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來源: 北方教育 觀察表明,在這方面,主語的類別對於形成特定的句義制約起了重要的作用。比如:
②⑧車輪轉轉又不轉了。(表短時)
②⑨他轉轉車輪,很沉。(表嘗試)
當主語都由指生物或指人的詞語充當時,句中其他成分的語義制約作用就凸現出來了。如:
③⑩你要是不信,就再去看看。(表嘗試)
③①你要是有空,就去家裏看看。(表短時)
由此可知,動詞重疊後表示的嘗試義是語用推理的結果,動詞重疊形式在這裏的作用相當於一個推理觸發器。過去的研究忽視了從語用的角度看問題,不僅使得解釋複雜化,而且未能抓住本質,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缺陷。
五
談到體,首先想到的就是它是動詞的一個語法範疇,其實這一種限定對現代漢語而言是很不合適的。現代漢語是一種缺乏嚴格意義上的形態變化的語言,它表達體的方式,同印歐語系諸語言有較大的甚至很大的不同。如果我們承認在現代漢語中有體的語法範疇,那麼為了保持邏輯上的一致性,也就得對其他的次要語法範疇如『式』、『數』等作相同的處理,這樣,就會導致分類框架的大變動。同樣,如果我們能對『了』的用與不用,『了』和『過』可有條件地替換的現象等作出合理、概括、系統的解釋,並對其他的半獨立詞的類似用法也作出同樣有效的解釋,那麼我們所描繪出的現代漢語就很可能不同於今天所描寫出的面貌。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對體的研究具有超出其自身範圍的價值。
從研究的角度看,現代漢語缺乏嚴格意義上的形態變化也許是一件好事。因為缺少形態變化,就促使我們更加關注漢語的語義層次;因為半獨立的詞在運用時比較靈活,難以捉模,就促使我們更加關注它們的使用條件;因為形式相對難以把握,意義和形式之間的關係顯得紛繁複雜,便促使我們多從語用的角度,結合對句子的理解策略的研究去尋找原因。為了較深刻地了解現代漢語中的體概念,我們或許不應該首先在語法範疇這個問題上多糾纏,而應該如上所述的那樣,在語義、語法、語用三個平面上對現代漢語的體進行全面研究。在這種研究基礎上形成的體概念,概括出來的體的構成系統和表達方式,以及或許由此而建立起來的體的語法範疇,可望能更準確地反映現代漢語的面貌,因為說到底,人們在語言交際活動中表達出來和理解到的體意義,本來就是語義、語法和語用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產物。
①載【中國語文】1991.4.第252頁。
②第471頁,左按:『語氣詞』似為『助詞』之誤。
③見【漢語語法論】第104頁。
④見【漢語語法論】第198―199頁。
⑤見【漢語語法修辭詞典】第497頁。
⑥見【普通語言學綱要】第386頁。
⑦ ⑧ ⑨見【俄語語法】第350頁、第348頁、第34頁。
⑩載【現代外語】1993.4.第35頁。
①①見English Grammar第73頁。
①②載【中國語文】1988.6.第401頁。
①③第四屆現代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關於動態助詞『過』的幾個問題】。
①④載【外國語】1994.2.第50頁。
①⑤『嘗試』其實以歸入『式』的範疇更好。
①⑥見【漢語動詞和動詞性結構】第35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