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16|回覆: 0

[漢語教育] 淺談精讀課教學中非語言因素的培養(2)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1-9-26 14: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北方教育
2.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GDP(國內生產總值),down payment(預付款;定金),bad debt(呆賬),NASA(國家航空航天局),bioeconomy(生物經濟),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等名詞的使用已越來越廣泛。但是,由於學生的專業所限,當他們遇到信息量大、專業性強的語言材料時,往往摸不着頭腦、有的甚至不懂裝懂。在摸不着頭腦或不懂裝懂的狀態下,學生很難調動自己的積極性與興趣,更別說針對話題進行英語語言交際了。要想提高語言交際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們一方面具備紮實的語言知識功底,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們多留意當代社會在各個方面取得的進步,尤其要熟悉一些專業術語。當然這對精讀課教師的知識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斷『充電』,師生共同配合才能更快、更好地增強精讀課教學的效果,使學生在聽、說、讀、寫、譯等方面取得較大進步。  


  四、非語言因素的培養旨在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交際能力的培養最後還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實現,精讀課教學中非語言因素的培養旨在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社會語言學針對Chomsky的語言應用和語言應用能力,提出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2]。交際能力是一個複雜的知識和技能體系。交際能力包含了Chomsky的language competence,包含了語言的知識和語言的應用。正如上文所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他們對曾經感到陌生的話題由無話可說變成有話可說,進一步表現為能較好地運用英語的知識針對某一話題暢所欲言,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為了從多個方面調動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活動,從而有效地促成他們用英語進行語言交際,教師應摒棄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較好地融合語言因素與非語言因素,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語言交際活動[3]。在精讀課堂中,詞彙學習、文中涉及的語法知識及課後練習等內容可以由學生自行在課下完成,最重要的部分是課堂活動,教師應該使課堂活動成為學生對精讀課教學中最感興趣的部分。而在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結合非語言因素與課文內容,擴大學生的信息量,採取將全班分組的形式,讓學生主動進行同伴教學(peer teaching)、參與自我評價,共同探討與課文相關且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4],最終提高學生運用英語進行語言交際的能力。  


  五、結語  


  從上文中,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教師在英語專業精讀課堂教學活動中,可在夯實學生的語言基本功的同時,加大非語言因素的培養,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作者:鄭慧)  

    
  參考文獻:  


  [1]汪福祥,伏力.英美文化與英漢翻譯[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10.  
  [2]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7.  
  [3]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9(2001重印).  
  [4][美]赫斯(Hess,N.).如何教好大班英語課[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8.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