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62|回覆: 0

[訓詁學] 【字裡藏醫】奧秘:漢字裡隱藏中醫知識

[複製鏈接]
夏知 發表於 2009-2-2 11: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解放日報
『魂』是什麼,『魄』又是什麼? 『思』和『想』有什麼區別?『肥』與『胖』是一回事嗎?【字裡藏醫】一書深入淺出地釐清了一些最基本的中醫學詞彙,展現了隱藏在漢字裡的中醫知識。  

  魂 魄  

  『魂魄』是道家和中醫的基本概念,人們常說的成語有『失魂落魄』、『神魂顛倒』、『驚心動魄』等等。  

  控制無形的能量、信息、思想、意識、情緒、情感、智慧的神,叫作魂;控制有形的身體,影響人的知覺、饑渴、需要、冷暖、排泄等諸多本能的神,叫作魄。粗淺地說,魂是腦和心的功能,魄是脊髓功能。我上大學時,在生理課上為青蛙做活體實驗,現在想起來有些殘忍。先用鋼針從椎空捅進青蛙的腦袋,把大腦破壞了,這時候青蛙算已經死了,再把浸泡有濃硫酸的小紙片放到青蛙的肚子上,這時候已經死了的青蛙蹬動雙腿,往下撥拉燒灼自己的紙片。這個場面現在想起來都很震撼。這就是典型的魂去魄在。  

  想了解魄的功能,觀察一下人睡覺就可以了。這時候人仍有心跳、呼吸。傷魄或落魄的人,會打鼾、憋氣,甚至會呼吸、心跳驟停,都是魄在工作。  

  想了解魂的功能,就要觀察人的精神、情緒、情感、智慧以及晚上的夢境。道家細分三魂:胎光、爽靈、幽精。胎光就是生命之光,故稱神明,是人最可寶貴的。所謂黯然神傷者,就是胎光晦暗,人就會出現抑鬱,滿眼灰色,了無生趣,甚至求死。三魂夜晚藏於肝,本當靜養休息,但是如果各種原因攪擾神魂,就會出現魂不附體,出現難以入睡、早醒的症狀,或魂魄飛揚,出現多夢淺睡的問題。  

  傷魂之最,莫過於情緒和情感刺激。【靈樞・本神】曰:『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妄不精,不精則不正,當人陰縮而攣筋,兩脅骨不舉,毛悴色夭,死於秋。』養魄之法在於鍛煉身體,養魂之法全在養心。  
   
  思 想  

  『思』,繁體字寫作『』,『心』的上面加『囟』。囟門是嬰兒大腦發育完成最後閉合的地方,代表大腦。道家認為腦為先天『元神之府』,心為後天『識神之府』。所以『思』幾乎涵蓋了人的所有心理活動,是先天本能與後天意識的結合統一,是僅次於悟的層次。  

  『思』有時也用來代表本能、欲望。【素問・熱論篇】:『十日太陰病衰,腹減如故,則思飲食。』意思是說,發燒10天以後,寒氣在足太陰脾經逐步衰減,腹部不像原來那麼脹了,就有了食慾,想吃東西了。  

  另外,思是『七情』之一,與喜、怒、憂、悲、恐、驚並列,屬於人之常情。激烈和過度的情緒變化,會影響心包和心的功能,進而影響臟腑、氣機的運行。【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說『思傷脾』。【素問・舉痛論篇】說『思則氣結』。  

  『思』是不及物動詞,『想』是及物動詞。思是自思,也就是考慮自己的事。想是相思、他顧,也就是考慮自身以外的事物。所以習慣上說我想你,不能說我思你;我自思,不能說我自想。【黃帝內經】上說的『高下不相慕』,就是有思無想的境界,不相干、不攀比,也就省去了很多麻煩。  

  【素問・上古天真論篇】中提到了一個理想的做人境界,那就是先天本能欲望和後天意識思想的完美統一結合:不僅順應天地的變化,與自然和諧共處,而且入世隨俗,不憤世嫉俗,不標新立異,無論穿着打扮,還是行為舉止,都隨自己的心願,也讓別人看着舒服。外面沒有加班加點、點燈熬夜的工作,內心沒有什麼想不通、整不明白的思想,過着平平淡淡、坦然從容的生活,能自得其樂,用不着求別人,形體身軀功能健全,不殘不缺不痿不廢,活個百八十年沒有問題。   

  煩 躁  

  『煩』是會意字,從頁,從火。『頁』是人頭,比如頸項,繁體字的『頭』(^)、『煩』(),都是用『頁』作偏旁部首。頭為諸陽之會,本身就熱,加上火性炎上。『煩』的本義是發熱、頭疼。【說文】:『煩,熱頭痛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上火發燒,頭疼腦熱。  

  煩的外因,一是由於暑熱邪氣外襲頭腦,二是處事繁雜紛亂,攪鬧心神。有的人外界事務過多,突破了心理承受極限,導致心中焦躁不寧、厭倦,這是外繁導致內煩,是邪氣實,應當適當減少應酬、工作。而有的人並沒有做多少事情,但是心中總是焦躁不寧,這是心虛不能任物,是心氣、心血虛。中醫稱之為『虛煩』。治療應當靜養,恢復心氣心血。  

  『躁』是手足亂動,不得寧靜的意思。『躁,疾也。』(【說文】)『躁者不靜。』(【管子・心術】)巽為躁卦,風火相扇,如同朱雀公雞,急切好鬥。  

  現在臨床常見多動症的兒童,他們坐不住,小動作多,惹惱同學,咬鉛筆,咬指甲,不能靜心聽課,注意力不集中,東走西跑,忙忙碌碌。成人焦躁也為數不少,他們大多四處出擊,整天忙得四腳朝天,但是對每件事情都無法保持持久的熱情。坐下來抖動腿,躺下來輾轉反側。有的手腳心燒灼,不知道該放在什麼地方。  

  和『煩』一樣,『躁』本來是形容軀體症狀,後來引申用於描寫情緒、性格、精神。其本質大多也是由於內在心火、胃火,由於食品安全不能保證,攝入大量的含激素的動植物,再加上餵養不當,營養過盛,非常容易導致兒童心火、胃火亢盛。外部環境存在緊張激烈的競爭,無限的攀比和欲望膨脹,也使得人們內生心火,不能自持。   

  肥 胖  

  現代人以為肥胖就是形容脂肪多的,但是在古代不是這樣,『肥』恰恰是形容肌肉多的一個詞。【說文】:『肥,多肉也。』  

  【內經】中的『肥』字是形容肌肉豐滿,體形大,皮革充盈的人,不是指脂肪多。今天肥胖的意思,古人叫做脂肥或膏腴,類似的還有豐滿、豐盈。腧穴中的足陽明胃經的絡穴豐隆,善於化痰降脂,是減肥的要穴。  

  『胖』的本義是古代祭祀時貢獻的半體牲畜,也就是半扇肉。『胖,半體肉也。』(【說文】)後來引申為寬大。【禮記・大學】載:『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肥的反義詞是瘦或瘠,胖的反義詞應該是乾癟。  

  胖還用來形容水腫、脹滿。俗話說男怕穿靴,女怕戴帽,說的就是男人怕從腳上腫起來,女人怕從臉上開始浮腫。其實無論男女,出現水腫都是心腎功能衰竭的表現,只不過心臟病一般表現為下肢水腫,腎病表現為面目浮腫。更不用說肝硬化腹水,腫的是肚子,有的連肚臍也要頂出來。  

  肥胖的人都是體形豐盈碩大,但是內容不同。脂肪多的人古人稱為膏人,縱腹垂腴,就是現在挺着啤酒肚子、嘟嚕着臉蛋兒的人。肌肉多的人,古人稱為肉人。這些人體形豐滿,但是上下勻稱,沒有贅肉。還有一種體形不大,但是脂肪堅實,肌肉強悍,古人稱為肥人,也叫做脂人。胖人可能是脂肪多或者肉多,也有可能是水腫的人、脹氣的人。   

  消 化  

  『消』發音同『小』,是削減、減小的意思,表示有形的物體體積的減少,也用於描述無形的物質、能量、時間的減少。『消』在【黃帝內經】中使用很廣泛,比如形容腦髓、骨髓減少。『消』也形容人體消瘦。【靈樞・五變】:『熱則消肌膚。』說的是肌肉和皮下脂肪減少。『消』也形容無形的能量―――氣的耗減。【素問・舉痛論篇】:『悲則氣消。』說的是過度沉浸於悲傷的情緒中,會導致人體能量耗減。  

  回到我們所說的消化的主題。【靈樞・師傳】:『胃中熱則消谷。』【靈樞・大惑論】:『谷消故善飢。』【靈樞・經脈】:『其有餘於胃,則消谷善飢。』說的都是胃對食物的消解功能。  

  總之,『消』表示的是量變,消到了極處,就是消失、消散、消亡、消滅。但是根據物質不滅、能量守恆的原理,這種量變導致了質變,『化』也就應運而生了。『化』的意思就是轉化,質的變化,新的物質的化生。我們常說的『化腐朽為神奇』、『化干戈為玉帛』、『莊周化蝶』就是這個意思。  

  就消化而言,大塊的肉,成條的面,成顆粒的米,硬脆的蔬菜水果,經過我們的口腔咀嚼、胃的研磨,形成了乳糜,這就是消的過程。當食物經過胃的研磨、消解、攪拌以後,被送到了小腸。小腸又稱赤腸,是受盛之官,化物出於此。手少陽分泌的胰液和足少陽分泌的膽汁注入到了十二指腸,手太陽小腸為酶的工作提供了足夠合適的溫度,使得化的工作得以順利進行。食物經過酶的作用重新組合,變成人的組織的時候,這個過程就被稱做『化』了。  

  有的病人食欲不振,吃不進東西,有的則是食入即吐,有的是吃什麼拉什麼,那就是不消了。消且不能,更談不上化了,有人也稱之為『完谷不化』。一般是陽明胃腸出了問題,以實寒、虛寒為多見。  

  還有的病人,吃不了多少,卻嘔心瀝血,日夜操勞,處在虛性亢奮狀態,比如諸葛亮、雍正皇帝、李賀之類,他們屬於能化不能消的人,只不過化的都是自身的精血,用來提前透支生命罷了,正所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消飲食的功能在陽明胃和大腸,化食的功能在少陽三焦和膽,化水的功能在太陽小腸和膀胱。六腑為陽,飲食屬陰,陰陽和合,生機盎然。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