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45|回覆: 0

[漢語教育] 『東西』詞源的一個可能

[複製連結]
里人 發表於 2011-7-9 09: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國學網
摘要:物稱『東西』,由來已久,其詞源亦已有10數種說法。然而各說法均無堅實文獻證據。本文指出:常見於五代兩宋的『動使』一詞與『東西』詞義相近,讀音相仿,興替時間相接,很可能是『東西』的一詞的先源。   


    一、『東西』詞源諸說缺乏堅實證據  

    
    把『物』稱作『東西』,歷史可以說非常久遠。關於這個意義的『東西』一詞的詞源問題,近十幾年來陳江、任筱萌、馬永康、鄭張尚芳、宋瀟瀟與周昌樂、徐時儀等許多學者發表了研究文章,針對『東西』詞源的各種說法各抒已見。然而,諸學者批駁舊說時大多論據充分,令人信服,而其所持說法,則全都缺乏有力的證據,雖有理致卻難以服眾。  
    

    權衡『東西』起源之眾說,目前以起源於唐代長安之『東西市說』相對爲言之成理,但『東西市』與『東西』的這種聯繫卻絕無文獻證據。而事實上『東西市』爲交易之所,起源遠早於唐代。【漢書•食貨志】載王莽於長安立五均官,『更名長安東西市令』[1],【晉書•武帝紀】言西晉於咸寧二年『起常平倉於東西市』[2],因此『東西市』其實起源於漢,而且漢、晉、唐一脈相承。然而,鄭張尚芳經過仔細查證,指出不僅敦煌文獻、西夏文獻都未有以『東西』稱『物』之例,『禪宗語錄、朱子、象山語錄、【王俊首岳侯狀】等確切的宋代白話文獻通常還是用「物、物事」,或者「物件」而不用「東西」』,『東西』的『唐人甚至宋人用例也不可信』[3]。『東西市』起源如此之早,爲何數百年後『東西』一詞才突然間使用量急增?這使得『東西市』難以令人相信。可見,『東西市說』不僅缺乏文獻證據,情理上也難以服人。  

    
    舊說之外,陳江[4]、宋瀟瀟與周昌樂[5]提出兩種新說。陳江認爲『東西』源於明朝的『東礦西珍』,但馬永康[6]指出其時間上晚於元曲使用『東西』的大量句例,因而證實其說不確。而宋瀟瀟與周昌樂指『東』、『西』的本義爲『糧袋』和『鹽罐』,經過『三重換喻』之後,才『結合在一起泛稱物事』。這種說法證據虛懸,無法取信於人。總而言之,關於『東西』的詞源,目前尚無有理並且有據的說法。  


    二、『東西』指『物』無宋以前用例  

    
    明末的方以智首先提出『東西』一詞初見於【南齊書•蕭嶷傳】的『東西一百』句,並爲【辭源】及【辭海】所援用。此說實爲誤解原文,尚芳[7]、馬永康[8]等學者都已經以切實證據予以批駁。【辭源】又引【唐會要】『暫時東西』句爲『東西』之早其用例,任筱萌[9]、尚芳、馬永康諸學者旁徵博引,證明此『東西』一詞意爲『逃離故土,去無定處』,【辭源】編者同樣是誤解原文。此外,有些學者認爲【朱子語類】中的『東東西西』意爲『各種各樣的什物』,尚芳[10]也已論證其非。  
    

    近來,徐時儀引唐人【法苑珠林】『又善爲人子,不惟養恩。治生制財,不以養親,但以東西,廣求淫路,懷持寶物,招人婦女』[11],作爲唐代『東西』指財物的用例,其實不然。據筆者統計[12],【法苑珠林】中『東西』一詞共出現77次,除徐氏所引之外,表示『方位、方向』者53例,表『四處、到處』之意者19例,意爲『離開、外出』者共四例。顯然『離開、外出』爲『四處、到處』的引伸義,『四處、到處』又是東西『方位、方向』的引伸義,可見這76例中『東西』的詞義是一脈相承的。因此,若徐氏所舉之例意指財物,則是【法苑珠林】中此義的孤例,甚至是南宋之前的孤例,這令人難以置信。筆者細讀原文,發現『但以東西』並非與『廣求淫路』結合而成句,而是獨成一句,『東西』爲『外出』之義,而『以』字之後省略賓語,此句之句意其實是『但以財物外出』。可見,徐氏錯誤解讀原文,【法苑珠林】中並沒有『東西』指『財物』之句例。  
    

    此外,『東西』在閩南方言中稱爲『物件』,在吳方言中稱爲『物事』,在借用我國中古語言的日語中則稱爲『物』,這些都是宋以前不以『東西』稱『物』的旁證。而南宋有吳曾、洪邁、程大昌、袁文等一大群興趣於『雜考』的學者,卻無一人考證『東西』的語源,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在南宋『東西』還不曾用以稱『物』。總而言之,鄭張尚芳在【東西探源三題】中的結論是可信的,『東西』稱『物』是宋以後的事情。  


    三、五代至兩宋『動使』一詞的使用  

    
    『動使』一詞最早出現於五代。【五代會要】記載後唐長興年間的兩道敕令,一道敕令准許百姓自行鑄造『農器、燒器,動使諸物』,另一道敕令各地妥善管理逃戶所遺物產,不許隨便『毀拆房舍,斬伐樹木及散失動使什物等』[13]。這兩處『動使』都是動詞,與『諸物』或『什物』連用。『動使』的這種用法南宋依然保持著,朱熹說『今人於飲食、動使之物,日極其精巧』[14],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然而『動使』值得我們注意之處,在於它經常作爲『動使之物』的略稱,在兩宋被用作名詞,成爲與『物事』意思相近的詞彙。  
    

    孟元老所著的【東京夢華錄】,短短三萬言中『動使』一詞共出現十一次之多。『東角樓街巷』條說『頭面、冠梳、領襪、珍玩、動使之類』, 『相國寺萬姓交易』條說『飲食茶果、動使器皿』,『諸色雜賣』條提到『釘鉸、H桶、修整動使、掌鞋、刷腰帶』,『冠梳、領抹、頭面、衣著、動使銅鐵器皿、衣箱、磁器之類』,此外書中還有『椅卓、陳設器皿、合盤酒擔、動使之類』,『廳館、動使』,『盤合器皿、車擔動使』,『借措動使,獻遺湯茶,指引買賣』,『食物、動使、果實、柴炭之類』,『關撲錢物、衣服、動使』,『珍玉奇玩、匹帛動使、茶酒器物』[15]等詞句。這些例子中,『動使器皿』與『動使銅鐵器皿』中的『動使』似乎是動詞[16],但其他九例中的『動使』則意指『家用器物』,詞意與『什物』相同。  

    
    『動使』並非只是孟元老一人所用,兩宋文人著作中不乏使用『動使』的句例,而且這些用例絕大多數是名詞,詞意與『什物、器物』相同。例如歐陽修說到『烽火台、防城動使、家事、衣甲器械』[17],蘇軾說『拆賣船板,動使淨盡』[18],而真德秀有『般運家屬,置辦動使』[19]之語。此外,在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章如愚【群書考索】,以及【歷代名臣奏議】中,也可以多次看到兩宋人以『動使』指『器物』、『什物』的句例[20]。  

    
    總而言之,雖然兩宋通常以『物事』稱『物』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以上諸多例子證明,五代始見的『動使』一詞,在兩宋已經頗爲常用,並且通常意義爲『器物』、『什物』,與後代的『東西』意思相近。  


    四、『東西』與『動使』意思相近、讀音相仿、興替時間相接  

    
    如上所論,『動使』與元朝以來的『東西』一詞詞義相近。一個重要的事實是:『動使』和『東西』在宋元間的讀音非常相近。據王力先生的意見,『西』字古音屬『心母』,『使』字屬『山母』,而二聲母均爲『齒音』。但古音系統中『肖』、『消』被列爲『心母』字,而『梢』『稍』則被歸入『山母』,可見『心母』與 『山母』原本差別並不大。在現代北方方言中,屬於古『心母』的『鰓』、『撕』等字有相當於漢語拼音的『xi』、『si』二音,而屬於古『山母』的『省』字也有二讀,其聲母則分別相當於漢語拼音的『x』及『sh』。這類字例很多,它們都證明:在『心母』分化爲『x』、『s』、『sh』之前,『西』與『使』的讀音相差不大。而在宋元白話文中,『廝撲』與『相撲』並用,『相見』寫成『廝見』,而『廝殺』即是『相殺』,可見在宋元間『心母』尚未完成分化,『使』與『西』讀音仍然相近[21]。此外,『東』字古音屬『端母』,而『動』字屬『定母』,聲母的區別是『清』『濁』不同,而『濁音清化』正是發生於唐宋之間[22]。因此,可以說除了聲調以外,『動使』與『東西』 在宋代讀音是相當接近的。  
    

    前文我們查考了現存文獻,否定了所有宋朝及以前以『東西』稱『物』的可能句例,從而肯定了『確切的宋代白話文獻通常還是用「物、物事」,或者「物件」而不用「東西」』的結論。因此,『物曰東西』或者開始於元朝,或者開始於與南宋對峙的金國。不僅如此,我們還發現:在『東西』一詞流行的同時,『動使』一詞卻在宋朝之後的文獻中消聲匿跡[23]。這告訴我們一個事實:『東西』一詞之興起與『動使』一詞之消亡是在同一時期!  


    五、結語:『動使』很可能是『東西』的詞源  

    
    在本文的第一節,我們知道了『東西』詞源目前尚缺乏有理有據的說法。在以上三節中,我們證明了這樣兩個事實:一、『動使』一詞始見於五代,在兩宋成爲指稱『器物』、『什物』的常見詞。  


    二、『東西』與『動使』意思相近,讀音相仿,而且興替時間相接。由於『意思相近』、『讀音相仿』、『興替時間相接』的同時發生極不可能只是巧合,更由於關於『東西』的詞源尚無有理有據的著落,我們有理由認爲:『動使』是『東西』的先源。我們的結論是:『動使』產生於五代,傳承於北宋,由金人或者元人繼承,因爲北方外族學習漢語產生的語音偏差,使得『動使』變讀而成爲『東西』。  


    注釋:  


[1] [漢]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1180頁。  
[2] [唐]房玄齡等:【晉書】,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66頁。  
[3] 鄭張尚芳:【東西探源三題】,【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0期。  
[4] 陳江:【『買東西』考】,【歷史研究】,1996年第6期。  
[5] 宋瀟瀟,周昌樂:【『東西』本義辯及換喻思維】,【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2期。  
[6] 馬永康:【『東西』語源:一個模糊而有趣的問題】,【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  
[7] 尚芳:【關於新舊辭書『東西』的語源舉例】,【漢字文化】,1999年第4期。  
[8] 馬永康:【『東西』語源:一個模糊而有趣的問題】,【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  
[9] 任筱萌:【『東西』指稱萬物的由來及演變】,【漢字文化】,1999年第1期。  
[10] 尚芳:【關於新舊辭書『東西』的語源舉例】,【漢字文化】,1999年第4期。  
[11] 徐時儀:【『東西』成詞及詞義演變考】,【漢語學報】,2010年第2期。  
[12] 按:筆者所據【法苑珠林】爲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13] 參見北宋王溥【五代會要】卷25及卷26。  
[14] [宋]黎靖德:【朱子語類】,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147頁。  
[15] [宋]孟元老撰、鄧之誠註:【東京夢華錄注】,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66,88,119,119,126,127,131,131,154,181,198頁。  
[16] 按:若『動使』之後點斷,則『動使』爲名詞。原文句意難以確定,故暫不點斷而視『動使』爲動詞。  
[17] [宋]歐陽修:【文忠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版,卷117。  
[18] [宋]蘇軾:【東坡全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版,卷62。  
[19] [宋]真德秀:【西山文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版,卷8。按:『般運』即『搬運』。  
[20]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可見多處『動使』,如卷376說『凡官員初到,置買動使器用或修葺倉庫、廨舍、館驛、亭堠、渡船等……已後凡買置動使及修造官屋、橋堰、渡船之類,,並逐一約度入緊檢計,方始支錢。』卷385說『自點磨以來,明見欺隱情弊及誤支失陷者,錢約一萬七千餘貫,動使等物約三百餘件。其未見歸著,己行取會者錢約四萬四千貫,蘇木等物約四十六萬餘斤。』其卷507,章如愚【群書考索】卷60,【歷代名臣奏議】卷185等處亦可見『動使』詞例。  
[21] 按:關於中古語音的具體情況,各專家說法有同有異,爲免枝節,本文採取以上的簡捷論證方式。據郭錫良先生對中古音的擬音,『西』讀爲[siei],『使』爲[∫iə],讀音相差不大。對中古音有進一步興趣的讀者可參閱王力【漢語史稿】、沈兼士【廣韻聲系】、葛信益【廣韻叢考】、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等專著。  
[22] 關於『全濁聲母的清化』問題,語言學界也有許多討論,基本意見是『濁音清化』發生於唐至宋之間。可參見黃笑山:【試論唐五代全濁聲母的清化】,【古漢語研究】,1994年第3期。陸華:【〖資治通鑑釋文〗音切反映的濁音清化現象】,【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4年 03期。  
[23] 筆者對【四庫全書】中所收元、明文人文集、【三言】、【二拍】及現存『宋話本』都做了仔細的檢索,僅發現【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大宋宣和遺事】及【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使用了『動使』一詞。明話本【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中的『動使家火』一詞是宋朝之後的孤例,應視爲明話本作者模仿宋人語言的結果。而【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及【大宋宣和遺事】中出現指『器物』的『動使』一詞,則應是宋話本原有的詞句。筆者揣測,宋話本中『動使』一詞原來應該較常出現,但大部分已被元朝以來的傳抄者改去,只剩下未改淨的少數幾個。  


    作者:吳朝陽  


    此文已發表於【現代語文】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