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10|回覆: 0

[漢語言文學] 沈從文曾與王力筆戰:『美須髯』不是專指美男子

[複製連結]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1-10-8 09: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揚子晚報
只把沈從文當做一個美文作家,你已經錯了。他還寫文化批評,更對文物有獨到見解。近日,一本沈從文的思想性隨筆【古人的鬍子】,由新星出版社推出。書中披露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沈從文與語言學家王力的一次筆戰,話題就是關於『古人的鬍子』。
王力稱古代男子必留鬍子
沈從文1949年前後,從文學界『跳槽』到了文物界。那麼,沈從文在潛心研究文物時,為何突然考證起『古人的鬍子』來了?這還得從半個世紀前的一次文藝爭論說起。
1961年10月【紅旗】17期上,發表了語言學家王力先生作的【邏輯和語言】文章。王力為證明英語詞彙豐富、表現力強『為漢語所不及』,發文稱英語能把鬍子分為beard(下鬍子)和moustache(上鬍子),他舉了中國古代的例子說,『鬍子要不要區別更細的概念,這完全是由於社會交際的需要。』他指出,『古代漢族男子留鬍子並不是誰喜歡才留,而是身為男子必須留鬍子。古樂府【陌上桑】說「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P」,可見當時每一個挑擔子走路的男子都是有鬍子的。鬍子長得好,算是美男子的特點之一,所以【漢書】稱漢高祖「美須髯」,【三國志】也稱關羽「美須髯」。』
沈從文認為此說考證不足
『鬍子,小事也,但是也需要調查研究,才能夠明白它的問題,說它時下筆才有分寸,畫它時才不至隨便亂來。』從事文物研究多年的沈從文先生針對王力教授的結論,進行了頗為嚴肅的指正。
古代男子是否必須留鬍子?沈從文認為,『王先生說「古代」界限不明白,不知究竟指夏、商、周……哪一朝代。』沈從文指出,僅僅幾個舉證,就得出『漢族男子在古代是留鬍子的』結論,考證不足。
能不能憑【陌上桑】那兩句詩,來斷定古代每個擔着擔子走路的男子都留着鬍子,沈從文的回答是否。沈從文從商代雕玉人頭,以及銅鼎、銅刀、戈鉞等器物上人頭,到春秋戰國人形泥范、彩繪木俑,以及西漢時壁畫、漢末神像鏡、石刻等大量文物實證,對當時留不留鬍子,以及各時期鬍鬚式樣進行了介紹,『同是統治者,有下巴光光的,也有嘴邊留下大把鬍子的。』他說,『晉唐以來鬍子式樣變化多端,不過中年人或老年人,即或是名臣大官,也並不一定留它。這風氣直繼續到晚清。』說明古代並不一定必須留鬍子。
『美須髯』不一定是指美男子
對於『美須髯』三字的解釋,沈從文考證指出,『照一般習慣,似乎只能作「長得好一部鬍子」的讚美,和漢魏時「美男子」特點聯繫並不多。』通過列舉當時文獻,沈從文說,『魏晉以來有一段長長時期,鬍子殊不受重視。』他強調,鬍子被不被重視和當時的年輕皇族貴戚及宦官得寵專權必有一定關係。但是,『到這時期美須髯不僅不能成為上層社會美的對象,而且相反已經成為歌舞戲劇中的笑料了。』
他說,如果鬍子是美男子的專屬,那麼唐代的統治者決不會甘居中下游,反而讓他的看門人和馬前卒獨佔美名。沈從文還列舉了唐代壁畫和其他繪畫,證明畫中一些上層人物即使年齡很高也並不一定留鬍子,而一些諸如馬夫、烹茶火頭工等都長了一口好鬍子。不過他雖引例反駁,但十分誠懇,『若說錯了,也請王先生不吝指教,得到彼此切磋之益。』
尋找『物』背後的『人』
【古人的鬍子】責輯劉紅慶告訴記者,1949年後,在別人的轟轟烈烈中,沈從文長久『寂寞』於瓶瓶罐罐、花花朵朵中。劉紅慶認為,沈從文研究文物器皿,不是靠冷冰的儀器,而是用他對於民族文化的全部感情與知識積累,尋找『物』的背後那可以感知的『人』的存在。他說文物界或許知道沈從文的文學成就,比文學界知道先生的文物研究成就多一些,但是他們並不關心他的文學思想。『張兆和先生去世後,長時間和奶奶在一起生活的孫女沈紅,寫下了這樣感傷而又自足的句子:「人走了,花還在;花謝了,芳香還在。」我說,沈從文走了,他的書還在;書讀過了,於是思想永在。』   本報記者 蔡 震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