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北京文網
京味語言的特點之一,就是詞尾『兒』字化,其大抵均有可循的規律。唯獨老北京地名的讀法則完全是民間的約定俗成,這乃是根據當地居民多年以來世代相傳的習慣自然形成的,而且已被公認。
有的地名必須讀字的正音;有的則須『兒』字化,基本上不能任意更改,否則聽起來便不入耳,或者失去了京味兒。
北京的城門,『里九外七』共十六座,除外城的廣渠門、東便門、西便門可讀成『門兒』,其它各門均必須讀『門』的正音,否則就扭曲了所特指的對象。例如:正陽門又叫前門,必須讀成『門』的正音,如讀成『前門兒』很可能被人誤認爲是指的某一建築圍牆的前後門兒。
凡是胡同,一律讀作『胡同兒』。至於大街一般則都讀『街』的正音。但有的在習慣上則讀成『街兒』。如煤市街兒、南橫街兒、橫盤街兒、興隆街兒、福長街兒、寬街兒、南小街兒、北小街兒等等。其詞尾是否『兒』字化,並不以街的長短大小來決定。一尺大街雖短,但『街』字讀正音。南、北長街兒雖長,卻讀成『街兒』。
舊時,人們出於對神、佛的信仰、尊崇,對於寺廟是敬重的,按說對於以寺廟命名的地名都應該讀正音,但事實上亦不盡然。如北城的寶鈔胡同路東的法通寺、琉璃寺、淨土寺都讀作『寺』;而與之並排的千佛寺,則被讀成『寺兒』;安定門的姑姑寺也讀『寺兒』。但稱『寺兒』的並不完全是小廟,如黑寺兒、黃寺兒、濟孤寺兒、舍飯寺兒……。又如:火神廟、藥王廟、帝王廟都讀作『廟』;但白廟兒、紅廟兒卻都是『兒』字化。
此外,還有許多實例,信手可以拈來:
市:大多數叫『市』的地名都『兒』宇化。如豬市兒、羊市兒、曉市兒……,唯東西花市、騾馬市讀『市』的正音。
廠:琉璃廠、紅羅廠、前後馬廠、大小經廠、晾果廠一律讀『廠』的正音;而打磨廠兒、西煤廠兒、圖壁廠兒、板廠兒則是『兒』字化的。
橋:御河橋、東大橋、盧溝橋、白石橋、大石橋、小石橋等都讀『橋』的正音;而較大的地名,如天橋兒、太平橋兒、後門橋兒、北新橋兒、虎坊橋兒、六里橋兒等卻與最小的半步橋兒一起被稱作『橋兒』。
河:泡子河、護城河等一律叫『河』;但三星河兒、十里河兒卻叫作『河兒』。
樓:四牌樓、五牌樓、單牌樓都讀『樓』的正音。其它叫『樓』的多作『樓兒』,如光明樓兒、過街樓兒、騎河樓兒等等。
莊:車公莊兒、百萬莊兒、八里莊兒均讀作『莊兒』。而六郎莊則讀『莊』的正音。 山:景山、香山、妙蜂山、丫髻山、雲峰山一律讀『山』的正音,而有的同樣是山卻讀成『山兒』,加八寶山兒、玉泉山兒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