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语言文字网 第五个问题:简体字割裂了中国文化吗?
这是毫无疑问的。
首先,伤害最大的是中国传统而古老的书法艺术。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不过画图更趋于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点的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 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在学习书法者眼中,简体字是难以登上宣纸的“残字”,由于缺乏文字结构学上的自然传承,它们很难说有什么骨架,怎么写怎么难看。
这时候有人会说:简体字有一些字来自于书法的草书。恩,没错,有少数简体字来自于书法的草书。但草书只是书法的一种形式,是一种非实用的艺术形态。艺术跟实用是需要区分的。你见过古代典籍用草书印吗?日文的平假名也来自于汉字的草书,你是不是要使用平假名呢?
其次,汉字简化将很多同音异形的汉字简化为一个字,这样在阅读简化版的古代典籍的时候造成相当的混乱。
再次,汉字的形声,会意,象征等特点几乎消失殆尽。
例如谷与Y本来都是繁体字,前者指山谷,后者指Y物,二者合并后简掉Y,谷可以代替Y,但Y绝对不能代替谷,现在一时兴回繁,把山谷也写成了山Y,笑死人。系与S也是如此,当我看到“文学大S”的标题,真的是哭笑不得!简体的钟代替了锺与,但二者含义不同,锺是锺情,是l(钟表),非要把钱钟书老的名字写繁体字,却又不知道锺与的区分,能不闹笑话吗?繁体范是两个字,后者是姓,前者才是模、式的却又兼作姓氏,现在一回繁,姓范的都变成姓的了,其实还真有姓的,但也有范而不的呀,真是乱了套了。
还有下面的面跟麦M的M,现在完全混同了。再如圩,没有了心的爱还能叫爱吗?简直乱七八糟。
汉字由“繁体”到“简体”破坏了汉字原有的系统的逻辑体系,大部分的简化字都与汉字的传统背离,而简化字本身又没能建立起自身的体系。值得注意的是,简化字只占汉字比例的20%左右(这个数字是在中华书局2006年出的《现代汉语》教材上看到的),也就是说,所谓的“繁体字”――这个概念只相对于“简体”才存在――的传统仍然是现代汉字的传统。所以,简化字的推行并没能取得任何语言学意义上的突破,它并不比繁体字方便到哪去,反而使汉字变得有点儿四不象。曾经一度流传的“二简字”(那更是荒唐的一塌糊涂)最终不被国人接受也充分说明人为的强制性的任意践踏文字是愚蠢的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