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有寫家爲微博找鼻祖,說【記承天寺夜遊】即是,如此,『現代微博的鼻祖竟然是一個古代人――蘇東坡!』
筆記觀點:
蘇東坡筆記與今之微博最大一個差異,乃是不賺點擊率與賺點擊率。賺點擊率有時候就危言聳聽也並非不可能的。要維持微博車如流水馬如龍的熱鬧場面,必須靠新聞,或『新新新聞』,以致似是而非的東西不可避免地出籠了。
前不久曾見有寫家爲微博找鼻祖,說【記承天寺夜遊】即爲微博鼻祖,『現代微博的鼻祖竟然是一個古代人――蘇東坡!』理由是蘇軾的這些短文寫下來後隨手收入囊中,正如今之微博的頁面上一樣。
【記承天寺夜遊】乃是永恆佳境瞬間變幻的精妙記錄,寫景簡明而周到,用意澹遠而曠達。可能這位論者被感動,恰好在給微博找根源,於是仿佛獲取獨得之秘。而好些大網站也將其說法推到首頁,以爲重要發現。
估計當其讀到『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在微博喧囂的環境裡,忽然如坐春風,不禁淵然沉醉,於是下意識地當成微博的鼻祖了。
今之微博當然也有精彩的語錄、感悟、記事。但這似乎更像論語文體,而非寫景小品,自然寫景小品也是有的,但微博的速度、傳播的特徵決定其更像前者而非後者。再說古代筆記種類繁多,要說微博與之相像,可能接軌的應是雜事筆記。固然筆記裡頭也有寫景小品,但畢竟量少,更多的是志怪、雜記、考辯等。所以實指【記承天寺夜遊】爲微博鼻祖,實爲擬於不倫。
微博像跟帖。只不過跟帖較集中,而微博各個分散。如是出於記事的需要,則微博更像日記。然而今之微博充斥大量的文字垃圾,三言兩語的流水帳恐怕連婦姑勃溪都算不上。
古代小品,你看見也好,不見也好,它都處於自在寫作的狀態,甚至『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養』,一種心情表達,與他人關係不大,至少無須廣而告之,不必有充量的受眾。蘇東坡筆記與今之微博最大一個差異,乃是不賺點擊率與賺點擊率。賺點擊率有時候就危言聳聽也並非不可能的。要維持微博車如流水馬如龍的熱鬧場面,門庭若市的感覺,必須靠新聞,或『新新新聞』(民國時期成都出版的一家著名報紙,這裡借用其報名),以致似是而非的東西不可避免地出籠了。
在微博群雄並存的時代,爲了博取眼球和轉發率,背後不難窺見名利或者『影響力』的驅動。特別是點擊率臻於頂層的博主,更有一定的壓力,沒有『新新新聞』,必然著急多方搜尋,進而製造,很難保持不偏不倚,加以事先也不做可行性研究,難保不會功虧一簣。同時也造成『新聞』的畸形需求,因不刺激即無法吸引注意力,也即博主稍有『懈怠』,其博關注度就可能『駿馬下注千丈坡』,急速滑落。至於轉發傳言,也未必都是故意,而是頗有保持吸引力的隱衷,但是這樣一來,反而造成微博的困境,而且微博和古人筆記小品的懸殊也更加巨大了。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