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97|回覆: 0

[漢語言文學] 為什麼越古老的姓越多『女』字旁(2)

[複製鏈接]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1-7-21 10: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文化傳媒網
最早的人類處於蒙昧之中,生產力極低,與之相適應,最早的婚姻形式是血婚制。這個時候,人們生活在一個小圈子裡,接觸的總是那麼一些人,在同一氏族內,性關係是不區分父女、母子、兄妹、姐弟地沒有限制地交媾。中國古代傳說中,伏羲與女媧是兄妹,他們結合後繁衍出了人類。這個傳說,就包含着對蒙昧時代實行的血婚制的解說。


    人類漸漸意識到,血緣相近的結合產生的後代體力、智力都很弱。在這時候,首先排除了父女、母子之間的性交,然後是兄妹、姐弟之間的性交,接着是整個氏族內部的交媾被禁止,代之以一個氏族的全體男性與另一氏族全體女子之間的性關係。這個時候,一個男人可以同另一氏族的任意女子發生性關係,這種婚姻組成的家庭,就是恩格斯所說的『普那路卡家庭』。與『普那路卡家庭』同時的是母系氏族公社時代。家庭以年長的婦女為中心,女家長與諸多子女、外孫、外孫女共同居住在一起,組成一個大家庭。男子到女子家給女方一定的財物,並付出勞動,才能取得與子女過不固定的性生活的權利,如果表現不好,女子隨時可以叫他回到自己的家族裡去。由於婚姻不固定,孩子的父親不是都能確定的,即使知道父親是誰,因為母親是社會的主宰,孩子只能姓外婆家的姓。我國雲南有些少數民族還存在甥舅連名制,即舅舅的名後面加上本人的名,組合成新的人名,以表示血緣。這也證明了歷史上曾有以母姓為姓的時代。


    母系氏族社會的中心是女性,一位女性能有幾個丈夫。傳說中的堯是母親遇到一條赤龍而生下的,大禹的母親吃了薏苡而生下他,后稷則是母親踩了一個巨大的腳印後生下的。這些傳說證明:我們的祖先確實經歷過只知母而不知父的時代。那個時代,婦女是社會的主宰,人們只知道自己的母親,卻不知道父親是誰。直到新中國成立前,我國四川、雲南交界處的納西族摩梭人中還保留着這種婚姻制度,當地人稱之為『阿注婚』,『阿注』就是朋友的意思。"阿注婚"是母系氏族社會的遺存,一個成年男子,可以與另一氏族的所有女子結成阿注,阿注可以隨時結成,也可以隨時解除。


    在人類認識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道理,有意識避免近親性交時,區別血緣關係成為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歷史需要區別血緣關係的時候,姓真正地產生了。有了姓,能否通婚就很清楚了。


    對於『姓』,【說文解字】是這樣解釋的:『姓,人所生也。古之神聖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女生,生亦聲。』這個解釋說的是,『姓』是個形聲字,其中的『生』只是表示讀音,意義是從『女』得來的,『姓』的本義可以理解為:源於同一女性始祖的族屬的共同標誌。


    我國古老的姓,如姬、嬴、媯、姜、姚、姒、u、等,都有『女』旁,這些古老的姓也告訴我們,人類曾經有過以女性為中心的社會。『姓』字,由『女』和『生』組成,意思是,由母親而產生的。母系社會因為人類社會的進步而退出歷史大舞台,但有一些帶有『女』旁的古老的姓,卻一直留到現在。


    當人類進入以男性為中心的父系社會時,孩子的姓也由母系轉變為父系。這時候,生產力有了較快的發展,生產品開始有了一些剩餘,私有觀念也隨之產生,為了把剩餘的財產留給自己的後代,以男子為中心的一夫一妻制婚姻產生了,姓也有了新的意義--確定財產繼承權。


    這個時候,未婚姑娘為了加以區別,一般在姓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用以表示老大、老二、老三、老幺這種排行。如古書所記孟姜、仲子、叔姬,意即姜家的大女兒、子家的二女兒、姬家的三姑娘。哭倒長城的孟姜女並不姓孟,而是姓姜,是姜家的大女兒。女子嫁出去以後,一般用丈夫的姓和娘家的姓並列稱某某氏,如一位姬姓女子嫁給被孔子讚譽為"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衛國大夫孔圉做妻子後,就叫孔姬,若是李姓女子嫁給張姓男子,婚後只能稱為張李氏或李氏,這種稱呼方式,不久前在某些農村還能找到。


    這是中國姓產生的過程,而在歐洲和其他地區姓產生得很晚。北歐一些國家直到19世紀才使用姓,許多國家、許多民族直到現在還沒有使用姓,但他們採用聯名制和其他方法替代了姓的作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