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太原日報 古交不但有著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更有著取之不盡的文化資源。從鳳凰岩遺址、石千峰遺址、馬鞍山遺址等幾處典型遺蹟考察鑑定,都可以推考到80萬年至1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是人類最早期的繁衍生息地之一。在這塊一河三川的風水寶地上,確實留下了多少深沉廣博的文化積澱,聚集了多少世代流芳的文明傳承。
其日用詞語極爲豐富,表情達意、隨心所欲。俗語諺語流傳遍布,出口成章、用之不竭。比喻歇後、各色各樣、逼真形象,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情。名言名錄、取材廣泛,嬰兒學語、世代相傳,地方特色的語言文化別具一格,交流自如,童叟皆明。西仙洞穴、漢碑林立、南岩石窟、隋唐雕刻、古今奇觀、狐偃狐突。各種傳奇故事,流布廣泛,龍城鳳境,山水見證。物迷字謎,幽默風趣、俗中有雅、雅中見俗。古交的方言土語真是浩瀚無際的大海洋。
近年來,由於改革開放的新國策,建設社會主義特色中國的新舉措,使我們古老的古交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大變化,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景象。整個環境的大變革,氣候的大變遷,生產的大轉型,當然也導致了文化領域的新陳代謝,更新換代。一些傳統的舊風俗、舊文化、舊觀念,受到新浪潮的衝擊,逐漸埋名隱姓,陸續淘汰。就地方鄉土語言來說,流失也已經相當明顯、相當嚴重。
歷代古交田園農耕,今日古交工礦企業;昔日古交山莊窩鋪,眼前古交、高樓大廈。鄉村入城市,農業轉工業,語言作爲表情達意的交流工具,必然得轉型。以往的古交人口十萬不足,今日的古交人口二十萬之多,外來之人小可半數,外來方言鄉音逐漸流入,再加上普通話的推廣和使用,甚至學習外國語言等,多種因素的疊加大大削弱了世代傳承的家鄉方言,削弱了優美精湛的當地特色土話。
1987年 【古交民間文學彙編】拾取了一些,2005年【可愛的古交】又摘取了一些,去年【太原日報】古交版也登載了一些,但只不過是茫茫滄海中撈取了點滴,撒了一布袋黑豆才撿了兩顆。近日,我本人出於一生喜好文化,喜好多事之性格,將頭腦中一些日用方言土語又作了一些記錄和整理。一者是與眾文朋學友交流研討,二者是想把這些珍貴的前人文化、歷史文明流傳後世、流傳後人。不管是杞人憂天,還是枉心費苦,我還是想得到父老鄉親們的贊同和認可,想得到更多的知音好友。(王緒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