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華燈謎 [隱語]也叫『隱』,古字為『言隱』。是古時對謎語的一種叫法。隱語的含義是『遁詞以隱意,譎譬以指事』。(【文心雕龍】)。
別生一說曰遁辭,不直言曰譎,以彼喻此曰譬,所以隱語是隱去本事而假以他辭來暗示的語言。隱語的性質,可分為密言,測智和譎諫三類。密言一般只是對方才能理解的語言,它本是隱語最基本形式。用於國事最早記載的是則叫『麥麴河魚』的故事。測智相當於現代的謎語竟猜。要把『以此喻彼』的本意猜來,這需要一定的智力。春秋時就有列國間利用隱語要對方來猜射而測試這個國家君臣們的智慧的例子。『秦客C辭』就是有名的一例。C辭是當時隱語的另一稱謂。譎諫就是臣子用隱晦的語言向君主進諫自己的意見,是春秋戰國一段時間內隱語的主要表現形式。最早要數【史記・楚世家】所載『大鳥止阜 』的故事。
隱語主要有如下三個特徵:
1、隱語表達方式主要是口語。密語當然是語言,測智也是口頭出題,譎諫更不能是書面的,因為要隨機應變。
2、無論密語、測智和譎諫都是特定的人為對象,因人設隱,離開了這個特定的人。此隱就不能成立。
3、不論是以物喻意,或以情說理,專人專事,內容都有非常強的針對性和時間性,時過境遷,此隱便自然消失。
[C辭]古時對謎語的一種叫法。C,是隱藏,藏匿的意思。C辭,即隱其含義於言辭之中。C辭也叫C語,是一種用替代的方式構成的暗示語。這種替代的方式有的是摹狀,有的是一種婉曲的說法,有的則是利用拆字法。夏、商、周時,這種諷刺性的C辭多流行於官宦與文人之間,作為一譏誚消遣的遊戲而盛行一時。『C辭』一詞早見於春秋時期左丘明的【國語・晉語(五)】:『有秦客C辭於朝,大夫莫之能對也,』三國時韋昭註:『C,隱也。謂以隱伏譎詭之言問於朝也。』南宋周密【齊東野語】中說:『古之所謂C辭,即今之隱語,而俗所謂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