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國漢字網 3.文字類型和字數、偏旁、字組
字的總數量跟特定語言單位需要的字數構成反比例關係。
『在書法家那裡,一個漢字就是一個造型單位……但是拼音文字的數量,無論哪個民族都不能與漢字相比擬,它們至多也不過數十個,造型單位太有限了。』[6]這是『外行人』說了內行話。
為什麼字母的數量比漢語的字的數量要少?因為字母是表音文字中的字,字母直接對應的是語音單位。漢字是表意文字,字直接對應的是有意義的語素,有的是單音節的詞。語音單位中的音節、音素自然比語言單位中的詞、語素在數量上少。
不過,事物總是辨證統一的。在用表意漢字記錄的漢語中,字的總數多,但是記錄一個詞需要的字卻少,平均只要2個左右。例如:『人』、『國家』、『現代化』。相反,英語的『字』(字母)的總數只有26個,但是記錄一個詞需要的字,平均需要6個左右。例如:『a』、『do』、『get』、『note』、『study』、『deadly』、『inverse』、『national』、『beautiful』、『naturalize』、『originality』、『unfrequented』、『rearrangement』、『unexceptionable』、『impressionability』。
這種反比例關係,如同數學上的十進制跟二進制的關係。十進制雖然有『0、1、2、3、4、5、6、7、8、9』十個符號形式單位,但是表示『☆☆☆☆☆』這個數目只要1位數字『5』。然而,二進制雖然只要『0、1』兩個符號形式單位,但是這個數目需要3位數字『101』。這是系統自我平衡的需要。古代漢語的音節數量多,所以單音節的詞多;現代漢語音節數量少,所以多音節的詞多。其中的道理也是一樣的。
部件和字組在不同文字類型中有不同的表現。
什麼文字需要用部件對字進行內部結構再編碼?如果一種文字的總的數量超過一定數量,例如超過100個,人們就會想辦法對字進行內部再結構,使相對無限變成相對有限,使相對混亂變成相對有規律。
例如,詞文字、語素文字因為直接與成千上萬的詞或者語素發生聯繫,因此字數量必然成千上萬。因此,包括詞文字和語素文字的表意文字必然會有部件。這些部件根據詞或者語素的聲音和意義的全部或者局部進行形體上的設計,但是不是等同它們的聲音和意義。表意文字中的部件,因此可以分為『義旁』、『音旁』。有人把『義旁』、『音旁』分別叫做『義符』、『音符』[8]。有的部件因為在設計、演變和改革中沒有或者失去這種明顯的聲音和意義聯繫,就只能叫做『記號』,例如『趙』裡面的『×』。
造字方法中的『象形字』是由一個『義旁』構成,『會意字』是由幾個『義旁』構成,『形聲字』是由『義旁』和『音旁』構成,『指事字』是由『義旁』和『記號』構成,『假借字』是由一個轉變功能的『音旁』構成。
表音文字中的音素文字不會出現部件。因為一種語言經過音位歸納的音素是非常有限的,不過幾十個。因此音素文字往往只有幾十個字,用簡單的幾種筆畫就可以設計這些字的形體,不需要再分解成部件層次。
但是,表音文字中的音節文字情況就不一樣了。因為有的語言音節數量不多,例如日語只有大約100個,所以日語設計的音節文字,每個字代表一個音節,不需要把這個音節再區分部件。然而,朝鮮語言的音節有幾千個,作為音節文字的朝鮮文字,必然會有幾千個對應音節的字。幾千個字,如果不再分解,記憶起來相當困難。所以,它在內部又根據構成音節的音素的不同分別用不同部件代表。如果朝鮮文字不是局限在傳統文字漢字的音節方塊的影響中,那麼可以把這些表示音素的部件直接變成獨立的字,就變成更加方便的音素文字。表音文字的部件必然是單純的『音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