而言,指後者『以筆代刀』的卜文筆墨書法。現在通常講的甲骨文書法,主要指的是『以筆代刀』的卜文筆墨書法。  
    現代人將甲骨文引入書法藝術的創作可謂鳳毛麟角,藝術水平可分爲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甲骨學的創始人羅振玉o董作賓等人的甲骨文書法作品,這些學者在研究甲骨文同時開始集甲骨文字爲聯語詩詞,以筆代刀,付於草墨,這些作品大多屬於藝術珍品;第二部分是當今海外甲骨文學者和書法篆刻家的作品o包括有日本的渡邊寒鷗o韓國的金膺顯等;第三部分是目前國內的名家作品。  
    羅振玉不僅是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學者,而且也是書法家、鑑賞家。他1921年推出【集殷墟文字楹帖】,首開近代以甲骨文入書之先。羅振玉考釋之餘,提筆揮寫甲骨文,以考釋的幾百甲骨文字編集成楹聯,1927年,羅振玉又與章鈺、章德馨、王秀烈合著【集殷墟文字楹聯彙編】;他在【集甲骨文楹聯集】中說:"乃始從事繕寫,付之乎民"的。晚年應酬,多以甲骨文作答。他的甲骨文書法,用筆秀潤,妙乃殷人刀筆意趣,渾樸含蓄,敦厚秀美。  
    董作賓由於研究的需要,對甲骨曾作了大量的摹寫工作,同時他還經常書寫甲骨文對聯、集詩等,筆致秀潤端雅,深得卜文神韻。他的甲骨文書法多爲第一期卜辭的風格,並吸取了卜辭中朱書墨書的豐厚風格於一體。寫的清潤朗健,字體整肅峻峭,形態變化自然婀娜多姿,瀟灑飄逸。用他自己的話:"武丁時代的書契文字,氣魄宏放,技術嫻練,字裡行間,從滿了藝術的自由精神,非其他王朝所比擬,所以我喜歡這一派。"  
    著名的甲骨書法家,還有沙曼翁、潘主蘭、劉順、丁輔之等人。  


2010127134630303.jpg     2010127134650402.jpg       2010127134711108.jpg
羅振玉甲骨文書法          沙沙曼翁甲骨文書法         劉順甲骨文書法



    愛新覺羅・曼翁,滿族人,著名書法篆刻家,蘇州市書協名譽會長。書法四體皆精,尤以篆隸飲譽當今書壇。他的甲骨文書法在1979年全國群眾書法徵稿評比中獲一等獎。用筆似刀刻勤,用墨宿於變化堅挺而又寫意,深具甲骨文神韻。  
    丁輔之,浙江杭州人,精於甲骨文書法,他在前人基礎上,用常識之契文集自撰聯語、詩作,留下大量甲骨文書法作品。  
    馮文鳳,女,廣東鶴山人,她以金文筆法寫甲骨文書法,行筆沉著,線條豐存,結構工穩勻稱。  
    葉玉森,江蘇鎮江人,著有【殷契鉤沉】、【說契、研契技談】、【殷墟書契前後編集釋】、【鐵雲藏龜考釋】等。其所寫甲骨文,以毛筆作刀筆,頗得卜辭文字遺韻,曾撰聯並書【天衣集】一卷。  
    王襄,天津人,古文字學家,是我國殷墟甲骨文的最早鑑定和購藏者之一,其甲骨文書法厚重質樸。  
    潘天壽,浙江寧海人,著名國畫家,其甲骨文書法用筆老辣蒼潤,結體峻拔奇肆,章法迭宕起伏。  
    楊仲子,江蘇南京人,精於鐘鼎文字及甲骨文書法,善以甲骨文入印,徐悲鴻稱其爲近代以『貞卜文字入印之第一人』。      
    秦士蔚,江蘇淮安人,數十年致力於甲骨文書法篆刻,其甲骨文書印渾樸奇崛,別開生面。  
    劉江,著名書法家。多年從事書法篆刻藝術的教育工作。所書甲骨文,用筆峭力,結體方折,深厚古樸,別具風格。  
    劉順,書法家。河南安陽人,安陽市博物館副館長、安陽甲骨文學會副會長。因其生長在甲骨文的故鄉安陽,所見甲骨甚多,經過多年臨習,自得甲骨文個中三昧。他的甲骨文書法空靈簡古,飄逸飛動,別具風采。其書寫內容多爲自撰聯語詩文。  
    潘主蘭,福建福州人,著名書畫篆刻家。以甲骨書法見長,所書甲骨文書法用筆如刀,形神兼備,意趣無窮。他能將字數不多的甲骨文集爲文字,實屬罕見,具有深厚的學識文學功力,受到海內的好評。  
    甲骨書法值得一提事件還有,1989年4月,徐振韜在英國杜倫大學東方博物館舉辦甲骨文書法展,爲國外首次舉行甲骨文書法展。  
    1992年9月,安陽段長山、魏峰合編【甲骨文書法藝術大觀】由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被譽爲『我國第一部集近現代甲骨文書家作品之大成』的著作。  
    1999年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甲骨文】卷,由榮寶齋出版社出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