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87|回覆: 0

[漢語教育] 文學與玄學・關於【靈山】(5)

[複製鏈接]
里人 發表於 2011-6-30 08: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北方教育
我【靈山】之前寫的那些小說,找尋的是敘述角度和敘述方法,【給我老爺買魚竿》裡收集了我八零年至八六年的十七個短篇,篇篇有所不同,雖然在刊物上都己發表,除了一篇批判文章,編者事後向我解釋,來自上面的指示,不得已為之,便再沒有任何評論,也沒有一家出版社肯予出版。直到一九八八年,承蒙我的朋友作家馬森熱心介紹,才得以在聯合文學出版社出版。而【靈山】出版也得力於他,其間也見拒於兩家出版社,大抵認為沒有銷鉻。我着手寫這本書的時候,就知道這註定不會成為暢銷書,我花了七年時間才寫成,只因為我想走得更遠。  
  一九八三、八四年間,為了寫這本書,我去長江流域作過三次旅行,最長的一次,行程達一萬五千公里。我得到了這本書第一層結構:第一人稱我和第二人稱你,前者在現實世界中旅行,由前者派生出的後者則在想像中神遊。隨後,才由你中派生出她,再隨後,她之化解又導致我之異化為他之出現。這便是小說的大致結構,其間我又覺察到人的語言心理的層次,同這種結構竟相當吻合,人的語言意識始於人稱的出現、而關於對象無人稱的意識與稱謂則動物也有。第五十一章和五十二章談的便是小說的結構和語言意識。
  西方傳統哲學往往把形式抽象出來,從而也賦於某種意義,加以辨證。我不如另找一條路,神為形圖,從擺脫故有的形式的過程中去獲得新的形式。中國古小說的觀念原本十分寬闊,從風物地理志,到志人志怪,神話寓言,傳奇史話,章回,筆記,雜錄,皆小說也。我在破除現今小說格式的時候,自然而然,返回到這個傳統,將各種文體都包容到我這部小說里。如果說現代小說主要在追求敘述方式的單純,我則試圖不斷演變敘述方式,並且同人稱的轉換結合起來。這也符合我之所謂語言是個流程這種認識。我以為,語言意識的這種隨意性更接近心理活動的真實。同時,我寫作的過程中,這種轉換起初給我帶來的是一種快感,隨後我又認識到己成了我的一種需要。對某種敘述方法得以把握與再加以拋棄,只要不造成對語言的破壞,語言的流程便不致中斷,因此這種轉換應該漸進而有限度,否則便一團混亂。是音樂幫助我傾聽我內心的節奏。
  全書八十一章,只有第七十二章,我寫的時候找不到合適的音樂,等我後來錄到一盤德國的具體音樂,這一章已經寫完,所以這一章寫得佶屈聱牙。其實,這一章是全書的楔子,倘放在書首,怕哧住想要翻書的讀者,刪去,又怕如【石頭記】八十回之嫌,便索性添上一句:可讀可不讀。
  現今流行的種種主義,我認為同作家的創作並投有多少關係,大都是論家構建自己的理論給以個名目。我不顧意給自己貼上一個容易辨認的標籤,納入到某一潮流中去、更不想立門戶,結集團,打派仗。傷神且不說,往往把自己正經創作弄丟了。小說家魯迅便是前車之鑑。
  中國文學本世紀以來的論爭,幾乎都成了政治鬥爭的手段,意識形態上打筆仗取代了文學自身問題的討論。主義之爭往往弄得只剩下主義,而留不下作品,如此惡性循環,恐怕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一種災難。文學批評倘不從這泥沼里爬出來,也難得有甚麼創見。
  流亡海外的中國文學如果只在流亡上作文章,未必有多大出息。索爾忍尼金的困境,正在於他犧牲了自己的小說藝術,同一個已經腐朽的政權作戰,白白耗盡了精力。流亡作家中,我欣賞康布羅維奇,他獨立於潮流之外,且不管甚麼主義,對時髦由衷厭惡,不製造新聞,也不求轟動,逕自做自己的事情。
  有朋友說,【靈山】展現了另一種中國文化。這也正是我想作的一件事情。中國文化,我以為,大而言之,有四種形態。其一,是同中國歷代封建王權帝國聯繫在一起所謂正統文化,諸如長城、故宮,以及同帝王將相和士大夫的生活方式聯繫在一起的珍稀古董,我不認為這也屬於民間工藝,恰如路易十四時代的椅子或拿破崙的帽子,我也同樣主張好好保存在博物館裡,至於修復長城則大可不必。與之相應的還有以儒家為代表的倫理教化與修身哲學,我也不主張一概打倒。有人願意研究,研究就是了。自然,也有與之相應的文學,諸如詩經,楚辭漢賦,大部分的唐詩宋詞和八大家的文章,以及明清八股,其地位與成就早有定論。
  其二,是從原始巫術演變出來的道教和從印度傳人再加以改造過的佛教,雖然有時也為帝王提倡或加以利用,卻始終保留宗教文化的獨立形態,又不同於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從未取代政權,占據正統,對中國文化的發展也就不構成壓迫,相反往往成為文人的避難所。
  其三,民間文化,從多民族的神話傳說、風俗習慣到民歌、民謠、演唱、說書、舞蹈遊藝,乃至由祭祀演變而來的戲曲,以及話本小說。
  其四則是一種純粹的東方精神,主要體現為以老莊的自然觀哲學、魏晉玄學和脫離了宗教形態的禪學,並且成為逃避政治壓迫的文人的一種生活方式。至於物質生產方式,世界各民族大抵相同,就不去議了。
  【靈山】中着意的文化,自然是後三者,因為前者儘管有時十分輝煌,卻窒息人的個性。而中國古典文學中最富於創造性的作家和作品,幾乎都來源於後三者,並且浸透一種隱逸精神,這也正是中國文學有別於西方文學之處。如果要找尋【靈山】同中國古典文學傳統的聯繫,我想首先是這種精神。我毋寧通過一番神遊,把被官方正統文學掩蓋了的中國文化的另一番面貌顯露一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