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40|回覆: 0

荊州古井群發現200餘件文物 見證楚人生活習俗

[複製連結]
真衣 發表於 2012-4-27 13: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荊楚網
一口幽深的古井就是一段遠去的歷史,一件千年的文物見證了湮沒的記憶。去年底,荊州市考古人員在位於荊州區紀南鎮高台村的引江濟漢工程河道上,發現了兩百餘口密集排列的戰國古井。這樣全國少見、大規模的古井群『隱藏』着多少塵封的秘密?連日來,考古人員對這些古井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現場探訪:23口『重見天日』的古井各不同
  昨日上午9時,記者來到荊州區紀南鎮高台村五組的引江濟漢工程河道現場。天剛下過大雨,整個河道的河坡及河底遍地是淤泥,考古人員停止了發掘,現場只有幾名村民在守護。踏着泥濘,記者走近河底,見到了已被發掘出來的戰國古井。
  記者細緻地數了數,在約10畝的水面範圍內,這些『重見天日』的古井多達23口。古井四周拉起了警戒線,現場還有用於發掘的絞架和竹排。現場古井有的保存完好,有的則已塌陷,儼然一個『深水坑』。記者來到一口古井旁,只見這口井深約8米,井內側是陶製的『護坡』,隨手用根細竹竿敲打井壁,傳來清脆的響聲。拾取現場遺留的一塊陶片,記者凝視良久,思緒不由穿越了千年。
  採訪中,一位40多歲的村民稱,這些古井都是最近幾天發掘出來,古井同現代井的大小相差無二,直徑大約80公分,深約7米左右。最大的差別在於現代井的內壁是青磚砌成,而古井則是陶製成,相對而言磚井更能保持水質的清澈,使用壽命更長。
  發掘收穫:古井內『搶』出200多件文物
  『高台村的古井群,我們去年底就發現了,現在進行的是搶救性發掘……』高台考古隊隊長劉建業告訴記者,去年底,隨着引江濟漢工程的開工建設,他們考古隊對渠首進行調查時,首先在高台發現兩座西漢古墓。不久,又在古墓附近發現戰國古井群。隨後,荊州市考古人員將這一重大發現上報到省文物局。
  劉建業介紹,今年3月上旬,高台考古隊開始着手準備古井發掘工作,至目前已發掘古井23口。如果天氣晴好,他們每天可以發掘2口古井。考古隊將借這次引江濟漢工程的契機,選擇重點區域或進行重點發掘,儘可能多地讓這些古井『重見天日』。這23口古井主要是竹圈井和陶圈井,井的直徑為80分公左右,古井最深約8米,淺的也有5至6米,初步判斷為戰國時期所砌。竹圈井內側用竹子圍起來,而陶圈井內側是陶製,主要作用是防止水井土質坍塌,保證水質乾淨。
  在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儘量小心,力求不損壞古井,破壞井內文物。在引江濟漢河道內,緣何出現這樣密集的古井群,考古人員又憑藉什麼來判定發掘古井?劉建業解釋,紀南城是楚國的都城,居民原來就較密集中,再加上大量的駐軍,導致用水需求量大,因此,在古紀南城區域內發現密集古井群,也屬情理之中。考古人員可以從土質的顏色、表層淤泥等各方面均可『尋』到古井。這次已經發掘『問世』的古井裏,考古人員發現了陶器、木器、鐵器等200多件文物,有着重要的研究價值。
  專家解讀:古井『見證』楚人生活習俗
  這些古井的發掘有何價值?古井內出土的文物能反映何種歷史文化?昨日,記者來到荊州市博物館採訪了該館副館長賈漢清。『這些大規模的戰國古井在全國都比較少見,古井文物見證了楚人的生活習俗……』賈漢清說,考古人員對古井的搶救性發掘,可以更好的研究楚都紀南城當時經濟發展,並了解楚人的一些生活習俗和飲食文化。
  賈漢清告訴記者,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考古人員就在紀南鎮的龍橋河發掘了100多口古井,近年來,又相繼在花園村發掘古井52口,紅光村發掘古井80口,拍馬村發掘古井30口,高台村發掘古井23口。考古人員經勘測,初步預計從廟湖以西到荊馬線西側5公裏左右的區域內,約有古井500多口。
  古井內緣何有眾多的陶器等文物?賈漢清解釋,有部分文物是楚人不小心墜於井中,如楚人綁在繩子上用於取水的陶罐,可能因鬆綁而墜井。除了不慎墜井外,還有部分廢棄的井被當作垃圾處理所,楚人會將一些用不着或破碎的鐵器、陶器及果核等垃圾扔於井中。
  從出土的陶器、鐵器、鏡頭、果核等『古井文物』分析,這些文物基本上反映了戰國時期,楚國的經濟發展概況及楚人的生活習俗與飲食文化。賈漢清稱,這些密集古井群中,有的古井是用於手工坊冶煉、有的古井是用於飲水,有的古井則是廢棄井。
        來源:荊楚網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